美國航空集團成全球最大航企 CEO稱在中國要加快
美國航空和全美航空去年12月宣布合并成為新的美國航空集團后,其首席執(zhí)行官白韋德(W.Douglas Parker)和總裁郭斯杰(Scott Kirby)第一次海外訪問的第一站就定在了中國。
前一天,白韋德和郭斯杰還在與民航局局長及華北局會見,昨天又馬不停蹄地趕到上海,拜訪華東局和機場公司的相關人員。
“雖然新的美國航空已經成為世界最大航空公司,但在中國市場,很多航空公司有著比我們大得多的航線規(guī)模,因此我們要加快趕上。”昨天,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白韋德說。
去年12月,美國航空與全美航空宣布完成合并,正式組建美國航空集團公司(AAL.NASDAQ),新的美國航空每日有近6700個航班飛往50多個國家的超過330個目的地,全球員工超過10萬名,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
2008年,達美航空與美國西北航空合并,從美國航空手中奪去了全球最大航企的寶座;到了2010年,美國聯(lián)合航空同大陸航空合并,又讓達美航空將全球最大航企的寶座拱手相讓;而此次美國航空和全美航空的再次結合,意味著美國航空業(yè)的大局初定。
不過,成立新的航空公司,并不意味著整合的完成,兩家公司的整合過程預計仍需要約18到24個月。而白韋德告訴記者,航空公司的整合非常復雜,目前最大的挑戰(zhàn)是將兩個航空公司文化很好地融合,“比如兩個公司的管理風格不同,如何將兩個公司企業(yè)文化中的精華結合起來,形成一個非常強有力的新的企業(yè)文化將是挑戰(zhàn)。”
另外一個挑戰(zhàn)則是兩個航空公司IT信息系統(tǒng)和流程能否更好地實現(xiàn)一體化,比如兩家公司都有各自的常旅客系統(tǒng),希望盡量不改變大公司的體系,讓小公司做出適應。
事實上,就在這兩個月,一些具體的整合工作已經展開,比如新的飛機涂裝正在進行更換,飛行員團隊已經統(tǒng)一領導,機場休息室開始共用,兩家航空公司在一些航線上也陸續(xù)實現(xiàn)代碼共享。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兩家公司獲批合并的條件之一,新美國航空需要讓出美國境內部分機場的起降時刻,與此同時,新美航則在加大新飛機的引進力度以開拓國際航線,而中國市場則是重中之重。
據(jù)記者了解,在國際市場份額方面,美國航空雖然也位居前列,但公司的優(yōu)勢更多在拉丁美洲的航線網絡,而在亞太尤其是中國地區(qū)的航班量還低于不少美國同行。
“我們認為未來亞太地區(qū)尤其是中國的航空市場發(fā)展會最快,因為這一地區(qū)的國內生產總值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同時我們目前也落后于其他競爭者。”郭斯杰對本報記者指出,目前美國航空在中國主要有三條到美國的航線,分別是上海到芝加哥和洛杉磯,以及北京到芝加哥,不過在6月,公司將開通上海到達拉斯以及香港到達拉斯的新航線,從而為中國客人去往南美洲提供最有效率的轉機,對于來自美國、南美洲去往中國的乘客也是非常好的選擇。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