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美航空是如何創新的
在金融危機和高油價的打擊下,一方面,新興航空公司迅速崛起,成為航空市場上的有生力量;另一方面,傳統航空公司卻似乎顯現出垂老遲暮的狀態。其實,在市場不景氣之際,傳統航空公司當然會首當其沖。但是,也有例外。從公布的2013年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名單來看,達美航空和阿聯酋航空雙雙榜上有名。這表明,雖然新興航空公司有自身發展的有利條件,但傳統航空公司在市場上依然有自己的地位。當然,這要看傳統航空公司在市場變革和不利的條件下,是無所作為,還是敢于大膽創新的。
無疑,傳統航空公司在創新與突破的過程中,是存在困難的。正如馬耳他航空公司首席執行官彼得·戴維斯所說的那樣:“現在,歐洲的傳統航空公司基本上沒有不虧本的。最糟糕的是,我們甚至不知道下一步應該怎么辦。低成本航空公司步步緊逼,似乎要替代我們。而海灣地區的新興航空公司也在不斷擠占我們的市場份額。”
新興航空公司簡單得如同一張白紙,在發展上沒有更多的顧慮。形成一種新的企業文化,控制好公司的運營成本,都不會讓新興航空公司遇到太多的問題和付出更多的成本。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果傳統航空公司進行結構調整,意味著公司整體布局的改變和運營的暫停,在財政上和原有戰略規劃上都要付出很高的成本代價。
另外,低成本航空公司還虎視眈眈地盯著這些傳統航空公司,試圖搶占其市場份額。在歐洲,形成了以瑞安航空、易捷航空、挪威航空和伏林航空為代表的低成本航空新陣線;在美國,則有來自西南航空和捷藍航空的激烈競爭。他們不僅搶占市場份額,甚至試圖進入中高端航空市場,推出多種艙位的服務產品,以爭奪商務旅客。
現在是航空市場變革的時期,在如何創新、創新什么等問題上,確實有很多航空公司還很迷茫和沒有方向感。不過,達美航空的成功之路,或許能夠給予我們更多的啟迪和思考。
其實,達美航空在10年前曾經走到了破產重組的境地,經歷過各種惡意的收購。但是,該公司最終選擇了與美國西北航空公司合并,并成功降低了成本,調整了結構,實現了內部資源整合,呈現出了明顯的協同效應,經營業績也不斷提升。與其他傳統航空公司一樣,達美航空也遇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強大競爭壓力,以及高油價帶來的成本提升問題。但是,達美航空在三個方面進行了創新,使許多難題迎刃而解。
首先,2012年,達美航空大膽地收購了賓夕法尼亞州的煉油廠,開了航空公司進入該領域的先河。此舉改善了占達美航空總成本30%的燃油成本支出狀況,并在飛行運營中收到了積極的效果。
其次,在競爭對手都在購置昂貴的新飛機時,達美航空卻為了節省開支購買舊飛機,隨后在屬于達美航空并具有先進技術的飛機修理廠進行翻新和維護,使其達到各種技術要求。達美航空利用省下的錢,不僅償還了貸款,升級了客艙設備,修建了航站樓,還增加了許多旅客服務設施,吸引了更多旅客并增加了收益。
最后,在對外發展方面,達美航空也成功地與英國維珍大西洋航空公司達成合資經營協議,使達美航空在紐約—倫敦航線上更具競爭力,也讓達美航空的航線網絡進一步滲透到了整個歐洲。
這一系列措施讓達美航空的持股人更有信心,雇員干勁兒更足,更重要的是贏得了更多旅客的青睞,使達美航空的經營業績一躍占據了全球領先的地位。從達美航空的成功經驗可以看出,傳統航空公司如果敢于創新,走別人沒有走過或不敢走的道路,就可能在市場上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和擁有發展的新空間。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挪威航空:跨大西洋航線上的“新星”
- 下一篇:馬來西亞航空欲購100架飛機更新機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