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航空業(yè)績下滑 運營陷入困境
據海外媒體報道,曾經風光無限的亞洲最大廉航(LCC)亞洲航空集團如今也遇到了煩心事,國內同行競爭的加劇,加之國內貨幣貶值的影響,致使公司業(yè)績下滑,運營陷入困境。
此前該公司公布的業(yè)績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3年,客運量達2190萬人,比上年增長11%,銷售額為51.89億林吉特,同比增長4.9%,而最終利潤為3.6407億林吉特,比上年的7.8961億林吉特減少了53.9%。
2013年,國內貨幣林吉特對美元匯率下跌約1成。受此影響,匯兌虧損差額達3.8533億林吉特,而上年的外匯收益則為1.4542億林吉特。此外,財務成本為4.3238億林吉特,同比增長了14.1%。再者,與國營馬來西亞航空(MAS)以及其他航空公司的價格競爭也在日趨加劇,成為業(yè)績下滑的主要因素。
亞洲航空認為,匯兌虧損差額為財務會計上的數值,而座位利用率以85%創(chuàng)歷史新高,客運量同比增長11%,超過了座位數同比增長的10%等,表明業(yè)績下滑不是公司經營上的問題。
從馬來西亞航空市場看,2013年,馬來西亞航空虧損約12億林吉特,虧損額將近上年的3倍。也有輿論指出,在價格方面存在過度競爭。
對此,亞洲航空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CEO)托尼·費爾南德斯表示,公司沒有破壞價格體系,今后也無意設定市場最低價。
另一方面,費爾南德斯認為,比貨幣貶值更應引起關注的是馬來西亞現(xiàn)行的航空市場體制,是體制制約了行業(yè)的發(fā)展,扯了業(yè)績增長的后腿。因此,改革市場結構勢在必行。如負責機場行政管理的馬來西亞機場公司(MAHB)承擔的吉隆坡國際機場第2航站樓建設,花費40億林吉特,完工卻推遲3年。對于浪費國家資金,不實施有益于消費者的放松管制,不降低機場稅等的做法,費爾南德斯表示強烈不滿。
此外,費爾南德斯對得到國家資金支持的馬來西亞航空的虧損體制也提出了批評,認為“不考慮民營企業(yè),是不可能有公平競爭的”。(編譯自《富士產經商報》3.13)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