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對美元的持續貶值 航空企業最受傷
昨天,南方航空公布了2014 年第一季度的業績預告。
匯兌一變臉,航空企業最受傷。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持續貶值,正在讓幾年前因匯兌“不勞而獲”賬面收益的國內航空公司,嘗到鮮有的賬面虧損苦果。
昨天,南方航空(600029.SH)公布了2014 年第一季度的業績預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出現了多年未見的虧損,而主要原因則是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匯兌損失導致財務費用大增。
就在不久前,南方航空剛剛公布了2013年的年報,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雖然下降,但仍能盈利,不過,盈利也主要依靠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匯兌收益。
隨著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的幅度和頻度加大,擁有大量美元債務的國內航空公司,業績的盈虧似乎不再主要取決于主業,而是越來越受到財務籌措的左右。
匯兌影響
根據南方航空公布2014 年第一季度的業績預虧公告,預計公司 2014 年第一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3.0 億元至3.5 億元,而2013年同期,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是盈利 5700 萬元。
進入2014年,人民幣對美元就一直在貶值的通道上。今年1 月末,人民幣對美元環比2013 年12 月末貶值0.10%,今年2 月,人民幣匯率繼續貶值1.38%, 而進入3月,貶值的趨勢有增無減,連創年內新低,整個2014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從6.0539滑落至6.2180,下跌1641個基點,貶值幅度達2.64%。
這無疑是讓國內航空公司越發頭疼的問題。由于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飛機,而目前全球飛機采購主要是用美元作為結算貨幣,美元負債一直是航空公司最大的負債。因此,從賬面上看,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就可以產生較大的匯兌收益,反之,則會產生賬面上的匯兌損失。
去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大幅升值,就曾是國內航空公司的“救命稻草”。比如中國國航2013年的匯兌收益凈額,就從2012年的1.19億元大幅上升至19.38億元,而其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3.18億元,較2012年的49.10億元下降了32.41%,如果剔除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匯兌收益,2013年公司的利潤下降幅度將更大。
東方航空2013年的匯兌收益為19.76億元,2012年只有1.48億元,這助了其全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76億元)一臂之力;而南方航空2013年的匯兌收益更是高達27.06億元,比其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95億元還要多。
主業賺大錢難
而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開始掉頭向下了,航空公司卻似乎還沒做好人民幣貶值的準備。盡管目前只有南方航空公布了由于匯兌損失帶來的一季度虧損,但記者從其他航企了解到,另外兩家上海航空公司的日子也不好過,匯兌損失已經成為全行業共同需要面對的現實,比如民航局的內部統計數據就顯示,2月航企總體的匯兌虧損7億,而去年同期匯兌收益1億。
“航空業原本就是個毛利率不高的行業,最近兩年經濟不景氣,更是讓航空公司難以通過賣機票賺到多少‘油水’,這樣的背景下,由匯率變動和債務結構對財務費用帶來的影響,就在賬面盈虧上顯示了更大的作用。”一位航空業分析師指出,而今年面對人民幣的貶值,大多數航空公司的反應還是按兵不動,沒有明顯的套期保值動作,也沒有調整公司的債務結構,主要是對未來的匯率走勢還很難有清晰的判斷,盲目套保或調整債務結構的風險也很大。
幾年前,國航、東航等就曾通過燃油套保的方式,希望對沖高油價,但這一方式就曾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由于油價大跌而令兩家公司出現賬面上的巨虧。之后,國資委對航企進行燃油套保予以叫停,盡管現在已經重新放開,但航企從事燃油套保也更加謹慎。
而對于航空主業的賺錢難,國際航協理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湯彥麟也曾做過一個比喻,“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行業,時刻面臨著實現收入增長與成本支出的挑戰,許多航空公司都在苦苦掙扎,航空公司平均每運載一位旅客將賺得4美元——比大多數地方的一個三明治的成本都要低。”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東南亞廉航的競爭亂象
- 下一篇:德國漢莎航空“史上最強運力”投放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