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延誤旅客提建議:能否提供多元服務
民航延誤,除了抱怨、索賠、肢體沖突,還可以有什么?近段時間,不少讀者向羊城晚報反映,廣州航班延誤有點“太頻繁”。一名旅客更吐槽:近日乘坐南方航空公司航班來回廣州與貴陽遭遇“雙延誤”,即去程與返程都被延誤了2小時才起飛,而這種單次延誤不到4小時的情況也無從索賠。她認為,該類情況在國內航班中很常見,而機組人員解釋的延誤原因乘客大都能理解,只是能否不把大家困在機艙內等候?又或是,乘客在機艙內“被延誤”時,航空公司能否提供更多元化和細致的服務?
吐槽
延誤恰逢餐點乘客餓得頭暈
3日傍晚,李小姐與數名朋友乘坐南方航空公司航班CZ3422,從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飛往廣州白云機場。“本是17時45分起飛,結果快到下午6點半才開始登機,登機后機組人員都讓關閉手機、系好安全帶了,突然又說繼續延誤。最后,晚上7時30分左右才起飛。”李小姐認為,機組人員解釋的“廣州天氣不好,航班受影響”她可以理解,但為何不是確定能起飛才讓乘客登機?在沒有娛樂設備的狹窄的機艙內,乘客情緒不是更容易躁動嗎?
與李小姐同行的鄧先生表示,在航班延誤的原因里,確有很多機組人員和航空公司不能控制的因素,乘客也不是不諒解。然而,該航班從17時45分一直延誤至19時30分才起飛,于21時05分到達廣州。期間,18時30分至21時的晚餐時段,乘客被“困”在機艙內,“只能以一小塊圓面包、兩塊零食和一小瓶礦泉水充饑。下飛機的時候都要餓暈了!提行李時手都在發抖。”李小姐說。
對此,CZ3422的機組人員解釋,由于貴陽到廣州的飛行時間只有1小時20分左右,因而機上沒有配備熱食,而這不僅是南航的做法,中國民航均如此。
但有乘客認為,航空公司應在航班延誤的“特殊期間”提供高于一般普遍標準的、更貼心的服務,才能安撫乘客情緒。“明明就在機場里,又不是在半空中,為何不能馬上為乘客補給熱食?”鄧先生認為,遇到類似情況,機組人員應該在廣播中說明延誤原因并向乘客道歉,同時,盡快為乘客補給餐飲。
支招
提供多元服務化解乘客不滿
經常乘坐飛機出差的廣州市民陳小姐也表示,最近被“困”機艙的次數有點多。“以前航班延誤多讓乘客在候機大廳等候,但現在航空公司好像都喜歡先把旅客趕上飛機。所以我學乖了,上飛機都帶備零食、書本。但很多旅客并不是有備而來的,航空公司應該在這段時間內提供更多元化服務。”
8月30日,羊城晚報記者乘坐的南航CZ3662航班也因廣州天氣突變、飛機排隊起飛而延誤了2小時。只見機艙內,大部分乘客都用手機、電腦作消遣工具,電子設備發出沒電信號后,則馬上伴隨著乘客的輕嘆聲。
“機艙內為乘客配備充電器和無線網絡,這應作為當下的‘標配服務’。”機內乘客張小姐說,“像這種短程小客機,一堆人共用一個小電視,而且播放的還不是自己愛看的節目,確實無聊。機上的報紙雜志就那么幾頁紙,隨手就翻完了,隨便延誤個一兩小時,讓乘客怎么撐?”
此外,部分乘客也在百無聊賴中,向記者提出了“延誤特別服務”的暢想。“例如,空姐唱唱歌,跳跳舞,甚至即場走秀,調動一下機艙內乘客氣氛,分散大家抱怨的注意力,也不是不可行的。”呂先生說,“如果機艙還配備按摩椅,能讓乘客在延誤等候時間里舒緩一下就更好了。”
據悉,2013年上半年,全國航班延誤的情況加重,北京、上海、昆明等10多地機場均出現因航班延誤引發的旅客沖突;而2012年的航班準點率更為五年來最低,越來越多乘客通過購買保險等形式向航空公司索賠。不過,在眾多有“被延誤”經驗的乘客看來,各大航空公司更應思索,如何在沖突、防衛與補償規范之外,憑借服務巧妙化解乘客的不滿。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首都機場1號航站樓“秘密花園”正式開放
- 下一篇:“虛擬美女”亮相貴陽機場引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