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東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首破5000萬人次
2014年12月19日,上海民航發展史又迎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通航15年來,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5000萬人次。浦東機場由此正式跨入5000萬人次世界超大型樞紐機場“俱樂部”。
當天下午,乘坐美國航空AA128航班準備前往美國達拉斯的徐海妹女士非常幸運地成為浦東機場今年第5000萬名乘客。上海機場(600009,股吧)集團在T2航站樓舉辦了浦東機場通航15周年暨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萬人次見證活動。上海機場集團總裁景逸鳴向幸運旅客頒發了第5000萬名旅客紀念證書,并贈送了浦東機場2號航站樓模型。美航AA128航班機長向旅客贈送了飛機模型。
上海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袁順周在致辭中說:“自1999年通航,浦東機場15年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上海市政府和國家民航局的支持,離不開航空公司、廣大旅客的厚愛。5000萬人次是新的高度,也是新的起點。我們將站在新的起跑線上,將浦東機場打造成為品質領先的世界級航空樞紐。”
紀念浦東國際機場通航15周年“跨越征途,筑夢樞紐”攝影展也于當天在T2航站樓出發大廳揭幕。160多幅珍貴的歷史圖片全景展現了自1997年浦東機場動工、1999年浦東機場建成通航至今一大批建設者、運營者追逐樞紐夢想的風采,以及在浦東機場樞紐發展史上經歷的各個重要里程碑和取得的重大成就。
伴隨著長三角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浦東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已實現了5次跨越式增長。從2002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到2004年的2000萬人次,2009年的3000人次,2010年的4000萬人次,再到2014年旅客吞吐量躍升至5000萬人次,浦東機場不斷刷新著樞紐發展記錄,驅動上海航運中心建設不斷向前。15年來,浦東機場累計接待中外旅客4.2億人次,航線遍布全球,服務品質全球領先,浦東機場成為真正意義上具備國際化運營品質的世界門戶,成為上海連接世界的空中紐帶。
上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神來之筆
上世紀90年代,為加快浦東開發開放、發揮上海在長三角的龍頭作用,確立上海亞太地區航空樞紐地位,中央和上海做出了建設浦東機場的戰略決策。浦東機場一期工程總投資130億,是當時上海投資最大的基礎設施項目。
1999年9月16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正式竣工通航, 一座形似海鷗的現代化航空港矗立在了原先荒僻的東海之濱,堪稱上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史上的神來之筆。浦東機場一期工程建成一條長4000米的4E級跑道,一座建筑面積27.2萬平方米的航站樓及一批附屬設施,設計能力為年旅客吞吐量2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5萬噸,年起降飛機12.6萬架次,均達到了當時世界先進機場標準。上海也由此成為國內第一個同時擁有兩座國際機場的城市。
1999年通航以來,浦東機場從未停下建設的腳步。2003年起,浦東機場著手規劃二期建設,2005年,第二跑道投入使用,二期建設全面啟動。2008年3月,浦東機場擴建工程按期建成啟用,2號航站樓總建筑面積54.6萬平方米,相當于1號航站樓的近2倍,設計容量達到了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浦東機場航空運輸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滿足了航空樞紐建設的硬件設施標準,達到了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航空運輸增量的需求。
2012年12月起,浦東機場又投入15億元對1號航站樓實施改擴建,提高旅客保障和行李自動化處理容量,將T1的年旅客保障能力從2000萬人次提高到3680萬人次。時至今日,浦東機場已形成了2座航站樓、3條跑道的硬件規模,硬件水平比肩世界最先進機場。
現在,每天約有13萬旅客在這里抵離,1200多個航班在這里起降,高峰時刻平均每55秒就有一架飛機起降,浦東機場已成為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的機場之一。
運行品質持續領先的行業標桿
通航15年,浦東機場的發展不僅取得了量的提升,更是獲得了質的飛躍。
運營安全是機場發展的基礎和底線。15年來,得益于牢固的安全基礎和完善齊備的安全管理制度,浦東機場安全態勢持續平穩,連續實現安全年。2006年浦東機場摘得國家民航局安全管理最高獎“金鼎杯”,2009年浦東機場又以99.21分的第一名成績通過民航局安全審計。15年來,浦東機場順利保障了APEC峰會、上合組織峰會、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亞信峰會、青奧會等重大任務,實施的“11.28”津巴布韋貨機應急救援,被民航業界稱為航空救援奇跡。
作為展示上海乃至中國形象的“窗口”,浦東機場一直致力于服務品質的提升。運行伊始,浦東機場即聯合幾十家駐場機構和航空公司,發起建立了同創共建文明航空港機制,創新推出“首問責任制”、“愛心通道”等人性化服務舉措。2010年起,浦東機場在航站樓內陳列了數百件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藝術作品,主動擔綱文化傳播的城市“窗口”。今年又在國內機場中首家建立了機場博物館。
2007年,浦東機場加入了全球權威的國際機場協會(ACI)全球機場旅客滿意度測評體系,ACI測評分值從加入時的3.7分、在101家參評機場中排名第63位,提升到2013年的4.84分、在235家參評機場中排名第4位,躍居世界機場領先地位。
世界航空網絡的重要節點
圍繞建成亞太核心航空樞紐的戰略目標,浦東機場入駐航空公司及通航網點快速增加,現在已有70家國際(地區)航空公司和24家國內航空公司在浦東機場執行飛行計劃,航線通達109個國際(地區)城市和85個國內城市,一個通達世界、密布全球的航線網絡正在形成和完善。同時,浦東機場對長三角地區的輻射能力也不斷增強。
隨著24小時過境免蓋簽注章、72小時中轉免簽等一系列口岸政策的落地,浦東機場在國際轉國際的中轉航線市場上的優勢地位逐步確立,加上東航“通程聯運”項目不斷推廣,浦東機場的中轉旅客保持連年快速增長勢頭,中轉率水平在內地機場處于領先地位。
浦東機場良好的軟硬件條件,吸引了諸多世界大型貨運航空公司、物流集成商在此落戶,航空貨運樞紐初具規模。2008年浦東機場建成西貨運區,形成浦東機場空港保稅物流園區,成倍提高了整個浦東機場貨運保障能力。UPS、DHL、FedEx等國際物流巨頭相繼在浦東機場建設國際和區域轉運中心,使浦東機場成為全球第一家同時吸引三大國際物流集成商落戶建立地區級國際轉運中心的機場。2013年11月,DHL在浦東機場啟動了國際中轉集拼業務,浦東機場成為我國第一個開展航空貨物中轉集拼業務的機場,進一步增強了浦東機場國際貨運樞紐功能。
2013年,浦東機場年貨郵吞吐量達到291萬噸,已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3,國際(地區)貨郵吞吐量占全國58%。
面對更加激烈的航空樞紐競爭,浦東機場將在民航強國戰略指引下,以5000萬吞吐量為新起點,規劃新一輪發展藍圖。
隨著自貿區建設的深化,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迪士尼的建成投運,預測未來5年內浦東機場客貨運吞吐量將保持增長勢頭。目前,浦東機場兩座航站樓、70個近機位、6000萬人次的保障能力已經無法滿足今后龐大客流的需求。上海機場集團已規劃浦東機場客貨運設施改造和擴容。今后5年內建成南衛星廳,新增近機位124個,以先進的捷運系統與航站樓主樓銜接。
預計到2020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年旅客吞吐量將突破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將突破340萬噸,有望跨入世界十大機場行列,建成品質領先的世界級航空樞紐。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