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變革下的通航營銷“微”改變
如今,中國已經悄然進入了“微”時代,各種“微”事物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微博、微信成為互聯網市場上的主流產品,博得了眾多網絡用戶的追捧,同時也備受商家的青睞。此外, 微米、易信、來往、米聊等網絡產品也在爭奪市場份額。這些工具和平臺的出現,也給通用航空的營銷帶來了一些“微”改變,中國通用航空行業的營銷正邁入自媒體時代。
所謂自媒體時代,是指以個人傳播為主的媒介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是新聞傳播者。這種媒介基礎憑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新聞自由度顯著提高,傳媒生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轉變。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的通用航空行業媒體也開始了轉型發展,在紛紛打造微博平臺之后,又大力進軍微信平臺,甚至還上線了APP應用。努力搭建“1+X”的多平臺綜合傳播體系,是這些媒體發展的主旋律。“1+X”的多平臺綜合傳播體系是什么?其中的“1”是指這些媒體的主要定位或發展方向。然而,光有這個“1”還遠遠不夠,他們必須借助多個平臺進行有效傳播,將這個特色的“1”發揮成核心競爭力。也就是說,“1”和“X”必須有效結合,形成多平臺綜合傳播體系,它是一個彼此之間相互打通、相互關聯的綜合體。其中一些媒體已經擁有門戶網站、報紙、雜志、視頻、微博、微信、FACEBOOK、YOUTOBE頻道、APP、時事通信推送、郵件等眾多平臺。
未來,通用航空行業媒體之間的競爭將不斷加劇,更應以“1”為核心,借助由“X”個平臺組成的多平臺綜合傳播體系將“1”的作用發揮好,讓行業媒體形成“百家爭鳴”的共贏局面。
相比于地產、汽車等行業的營銷,通航企業的營銷模式相對較為保守,不僅渠道有限,而且內容不多,頻率也相對較低。為了更好地適應傳播規律和營銷模式的變化,目前中國的通航企業也開始尋求改變。
長期以來,官方網站是通航企業必備的傳播平臺之一。如今,微博已成為大多數通航企業的主要傳播平臺之一,普遍存在于通航企業營銷框架中。微信公眾平臺也進入了通航企業的視野,諸如貫辰通航、精功通航、中山雄鷹、捷德航空、西林風騰、駝峰通航等都在運營企業的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內容主要為企業新聞、產品服務以及相關的行業資訊,但發布的頻率并不高。
不管是微信,還是微博,通航企業都在日益激烈的營銷競爭中越來越重視自媒體的作用。近年來,約有150家通航企業正在籌建,加之一些服務類的通航企業,通航企業增長的數量大、速度快,對于數量有限的行業媒體資源爭奪日漸激烈。此時,通航企業應該更好、更快、更全面地順應自媒體時代的發展,打造更多、更有效的自有傳播平臺或渠道,擁有通航企業自己的話語權,這對通航企業的營銷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眾所周知,自媒體具有低成本、個性化、精準度高、低門檻、易操作、交互強、傳播快、高效性、可互動等特點,是通航企業借助行業媒體之外的重要補充。此外,自媒體所積累的粉絲也好,關注者也罷,他們都是通航企業的潛在客戶群體。因此,與該群體的有效互動,以及科學的數據分析,將為通航企業的決策提供一定的參考。
總之,無論是行業媒體,還是通航企業,在“微”時代或自媒體時代面前,都應該緊跟時代步伐,注重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大膽嘗試最新的營銷工具或平臺。讓這些平臺或工具更好地服務于通航企業,促進中國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