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機場“復航”強化貨運能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速度制勝,航空運輸成為區域經濟融入全球經濟的極佳通道。
不可或缺,構筑柳州西南交通樞紐地位,柳州航空是重要的組成元素。
2014年3月,經過全面發力構建的柳州機場,以國際化發展打造的航空港,引領柳州航空運輸進入新的時代。“復航”的柳州機場,在貨物運輸上,一舉扭轉柳州航空貨運業的劣勢,用“航空速度”加快柳州航空貨運業的運轉,推動柳州航空經濟轉型升級。
航空瓶頸制約貨運發展
廣西民航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柳州航空物流營業部給予的數字顯示,2014年4月與2013年4月貨運生產數據同比,本地出港貨量增長18.83%,普貨增長48.09%,海鮮增長11.77%,中轉貨增長11.42%。
面對增長,廣西民航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柳州航空物流營業部經理羅振軍卻有些無奈:“小飛機的有限空間,嚴重制約著柳州機場的貨運能力。”據羅振軍介紹,我市在2013年以前,以E145、E190等50座、100座小型飛機為主。其有限的貨艙在裝完乘客行李后,基本上無法再裝其他貨物。另外,我市航空運輸采用客貨混裝模式,沒有專門的貨機,原先的航線較少,也是制約柳州機場航空貨運的重要因素。飛機小、航班少,柳州機場的年貨物吞吐量差,與南寧、桂林兩地航空貨運的差距逐步加大。羅振軍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南寧年貨物吞吐量為8.7萬噸,桂林年貨物吞吐量為3.3萬噸,而柳州年吞吐量僅有0.45萬噸。
南有“吳圩”,北有“兩江”,夾縫中的“白蓮”如何綻放?
黃金航線撐起經濟轉型
在廣西空運的版圖中,廣西航空分為南區、北區兩大版塊,南區版塊承擔海鮮、農產品的航空運輸,北區版塊則被打造成中南區中轉貨物中心,而柳州機場被歸于北區。
2013年,柳州機場利用改造升級的時機把航線“做多”,利用柳州工業經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圍繞投資商來源地和工業品交流地,打造了柳州至北京、廣州、上海虹橋、上海浦東、成都、深圳、昆明、廈門、南京、長沙、武漢、三亞、重慶、珠海等黃金航線。復航首月,柳州機場航班恢復到停航前的70%,航班運輸起降達818架次,預計年內將增開西安、青島、麗江、騰沖等航線。飛機“做大”方面,引進空客A321、波音737-800等大飛機,飛機貨艙的可用業載由當初的幾百公斤提升到現在的三四噸。
此外,柳州機場與順豐、EMS、德邦等多家物流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加強貨運的地面運輸,提高運輸效率;與中國國際航空有限公司、東方航空公司、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航空公司建立航空通道,對我市農副產品航空運輸實行專門運價,降低貨運成本,提升農副產品市場競爭力。
“全面拓展對外交通。圍繞建設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打造便利交通,吸引更多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匯聚柳州,擴建柳州白蓮機場。”在2014年柳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為柳州機場航空運輸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據羅振軍介紹,柳州機場航空運輸正在為高新產業、電子產品、醫藥、機器零部件等行業提供航空運輸服務,利用自身優勢,推動我市經濟發展。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