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民航貨運被鄭州反超 中部機場貨運量鄭州第一
武漢民航貨運被鄭州反超。中部地區民航市場,客運長沙第一,貨運鄭州第一。武漢天河機場這個曾經的“雙料冠軍”,均屈居第二。
“中部第一”分落他家
昨日,國家民航局發布2012年全國運輸機場生產統計公報顯示,長沙黃花機場全年旅客吞吐量1474萬人次,居全國第12位、中部第一。武漢天河機場旅客吞吐量1398萬人次,全國第14。2010年,武漢民航客運被長沙趕超,此后奮起直追,長沙也闊步向前。
鄭州新鄭機場全年貨郵吞吐量15.11萬噸,排名由2011年的第20位躍升至第15位;超越武漢,位居中部機場貨運量第一。天河機場貨郵吞吐量12.81萬噸,排名全國第19位,較前一年下滑2位。長沙黃花機場以11.06萬噸的成績,居全國第20位。
鄭州何以騰飛?
2011年,天河機場全年貨郵吞吐量12.28萬噸,高出新鄭機場(10.28萬噸)近2成。但2011年起,鄭州大量引入國內外知名貨運航空公司,貨運量井噴,一年增幅47%,增幅排名居全國第二。武漢增幅僅4.4%,唯一一條國際貨運航線也于去年因貨源不足而停飛。
去年11月30日,本報曾發“預警”《鄭州機場貨運量趕超天河武漢航空貨運亟待突圍》,不少民航、物流專家“把脈”武漢航空物流,開出發展臨空經濟、借力快遞業、拉長物流鏈等3劑“藥方”。
《現代物流報》研究中心主任葛世明表示,鄭州“騰飛”,正是有賴臨空經濟騰飛。
2010年,鄭州以新鄭機場為中心,打造中部首個綜合保稅區,招來富士康集團入駐,40多家配套企業也隨之而來。如今,這里每天生產“蘋果”手機22萬部,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基地。
手機體積小、時效要求高,全部走航空物流,“僅此一項,就為鄭州的航空物流提供充足貨源。”有了這些貨源支撐,鄭州貨運航線,尤其是境外航線,越開越多、越發越密,甚至吸引了上海、青島、太原、西安等地貨物來此中轉出境。
鄭州航空港,正在形成一個以電子信息、航空物流和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武漢該學什么?
3月,國務院正式批復《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年)》,鄭州航空港由此成為國家戰略的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武漢民航人士解讀,這意味著,鄭州已在中部民航貨運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葛世明認為,武漢打造中部門戶機場、全國商貿物流中心,發展航空物流先天條件并不比鄭州差,但缺乏支柱性臨空產業,“武漢要想趕超,得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武漢民航辦負責人表示,目前已引入聯想(武漢)基地,建成后,每年將有1億部移動互聯產品從武漢空港走向世界。
此外,我省正在打造包括武漢市黃陂、東西湖和孝感市在內的漢孝臨空經濟區。《武漢市物流業空間發展規劃(2012——2020)》還將在江夏規劃布局第二機場,建設江南機場國際航空物流港,重點發展以機械設備配件、工程機械備品備件、電子產品等為主的航空運輸、航空轉運。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