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王衛“為錢”借殼? 全產業鏈突圍成賠本買賣
6月2日,鼎泰新材迎來復牌后的第二個漲停。不久前,這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與順豐控股的交易預案,后者將實現借殼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早年間,順豐掌門人王衛曾表示無意上市:“上市無非是獲得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順豐也缺錢,但順豐不能為了錢而上市。上市后,企業將變成一個賺錢機器,每天股價的變動都牽動企業的神經,對企業管理層的管理極為不利。”
對于如今的反差,有媒體質疑王衛食言。那么,曾經標榜不能為了錢而上市的順豐,這一次能免俗嗎?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在申通、圓通紛紛謀求上市的背景下,無論是現階段的運營還是正在推進的擴張,都給順豐帶來了不小的資金壓力。
據悉,截至去年年底,順豐控股擁有貨幣資金36.2億元。除此之外,順豐控股短期內可用于支付的款項合計為141.5億元。不過,順豐控股短期內需支付款項合計137.9億元,這意味著順豐控股可用于支付的流動資金款項只有3.6億元。此外,順豐控股的資產負債率也高于行業的平均水平。
此外,王衛從2010年便著手實施的全產業鏈計劃也屢遭不順。據《南方周末》報道,王衛不再滿足于快遞業本身,他在產業鏈上完成了若干新的布局——便利店、第三方支付工具順豐寶、電商網站“順豐E商圈”及“尊禮會”。王衛曾在不同場合提及,順豐的戰略是,“要讓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三流合一”,走出一條不同于國內任何一個快遞公司的新模式。
不過,就目前來看,這些業務擴張效果并不理想。不僅如此,業內猜測,順豐也為這些試錯之舉投入不菲。這無疑雪上加霜,給順豐帶來更大的資金壓力。從順豐控股的情況來看,這些新業務板塊似乎已經成為順豐控股上市中的包袱。2015 年 9 月,順豐控股以股權轉讓的方式將主要從事商品銷售及代理業務的子公司順豐商業和順豐電商相關資產和業務剝離。順豐商業、順豐電商也正是上述新業務(便利店、電商)的主要實施者。
根據順豐控股公布的相關財務數據,2013 年至2015年,上述剝離業務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1.26億元、-6.14億元和-8.66 億元。其中,2014 年與 2013年相比變化較大,主要是因為順豐商業自2014 年開始集中鋪設線下門店所致。
全產業鏈迷途:新業務連年虧損遭順豐控股剝離
鼎泰新材的交易預案顯示,順豐控股2013-2015年三年間的凈利潤額分別為18.9億元、9.2億元和16.2億元。2014年順豐的凈利潤出現非常明顯的下滑。即便到了2015年,順豐控股的凈利潤也沒有恢復到2013年的水平。2014年,
有分析指出,從市場口碑和表現來看,這幾年順豐的業務發展并沒有出現大的倒退,唯一可以解釋的,可能是投資力度遠大于業務增長速度造成了利潤降低。
對于順豐控股的凈利變動情況,上交所也予以問詢。順豐控股則回復稱,報告期內,順豐控股主要業務包括速運物流業務、商品銷售及代理業務和其他業務。2015 年 9 月,順豐控股以股權轉讓的方式將主要從事商品銷售及代理業務的子公司順豐商業和順豐電商相關資產和業務剝離(以下簡稱剝離業務)。剝離后,順豐控股持續經營業務主要為速運物流和其他業務(以下簡稱持續經營業務)。
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順豐控股指出,2013 年-2015年,剝離業務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1.26億元、-6.14億元和-8.66 億元。其中,2014 年與 2013年相比變化較大,主要是因為順豐商業自2014 年開始集中鋪設線下門店所致。
也就是說,順豐商業與順豐電商的業務,曾給順豐控股帶來了不小的虧損包袱。也正是在剝離這些業務后,順豐控股2015 年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便較上年度增加6.23 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順豐控股剝離上述業務后不久,也就是去年10月份,順豐便聘請摩根士丹利原高管梁翔擔任副總裁,主要負責資本運作。此后,關于融資乃至上市傳聞也開始沸沸揚揚。
實際上,2014年之于順豐,并不僅僅是財務報表上的數字變化。雙壹咨詢首席顧問龔福照曾指出:“2014很重要,是順豐創新突破的一年。在這一年中它投資了很多項目,比如說‘嘿客’,這個項目現在看還不太成功,但投資力度非常大,同時順豐當年在倉配方面的投資力度也是非常大,包括對末端的建設、冷鏈的建設”。
據悉,2014年,順豐模仿“美國+日本”的“快遞+便利”模式,開啟了社區O2O項目“順豐嘿客”,后升級為“順豐家”主攻生鮮,但有媒體指出,在門店無法維持盈虧平衡的尷尬境地里,上述項目幾度陷入關店裁員風波。
說起‘嘿客’,便不能不提順豐王衛的全產業鏈戰略。
面對電商產業鏈的延伸、快遞業激烈的競爭格局,聰明的王衛不會沒有危機感。2012年3月,據《南方周末》報道,王衛也不再滿足于快遞業本身,他在產業鏈上完成了若干新的布局——便利店、第三方支付工具順豐寶、電商網站“順豐E商圈”及“尊禮會”。王衛曾在不同場合提及,順豐的戰略是,“要讓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三流合一”,走出一條不同于國內任何一個快遞公司的新模式。
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早在2010年,順豐就開始了全產業鏈化布局,2010年,順豐推出“順豐E商圈”,一年后,又推出了面向中高端商務人士的送禮平臺“尊禮會”,但兩者都不了了之;
2012年,順豐上線了第三個電商平臺“順豐優選”,主打生鮮食品,然而1年后“順豐優選”入駐天貓,這似乎表明順豐依然沒有找到作為平臺型電商的出路。
運營、擴張處處要錢 順豐遭遇“錢荒”?
順豐控股借殼上市,除了高估值令人驚嘆外,王衛對不上市初心的食言,也成為市場津津樂道之處。
早年間,順豐掌門人王衛曾表示:“上市無非是獲得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順豐也缺錢,但順豐不能為了錢而上市。上市后,企業將變成一個賺錢機器,每天股價的變動都牽動企業的神經,對企業管理層的管理極為不利。”
快遞專家徐勇認為,“食言”的背后其實是資本在起主導作用。“在技術、人才、商業模式和資本這四個要素當中,資本是核心,通過融入資本加大對裝備的投入;如果不上市,單靠原始資本積累,速度比較慢”。此外,就整個企業發展來說,要想在國際市場立足的話,必須要規范。而上市是國際上普遍認同的規范。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申正遠也提到“相比于申通和圓通等其他快遞企業采取的加盟模式,順豐采取的是自營這個重資產模式,這兩種模式相比較,自營模式投入較大,其發展需要較大的資金推動。”
直營模式有多重?對比三家快遞公司公開的財務數字也可以看出,2015年,順豐的經營收入超過473億元,是圓通的4倍、申通的6倍,“吸金能力”令競爭對手望其項背。但2015年,順豐控股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之后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6.2億元,是圓通的兩倍多,申通的3倍多,和營業收入的對比不成正比。主要原因在于,相比于后兩者采取的加盟制,順豐的直營模式導致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從順豐披露的財務報告可以看到,順豐控股公司旗下擁有自有貨運飛機30架、自有車輛1.5萬輛、房屋建筑199處將近35萬平方米,以及超過12萬人的員工隊伍。
同時,順豐的資產負債率也是高于行業的平均水平。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速運物流行業公司資產負債率平均值為58.6%,順豐資產負債率為60.2%,較2013年的33.4%大幅提高。
據天天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順豐控股擁有貨幣資金36.2億元,除此之外,順豐控股理財產品余額為 67億元,應收票據331.98萬元,應收賬款39.92億元,應收利息611.89萬元。除貨幣資金中1.75億元系客戶備付金和保函保證金存款外,順豐控股短期內可用于支付的款項合計141.53億元。不過,據《界面新聞》測算,順豐控股短期內需支付款項合計137.9億元,這意味著順豐控股可用于支付的流動資金款項只有3.6億元。
在鼎泰新材發布的公告中還提及,順豐未來在中轉場建設、航材購置、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資本投入只會增不會減。目前來看,順豐的現金流可以算是捉襟見肘。
值得注意的是,在順豐借殼上市期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5月30日晚8點,順豐速運微信公眾號突然發出消息,宣布“明天有大事發生!”,發布消息前半小時,被順豐控股借殼的鼎泰新材發布公告,宣布公司申請5月31日復牌,一時間,關于“順豐新動作”的議論迅速在網絡上傳開。但事后,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順豐所謂的“大事”,就是推出“充值卡”服務。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次活動的主要目的除了業務和營銷以外,還考慮到現金流的需要。順豐借此為自身提供資金周轉,補充現金流。
對于諸多疑問,中國經濟網記者曾致電鼎泰新材證券辦,但并未能接通。截至發稿前,記者也未能與順豐方面取得聯系。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 江北機場已開通國際(地區)全貨運航線20余條
- 下一篇:南航新開廣州-重慶-法蘭克福貨運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