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綠色發展 呼和浩特機場在路上
10月29日,中國民用機場協會機場能源管理專業委員會第三屆會議在昆明召開,來自中國民用機場協會機場能源管理專業委員會會員單位、部分航空公司的負責人以及清華大學、中國民航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的專家學者共計150人參加了會議。呼和浩特機場參會代表分享了近年來呼和浩特機場取得的綠色發展成功經驗。
會上,呼和浩特機場分別從白塔機場能源現狀、綠色機場體系建設、重點節能減排工作及未來展望幾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體現了呼和浩特機場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機場”的責任與擔當。
圖:會議現場
統籌規劃 戮力落實綠色發展
呼和浩特機場的能源管理始于制度體系建設,為了提升能源管理的系統化、科學化水平,2017年呼和浩特白塔機場依據國家《能源管理體系要求》(GB/T 23331)建立了呼和浩特機場公司能源管理體系,編制下發了《能源管理體系手冊》、《能源管理程序文件》,制定了《能源管理方案》,獲得了第三方認證機構出具的認證證書,并且每年接受外審。2018年年底,結合《綠色機場建設指導綱要》要求,在體系中加入了碳排放管理相關內容,形成了能源和碳排放管理體系。與此同時,將打贏藍天保衛戰、綠色機場建設重點任務納入到公司經營績效考核重點任務中,并針對各直屬部門單獨設置了節能環保考核指標體系,由機場公司規劃發展部牽頭持續開展監督檢查,確保各項工作、指標逐級落實。
在資源能耗管控方面,聘請首都機場節能服務公司開展機場能源審計。對能源管理情況、計量與統計情況、能源消耗指標、主要能源利用系統、節能項目效果等方面進行了診斷,形成14項結論,提出4類改進意見,并根據審計意見逐項落實。持續提升航站樓能源利用水平。2018年,針對航站樓電耗大幅增長的情況,成立了航站樓精準節能減排項目小組,梳理了航站樓計量表具,對樓內用能設施進行分類計量和數據分析,提出了改進措施,修訂了《呼和浩特機場航站樓運行管理手冊》,新增了能耗監督檢查制度、三級照明節能管控機制和室內溫度標準,2018年航站樓電耗增長率由1-5月份的14.14%下降到6-12月份的1.56%。組織實施節能減排攻堅戰。2018年四季度,以集中供熱廠由外包改為自運營、集中供熱廠之前全部采用包燒制,而由于能源結構的問題,呼和浩特白塔機場的綜合能耗指標難以把控,2018年集中供熱廠采用的潔凈型煤為契機,同時出臺了節能減排攻堅戰行動方案,倒排了能耗指標,編制了集中供熱廠節能運行方案,2018-2019年采暖期用煤量較上一年度下降3897.55噸,降幅為26.8%(按照上個采暖期日均用煤量79.5噸測算,節約煤量相當于鍋爐停爐49天),累計減排二氧化硫38.98噸、氮氧化物35.08噸、顆粒物70.16噸,采暖期內累計接受環保部門54次環境監測和現場檢查,檢查結果全部達標。通過以上措施,呼和浩特白塔機場綜合能耗和航站樓單位面積綜合能耗兩項關鍵指標連續兩年實現雙下降。
在員工創新驅動方面,從2015年起,呼和浩特白塔機場公司通過梳理現狀、分析原因,明確了員工創新要以繼續深耕“小發明小創造”為定位,以“提效率、出效益、促發展、實現員工共治共享”為目標,提出了“機制搭臺、資金扶持、部門協同、員工唱戲”的創新工作思路,成立了員工創新管理委員會。一方面鼓勵員工、班組因地制宜的開展綠色創新,積累節能減排成果,另一方面推進創新項目轉化落地和創新成果推廣應用,同時營造尊重創新、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氛圍。通過員工創新,在環保、排污、降耗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僅為節約了成本,還全面提升了員工的參與度。
多措并舉 全面推動節能減排
呼和浩特機場節能減排工作在完善的制度體系推動下,逐步開展了各項重點工作。2018年,呼和浩特機場公司實施了智能遠程抄表系統建設項目,項目內容包括數據機房建立、安裝智能水表75塊、智能電表97塊,及航站樓內、中心變電站電力負荷的數據回傳。通過本系統可以實現遠程實時傳輸數據,實現對能耗數據的有效管理。該系統利用機場公司局域網進行數據網絡傳輸,因此只要在局域網內任何一臺聯網的電腦都可以按照不同的授權看到能源數據。后期,將按照不同部門設置相應的權限,關注能耗數據,無需動能再單獨為各部門發送能耗數據,各單位都可通過辦公電腦上系統關注本部門能耗數據。此外,該系統可兼容其他機場的能源數據,并在集團內實施對標管理。系統數據庫依托MH/T5112-2016《民用機場航站樓能效評價指南》建立了評價指標體系,其他支線機場只需安裝數據采集器并更換表具,便可實現數據的整合、對標管理。
在節能技術應用方面,開展了航站樓空調系統節能改造,綜合信息保障大樓空調系統節能改造,廣泛推廣使用LED光源,積極開展場內充電設施安裝。積極推動智慧用電項目落地。通過開展航站樓空調系統節能改造,全面提升了暖通空調系統能效,2018年,航站樓空調制冷電耗同比下降15.49%,2019年同比下降17.27%;綜合信息保障大樓空調系統節能改造項目實施后綜合節電率達到22.6%;LED光源廣泛推廣使用后,一期項目實施后每年節電量約93.94萬度,節約電費56萬元,節能比例為67.27%;二期項目每年節電量約45.3萬度,節約電費27萬元,節能比例為64.9%;按照藍天保衛戰要求,呼和浩特機場正在積極開展充電樁的建設安裝,2018年安裝7臺充電樁,2019年在飛行區內新建了2臺充電樁,同時對現有的7臺充電樁進行了通用性改造,滿足車輛與充電樁1:5要求;與地方企業合作,在貴賓停車場、旅客停車場、員工停車場建設了充電樁。目前正在與供電局協調充電樁用電優惠電價事宜,預計年底可以完成;為了對電流、漏電電流進行管理和治理,實時監測和分析火災隱患,在老舊供電線路上安裝了智慧用電系統,以達到合理控制諧波,節約能耗,有效延長電器設備使用壽命和消除火災安全隱患的目的。
在創新項目研究方面,航站樓電站技術人員開發了航站樓照明智能聯動(航顯)系統,設計了室內外照度聲光提示系統。航顯系統可以從航班信息系統中自動提取數據,計算出相關區域需要開燈的時間段,通過無線通訊,控制專用終端控制照明設備自動開關,該系統的自動控制模式與有關航班時刻緊密結合,大大優于原有照明控制系統的手動控制模式;聲光提示系統由航站樓電站員工自行設計,可以根據某一預設地點的光亮照度實時變化,在天色變暗或變亮到一定預設值時,自動發光并蜂鳴,提示值班員手動開啟或關閉各區域照明設備。該裝置系統對未實現完全自動化的照明系統可以起到顯著有效的輔助作用。呼和浩特機場凈水廠技術人員安裝應用了曝氣池液位監測無線報警裝置,通過這個報警裝置可以實現曝氣池液位異常報警的功能,在達到設定液位時第一時間發出告警,解決了曝氣池污水溢出的安全隱患,確保了機場中水穩定可靠的供應保障;集中供熱廠技術人員制定了霧霾天氣集中供熱廠運行標準,有效緩解了呼和機場及附近地區霧霾天氣溫室排放氣體量,提高了運行人員應對霧霾天氣處置能力,并減輕霧霾天氣對該區域空氣質量的影響,為燃煤鍋爐應對霧霾天氣采取措施開啟了新的篇章。
綠色機場 未來可期
呼和浩特白塔機場的綠色機場建設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目前面臨的問題仍有很多,面對呼和浩特盛樂新機場建設任務,呼和浩特白塔機場綠色發展獲得的支持投入必定有限,在節能空間越來越小的情況下,節能精細化管理也是勢在必行。同時,新機場的綠色發展相對來說更具發展潛力。機遇與挑戰并存,踐行綠色發展,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呼和浩特機場將始終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完善綠色發展體制機制,持續打好打贏藍天保衛戰,打贏綠色發展這場硬仗。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哈爾濱機場:大雪面前勇擔當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