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用航空制造業深蘊發展潛力
一、發展現狀
(一)低空空域改革不斷深化
近年來,國家密集出臺了多項鼓勵民用航空尤其是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政策。如2012年5月工信部發布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2年7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為我國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除了下表國家級政策外,貴州、四川、廣東、陜西、江西等地方也出臺了關于航空制造業發展、航空物流等方面的政策,為通用航空制造業營造了優良的發展環境。2011-2016年中國電信運營商寬帶網絡終端設備市場規模
表1 航空產業主要政策
(二)區域市場前景廣闊
1、各地爭相發展通航產業,航空產業園建設不斷加快
2010年國務院、中央軍委《關于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下發之后,國家與行業主管部門鼓勵和支持通用航空發展的政策密集出臺,中國通用航空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進入一個快速增長期。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3年7月31日,除由國家發改委批準的10個國家級航空航天高科技產業基地之外,我國共有116個縣級及以上城市已經在建或計劃建設通用航空產業園區。
近年來隨著我國有線電視網絡改造計劃和寬帶中國建設的不斷推進,IPTV用戶數量呈快速增長態勢。根據工信部統計,截至2014年1月份,全國IPTV用戶達到近3000萬,其中各地區業務發展差異明顯,東部地區占據絕對優勢。東、中、西部地區IPTV用戶分別達到1729.2、500.7、684.4萬戶,占比分別為59.3%、17.2%和23.5%。全國IPTV用戶數前三的省份均集中在東部地區,分別是江蘇、廣東、浙江,三省用戶之和的占比達到43.7%,力爭在2014年IPTV用戶數突破3300萬。
圖1 國家級航空產業園區分布
2、長三角、珠三角航空產業蓄勢待發
長三角是我國經濟最發達、城市群最集中的地區,2013年上海、江蘇、浙江三省市以占全國僅11.7%的人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8332億元,占全國總額的20.8%,區域內部擁有外資總部400多家,占全國的32.1%。隨著城際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網、跨海大橋等設施的建成使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逐步加快,富裕階層和企業對于更便捷快速的空中交通有了更多的需求。預計到2020年長三角地區通用航空器需求量將超過1500架,到2025年將超過3000架。再加之長三角地區良好的產業基礎和政府營造的良好的政策環境,該地區的航空產業有著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
珠三角機場設施良好,航線網絡發達,具備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良好環境。廣東省目前擁有國內維修等級最高的民用航空發動機維修基地,在海上救援、海上平臺、海洋監管、飛行訓練、航空拍攝、廣告宣傳等航空運營方面的作業數量超過其他省市。目前,珠三角通用航空產業主要依托珠海航空產業園,以通用飛機產業基地為核心,打造集飛機制造、發動機和機載配套一體化發展的航空裝備產業鏈,形成展覽、維修、培訓、保障服務等服務業配套發展的華南航空產業集聚區。
(三)中國通航制造業潛力可期
近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給通用航空產業帶來了的發展機遇,尤其是公務航空、私人航空、緊急救護、工業航空等領域存在巨大的增長潛力。根據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用航空委員會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底,中國通用航空飛機達到了1654架,較2012年1342架增加312架。未來,民用航空產有望成為繼汽車產業之后,拉動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引擎,而通用航空將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表2 2010-2013年中國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情況
二、重點環節存在問題與建議
(一)航空零部件制造:百花齊放,發動機制造環節落后
1、發展現狀
國內航空零部件制造主要分為發動機、機身部件、航電系統和其它零部件配套。整體上看,隨著國內航空裝備制造業生產制造水平的提升,許多國內大企業都進入了國家航空裝備轉包生產供應鏈,為國際航空巨頭轉包生產飛機零部件;航電系統方面也有大量國內企業參與,主要集中于儀器儀表、傳感器等;由于技術差距,通用航空發動機制造方面處在落后水平。
2、存在問題
(1)發動機制造水平落后,影響航空工業整體發展
我國通用航空發動機的生產制造與國外相比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在大功率高性能渦扇發動機方面,國內廠商仍未有成熟產品面世,無法進行整機制造的國產化,從戰略發展及經濟效益角度來看,發動機領域亟待做出提升和改變。
(2)零部件制造種類繁多,系統配套不足
在航電系統及機身部件方面,以中航工業為代表的軍工企業在細分領域不斷取得突破,然而整體上缺乏有效的整合,難以實現零部件的集成和模塊化,在整體設計、系統集成方面還存在差距,對航空裝備設計與整體制造提出了一定挑戰。
3、措施建議
(1)著力打造發動機研發及生產企業集群,努力追趕國際水平
發動機的研制與發展刻不容緩。發動機是航空制造的關鍵部件,代表尖端的技術水平和制造水平,國家應當從戰略層面出發,集中國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優勢力量,統籌布局,建立統一的發動機科研及制造單位,改變過去較為分散的結構,才能迅速彌補發動機方面的短板,為航空裝備制造的興起奠定堅實的基礎。
(2)重視設計與配套工作,打造特色零部件產業集群
在零部件制造日益發展的同時,重視航空器整體設計與規劃,從整體上對各生產企業進行安排和布局,加強各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協作,努力推出特色的系統化集成化產品,如成套的儀表顯示系統、駕駛控制系統等等,對于提升我國航空裝備制造的整體水平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通航整機制造:規模尚小,面臨發展機遇
中國在全球通航制造業發展的大環境下,通過國家政策的扶持,在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都有長足的進步,但航空制造業規模尚小、體系也不完善,整體仍處于起步培育階段。目前,國內主要的通航整機制造企業為中航工業下屬的中航工業直升機有限責任公司、中航通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等。
1、發展現狀
目前,國內通航制造業發展較快的領域為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的直升機和中小型固定翼飛機,在各地航空產業園的通航制造業布局中均有涉及,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截至2013年底,中國擁有小型固定翼飛機1239架,占全部通用航空飛行器總量的74.91%。截至2013年底,中國數量前三位的小型固定翼機型為塞斯納172R、運-5、鉆石DA40D,分別為167架、102架、89架。2007年至2013年中國公務機保有量復合增長率達到34%,遠高于全球同期5%的增長率。
表3中國通用航空飛行器制造業主要企業及產品
巨大的市場需求導致國內直升機發展迅速,以中航直、中航工業哈飛為代表的直升機整機制造企業,已經形成以天津直升機制造基地為中心,在北方的哈爾濱、保定和南方的景德鎮設立直升機整機制造廠,在惠陽、江西建立裝配和零部件制造廠的整體布局。通過收購合作等方式快速提高生產能力,吸收引進先進技術和大型制造項目,力爭創出直升機本地品牌。
2、存在問題
(1)生產規模小技術落后,與民航發展差距較大
目前中國通航產業的發展水平與民航運輸業的發展水平有很大差距。中國通航機場占民用機場比例為46%,而美國達到了96%,適合小型通航飛機的起降點不到400個,且大多不對社會公眾開放。這些與中國世界排名第二的國民經濟地位和民航市場份額不相符合。大規模高端機型的生產主要依靠收購國外企業,缺乏本地創新和自主研發機型,產業整體水平還處于起步階段。
(2)應用領域單一,缺乏多領域合作
目前,國內的通航飛機多用于政府部門、石油平臺和海上救援等領域。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國內對通航飛機的需求也不斷增大,但由于國內通航產業起步較晚,發展緩慢,制造、服務、運營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都與國家的經濟水平不相適應,導致很多通航飛機的重點應用領域都亟待開發,通航飛機與各行業的廣泛合作有待擴展,使得通航飛機的制造業受到市場規模的限制,發展速度較慢,創新動力不足。
3、措施建議
(1)以合作項目為契機,提高自身技術水平
企業可采取集團化發展戰略,積極與外資企業合作。根據國家制定的發展路徑,吸引外資,協助地方政府和社會力量共同建設通用航空產業。同時,積極與國外企業開展多種形式合資合作,引進、學習先進的生產作業技術,學習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提升企業生產技術水平和作業服務能力。
(2)企業聯手,優化發展途徑
以小型通用飛機為突破口,開拓多種經營模式。小型飛機便于維修養護,可以大幅度降低運營成本,便于企業集中力量于某一領域之中拓寬發展渠道,發展多樣市場需求,以市場特色帶動整機制造業發展。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