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及港龍航空刁志輝:支持香港機場建設第三條跑道
圖為國泰及港龍航空中國區總經理刁志輝
航空業的旺季或已來臨。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宣布將2015年航空業凈利潤提升至293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47.2%,預計行業的平均凈利潤率將達4%。與此同時,我國航空公司二季度盈利也出現大幅增長。
作為有著69年歷史的香港最大的航空集團,國泰航空公司2015年上半年盈利達19.72億港元,比去年同期的3.47億港元增長468%。69年的“老”公司如何保持不斷進步?公司如何實現業績高增長?新官上任將先“燒”哪把火?日前,國泰及港龍航空中國區總經理刁志輝接受了大公網的獨家專訪,這也是他8月初上任后首次接受媒體采訪。
新官上任 先燒“品牌建設”這把火
8月3日,刁志輝出任國泰及港龍航空中國區總經理,主管國泰及港龍航空在中國內地的業務。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刁志輝的第一把火就是加強國泰及港龍航空的品牌推廣工作。
刁志輝介紹,為增強品牌的影響力,公司參與贊助了電影《港囧》,并與同程旅游和香港旅游局合作,通過推廣香港項目來增強品牌的知名度。此外,公司還推出“快放"價"產品,希望通過優惠促銷的方式吸引更多的旅客。
“通過品牌的推廣,我們留意到90后消費市場將成為主流,目前也是公司重視的市場。”刁志輝告訴記者,公司在推廣的時候不只用一些傳統辦法,也考慮了一些新手段,“天貓商城有公司的旗艦店,這也是外資航空第一家天貓旗艦店。同時,公司的官方微博微信也在加強與年輕群體的交流”。
在產品方面,國泰及港龍航空專門針對留學生及年輕群體的需要去設計一些產品。此外,刁志輝表示,公司在內地連續3年都舉辦了“讓夢啟航”青少年航空夢想訓練營,“通過舉辦體現CSR(企業社會責任)的活動,培養90后00后對品牌的認知”。
“不停前進才能增強自身市場競爭力”
目前,國泰航空已經開通51個國家及地區的188個航點,是全球航空企業最高的一批。作為香港最大的航空集團,國泰航空已有69年歷史,而港龍航空也已經成立30年,刁志輝認為,任何公司都存在起步、發展、穩定的周期,雖然國泰及港龍航空已經進入了穩定期,但航空業每個階段都會有新事物產生,“航空產品和其他產品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要不停前進才能增強自身市場競爭力。”
對刁志輝來說,根據內部發展需求和外部市場需要去更新飛機機型是保持“不停前進”的重要方法。他告訴記者,明年2月份公司將引進新的空客A350機型,“這是最新的空客長途飛機”,新的飛機將增強運力,減少油耗。此外,[H1] 機場貴賓室的環境也在不斷改善。“我們會充分考慮到市場的需要,不停推動航空產品的進步。”
他自豪地告訴記者,公司能夠實現上半年19.72億港元的盈利,部分原因就是通過更新飛機增強了競爭能力。
對于一家航空公司來講,除了要保持相關產品和服務的更新換代外,航空網絡的建設也同樣重要。“國泰是一家網絡型航空公司”,刁志輝指出,雖然公司以香港為樞紐已經建立了龐大的國際航線網絡,但 “并不滿足”,還在不停開拓其他網絡。
最近12個月,國泰及港龍航空已經開通了香港到瑞士蘇黎世、德國杜塞爾多夫、美國波士頓、日本東京羽田及廣島等航線,并宣布于2016年6月開辦往返香港與西班牙馬德里的航班。同時增加了飛往舊金山、[W用2] 的航班班次。刁志輝表示,“公司在美國及歐洲的布局越來越完整了。”
此外,在國際航空網絡的布局上,由于遠程飛機能力的提升,也為了滿足旅客追求效率的需要,公司主要增加點對點的直飛航班,同時,公司還努力通過多邊的合作,為旅客提供一站式服務。刁志輝對記者舉個例子,乘客坐國泰的航班到紐約后,可以通過乘坐合作航空公司的飛機去美國其他的小城市。
“旅客感受很重要,要以人為本。”刁志輝強調。
支持香港機場建設第三條跑道
目前對香港國際機場興建第三跑道,提升機場運力的呼聲很高,刁志輝表示,從目前數據來看,香港國際機場的跑道是飽和的,公司全力支持興建第三條跑道。
香港國際機場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客運量及飛機起降量創單月新高,客運量按年升8.8%至630萬人次,連續第二個月刷新單月紀錄,飛機起降量上升3.4%至3.49萬架次。前八個月,機場客運量為4,580萬人次、貨運量為280萬公噸、飛機起降量為26.87萬架次,分別較去年同期上升8.7%、0.1%及4.1%。
“我們基本上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支持第三條跑道建設。”刁志輝告訴記者,明年開始公司不僅要引進新的空客A350飛機,還將引進其他型號的71架新飛機,總投資額將達1820億港元。此外,國泰航空還投資59億港元在香港機場內興建了國泰貨運站,在貴賓室建設和更換公務艙座椅方面的投資也超過80億港元,“總體而言,我們已經投入了2000多億,這不是個小投資,這也足以說明公司對第三跑道建設的信心。”
刁志輝相信,香港機場管理局一定可以通過合適的融資安排建成第三條跑道。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林左鳴:發展航空小鎮是輕型飛機發展保障
- 下一篇:專訪國際民航組織秘書長柳芳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