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最后一位飛越駝峰飛行員逝世 享年99歲
鄧重煌當年英姿。圖片由劉小童提供
中國大陸最后一位飛越駝峰的飛行員,“兩航起義”帶隊北飛機長,原西南民航局離休員工鄧重煌,于美國中部時間2014年8月14日凌晨00:02分(北京時間2014年8月14日13:02分)休斯敦逝世,享年99歲。從此,中國大陸所有飛越“駝峰”的英雄在天上聚首,人世只留下傳說。
成都作家劉小童曾歷時7年,將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曾飛越駝峰的中國飛行員全部找到,翔實地記錄了他們飛越“駝峰航線”的真實情節。17日,華西都市報記者獨家對話劉小童,還原了硬漢鄧重煌的傳奇一生。
飛越駝峰英雄每次都在“鬼門關”打轉
“我第一次聯系上鄧重煌,是在2003年10月,那時他已經88歲高齡,而且已到美國子女那里居住幾年了,由于年事高聽力不好,我們只能通過書信交流。”劉小童介紹說,鄧重煌是地道的廣州人,1943年加入中國航空公司,任飛行副駕駛直到抗戰勝利,他一直擔負昆明至印度汀江航線上抗戰物資和人員運輸的軍事任務。在這人類航空史上最危險的航線——“駝峰航線”的空中禁區飛行了1800多小時。
按照中國航空公司飛越“駝峰”的飛機平均壽命只有120多天的說法,平均只要連飛4個月,一架飛機就會在“駝峰”上消失得杳無蹤影。而鄧重煌幾乎每日都在鬼門關前轉來轉去,飛行次數達到600多次,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據老人回憶,當時飛行最大的感覺就是兩個字“疲倦”,“沒日沒夜地飛,既要和天氣斗,又要警惕日本人的飛機。”他在回信中說,原來飛個汀江——昆明來回就應該換班,但因飛行員缺乏,常常是無人來接班,貨物還等待急運,所以只好接著飛下去,兩名飛行員在空中輪流把桿飛行。由于任務繁重,又缺乏機組,他每個月的飛行都在140個小時以上
在鄧重煌眼中,“最難忘的一次飛行”和“最危險的一次飛行”,不算天氣方面的就不止“一次”。不過,讓他印象最為深刻的是1944年12月一次“死里逃生”的深夜飛行。從汀江飛昆明的航線上,輪到他先睡,機長操縱飛機。但是由于失眠,他一直雙眼微開,視線沒離開過飛行儀表,坐在左座的機長竟然抱著駕駛盤睡著了……他果斷叫醒機長,兩人手忙腳亂地把飛機控制住后才發現,“剛才飛機處于盤旋下降狀態,再有十幾秒鐘……那肯定是沒救了。”
兩航起義機長一生飛行沒擦傷一片機皮
抗戰勝利后,那些僥幸生還的飛行精英又陷入解放戰爭的危局中。1949年11月9日,12架飛機(中國航空公司10架、中央航空公司2架)從香港啟德機場陸續起飛,但它們沒有飛向該航班的目的地,而是在空中轉了一圈后,把機頭全部對準了北方……這就是“兩航”(中國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大起義。
“鄧重煌在‘兩航起義’中擔任北飛正駕駛,他沖破國民黨反動派重重阻攔,放棄優越生活,毅然駕機和其他戰友一起,從香港飛回北京,轟動中外。”劉小童說,鄧重煌后被分配至西南民航局工作,1996年來到美國工作的兒子處居住。
他是中航公司北飛空勤人員的組織者之一,為中國民航的建立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培養了大量飛行員,后擔任民航成都管理局訓練科副科長,科委辦公室副主任,1975年7月14日后擔任中國民航成都管理局訓練處副處長,1984年11月離休。
值得一提的是,鄧重煌飛行駝峰航線期間,雖然經歷了多次驚險,險象環生,但都安然度過,“在其一生飛行任務中沒有擦傷一片機皮。”
新聞鏈接駝峰航線
“駝峰航線”是二戰時期中國和盟軍一條主要的空中通道。“駝峰航線”西起印度阿薩姆邦,向東橫跨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橫斷山、薩爾溫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進入中國的云南和四川省。航線全長500 英 里 ,地 勢 海 拔 均 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達7000米,山峰起伏連綿,猶如駱駝的峰背,故而得名“駝峰航線”。
駝峰空運是世界戰爭空運史上持續時間最長(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條件最艱苦的空運。先后投入飛機2000余架,參戰人數84600人,運送物資85萬噸,運送人員33477人,美方共損失飛機563架,犧牲飛行員1500多人,中方損失飛機48架,犧牲飛行員168人。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