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機場:創新鳥擊防治區域化管理模式
根據民航局機場司下發的《運輸機場鳥擊防范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方案》的文件精神,烏機場分公司飛行區管理部為不突破年度機場鳥擊防范管理目標,并能提升機場鳥擊防范水平,創新鳥擊防治區域化管理模式,借助探驅一體化系統平臺,調研、治理齊發力,俯下身子扎實開展鳥擊防范各項工作。
從嚴從快推進區域化管理,做到鳥類實時驅趕
首先,將驅鳥值班優化為“三班兩運轉”的模式,分為早、夜班,并將飛行區巡場道、跑滑區域等共分為6個區域,每個區域固定驅鳥值班人員開展作業,盡全力達到鳥類活動高峰時人員也能確保在現場有效實時驅趕。
狠抓調研破難題,為治理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生態調研人員除通過多種渠道不斷提升自我專業技能外,從每一種鳥類入手,在不同的地點、時段、天氣、區域下對重點防控鳥種開展調研,特別是關注鳥情動態與周邊生境、氣候等的聯系分析,同時結合歷年鳥類活動的習性和特點,總結鳥類的棲息環境、食源等吸引因素,集思廣益,開展“一鳥一策”。例如:針對樓燕此類高風險鳥種,在飛行區內、外08:00-11:00,18:30-21:30重點時段開展調研,驗證本地的樓燕具有喜集群活動,氣壓低時易低空飛行,主要在八鋼廢棄廠房破損房屋周圍穿行,并在煙囪、房屋缺損的磚墻洞隙里棲息,因此制定了使用攔鳥網對破損房屋窗戶進行圍截,拆除煙囪等措施。此外,還設置了植物治理試劑樣方實驗田,對比藥劑濃度下產生效果的周期;研究掛網鳥類特性,這都為后期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啟用“智慧+”模式,構筑鳥擊防范安全屏障
目前,烏機場分公司飛行區管理部試用兩家科研單位鳥情探驅一體化系統,一方主要在A1對應的土質區布設驅趕設備16臺,在A1對應攔鳥網附近布設兩套攝像頭,設備可覆蓋跑道200米距離;另一方主要是在18號區域進行布設聲波驅鳥器,聲波有效范圍600-800米,目前兩家單位聯動驅趕設備均在調試中,后續可聯動工作時將持續對設備的效果進行監測。根據系統提示的鳥情,目前可通知對應鳥類活動最近區域的人員開展驅趕作業。此外,在部門領導指導與支持下,購置鈦雷彈發射器、氨水等設施和試劑,同時,群策群力,購置強光手電筒、彈弓等驅鳥小工具,增加夜間發現鳥類或驅趕的措施。
另外,近期針對非野生鳥種信鴿前往新明社區等場所召開信鴿整治宣傳會議,針對1314產業園私自建設信鴿公棚行為聯合市信鴿協會前往現場進行勸解,最終該廠商取消計劃。同時,開展“進市場”、“刷街邊”等宣傳工作,共發放宣傳品100余套,充分做到“廣而告之”的目的。
烏機場分公司飛行區管理部實行鳥擊防治區域化管理模式,以生態調研為指導、以“智慧+”手段為支撐,以生態治理為切口、以專業研究為方向,以借助“三基”標準化建設平臺夯實業務基礎,俯下身子扎扎實實做好每一種鳥類的研究和措施制定、執行、效果監測,達到閉環管理模式,全面開展“草-蟲-鳥”生態調研及專業分析,運用綜合調控手段探索鳥擊防范工作走向新道路。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哈爾濱機場:客流穩步回升恢復至正常客流6成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