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慶麗:一個資深乘務長的30年客艙守候
“五一”國際勞動節,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與家人放松的小長假,而她的第30個“勞動節”也將一如既往地在藍天上度過。“今年是我服務的最后一個勞動節了,即將離開這身制服,30多年的感情太難割舍了,我想把我的最后一個勞動節留在咱們飛機上。”
她是朱慶麗,新疆民航第二代空姐,85年開始飛行,累計飛行小時達3萬余小時,執行航班2000多個,服務旅客接近20萬人次,30年如一日的熱愛與執著,保持著無安全差錯,無運行誤差,無服務投訴的記錄,2014年獲得南航新疆“道德模范”稱號,這些榮譽的背后,是一種信念的支撐,更是一種熱愛的表達。大家總喜歡親切的叫她“朱妞姐”。
40分鐘背后的故事
早上8:10分起飛的CZ6637庫爾勒航班,飛機離地時已是迎著萬丈朝霞了,可這40分鐘的航班卻有著許多背后的故事。飛行的前一晚,朱妞把第二天所需要穿的制服一一熨燙整齊,高跟鞋、平底鞋都擦得光亮,航班信息、旅客信息、特殊旅客、轉機旅客,都已經在他的便簽上記錄一清,即便是飛行了30年也不容有一絲馬虎,設置好5:10,5:15雙重鬧鈴,準備迎接明天的航班任務。
清晨5:10分,即便是在4月的早晨,天色也還是漆黑黑一片。她整理好制服,畫好妝容,打理好利索的短發,出門前默念著“證件、登機牌、艙門操作卡,圍裙平底鞋”再次確認沒有差漏,坐上了6:10分發出的機組車。“為了保證良好的精神狀態,吃早飯真的很重要”,她在空勤食堂用完早餐,6:20分到達準備室,6:35分航班協作會才開始,“預留15分鐘就是給自己調整狀態,不會倉促之中出現差錯”,這小小的15分鐘雖然并不難,但這一堅持就是30年。
“各位組員,大家早上好!”朱慶麗向大家問好后,對航班工作進行了詳細地準備,安全重點工作、艙門操作、突發事件處置,服務細節、特殊旅客關注、組員個人專業形象,等等,25分鐘的航前準備像一堂豐富的課,年輕的空乘們每次都能在和“妞姐”的飛行中既快樂又收獲。
隨著音樂的響起,旅客們開始陸續登機。“早上好!歡迎您!”她親切地問候著每一位旅客。這時,地面服務人員送一位輪椅旅客登機,朱慶麗看到老先生由地服攙扶著一步步向艙門走近,趕忙沖了過去,“大爺,您抓著我的手,這邊有臺階,您腳下使勁,手上支撐住我,放心啊!”她拉著趙老先生的手一直送到38K座位上,幫大爺系好安全帶,小心地蓋好毛毯,“大爺,咱們飛40分鐘就到庫爾勒啦,您如果想去衛生間就按上面的小圓點啊,起飛的時候耳朵會不太舒服,您可以吞咽口水就會好一些的……”一陣無微不至的囑咐讓一旁的女兒有些羞愧,“你們真細心啊,我們作為孩子的,你看,我們都想不到啊!”
飛機降落在庫爾勒機場,下機時,趙老先生拉握著她的手說:“姑娘,真好啊!”揮手再見的每一位旅客,都在他的心里留下印記,那些藍天里的人、故事,都像一本回憶錄。
帶徒近百人 傳承即是責任
“我帶過的徒弟太多了,初始新雇員、轉機型、國際航線、頭等艙乘務員、乘務長,加起來上百個不止吧,現在很少有機會再次一起飛行,再見面的時候很親,就像自己的孩子長大了一樣……”
韓斌回憶起師傅,他說:師傅就像媽媽。2013年7月,韓斌的轉機型帶飛由朱妞完成,帶飛前一天,她就列出了詳細的知識要點、難點和差異,和韓斌通了電話之后,把這張密密麻麻的A4紙拍下來發送給了新徒兒。韓斌一看這情形有些緊張,這么多的知識點可怎么辦啊,但仔細一看,師傅已經將新知識的內容劃分清晰,并且將易混淆、易出錯的地方標示出來,與其他機型的差異也在師傅制作的表格中一目了然,韓斌感嘆:“我心想,這師傅真厲害,一張紙就讓我一團漿糊的腦子清楚了!”
上飛機后,朱妞帶著徒弟講解應急設備、艙門操作、烤箱使用、衛生間擺放,等等,每一處都親自演示給他看。最終,韓斌也以95分的成績通過了轉機型考核。
對于朱妞來說,每一個徒弟的身上都有著她年輕的影子,那些熱情、積極、努力和羞澀,都是她曾經歷過得,面對這些孩子們,“我想把我所有的知識儲備,我的經驗,都教給他們,一代代的交替和傳承,是我們的必然,更是我們的責任。”
年輕的乘務長們也常常向朱妞取經,張玉梅作為飛行6年的乘務說道:“妞姐是我們的標桿,更是我們所有人的師傅,值得學習和尊敬!”帶好徒弟是門學問,不僅要教的會,更要教得好。
它們都是職業病
高壓、密閉、缺氧、低光,這樣的環境下,一待就是30年,頸椎病、腰椎病成了多數乘務員的職業病。
2012年的冬天,飛機艙門的細縫里鉆著嗖嗖冷風,這把積壓在朱妞身上的病痛全部激發了出來。飛行還沒結束,朱妞的腰部就已感覺酸痛僵硬,乘務員們讓她歇歇,而她卻還要堅持參與客艙服務,每次彎腰、起身,動作緩慢里滲透著的疼,我們看得到,旅客也看得到。可她卻不聽話,“沒關系的,老毛病了,一會暖暖自己就好了。”也許是因為她的硬抗,飛機落地時,我們看到她強忍著腰部的疼痛,一手輕輕扶著門邊,在艙門送旅客。“報告乘務長,旅客已全部下機!”話音剛落,朱妞一下子做倒在乘務員座椅上,她的臉色都已經發白,大家見此情形,趕忙攙扶她坐上機組車。
后來才得知,朱妞最近幾天腰部就疼得厲害,想到運行保障自己堅持不去請假,帶病飛行害怕乘務組擔心照顧她,僅僅是貼了片膏藥在痛處,忍著疼痛還在飛行。“你這樣必須要去住院治療了,別把身體不當回事!”飛齡相近的機長知道朱妞是“鐵娘子”,這也忍不住要說幾句了。沒過幾天,在航務遇見朱妞,還沒等我們開口詢問病情,她卻說:“姑娘們,別擔心我,你們妞姐堅強著呢!”說著就拉起飛行箱走去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春夏秋冬,幾載輪回,而她,一直在那里。
家人是我的堅實后盾
對于朱妞來說,飛行且兼顧著分部副經理的工作,難得的休息是不飛行的周末,而這樣的日子又太少。休息的日子對于家人來說是最珍貴的,從小就乖巧聽話的孩子從來不會埋怨母親因為工作忙而不能陪伴,相反地卻培養了女兒的自主和獨立。女兒在北京上學,不能相見總是很想念,“因為飛行和工作的原因,我從來沒有參加過女兒的家長會。”回憶起不能陪伴的童年,朱妞很是遺憾。
記得2013年春節,朱妞年三十從北京飛回烏魯木齊,終于可以和家人過個團圓年是多么幸福又值得期待的事情。而不巧的是天公不作美,北京下起了大雪,在經歷了長達3小時的延誤之后,朱妞拉著箱子走在滿是鞭炮屑的路上,看著漸漸熄去的萬家燈火,愧疚著又辜負了家人的期待。而前方一盞閃著的車燈晃著她的眼,還沒走近,就聽到女兒喊著:“媽媽,我們來接你啦!”女兒和先生的出現掃除了她所有的疲憊和辛苦,一家人在夜色和路燈下抱在一起,大喊著“新年快樂!”。
“我回到家,我們一家三口吃著熱乎乎的餃子,突然我才意識到,已經很久沒有這樣一起吃過飯了。我很感謝家人的支持和愛,是他們讓我們心里踏踏實實的,做好我的工作。”
每一個美滿的小家都有著相似的幸福故事,而朱妞的幸福故事要比別人來的更加珍貴。
4月27日,朱妞踏上了運送官兵赴尼亞拉維和的航班,這也是她的最后一次維和任務,官兵們得知是朱妞乘務長的最后一次維和,看到她的細心服務和熱情溫暖,心中也有萬千的不舍,官兵們在航班上一同為她唱起了歌,“待到春風傳佳訊,我們再相逢……”
30年的劃破長虹讓如今的她更加閃閃發光,期待維和歸來的她,期待每一個故事里的她。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