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鼓浪嶼申遺遙相呼應,廈門空港再現老廈門街景
“別問我廈門好不好玩,鼓浪嶼好不好看,中山路美食多不多,海風吹著涼不涼,我只知道廈門機場是那么漂亮……”一位叫“如果巴黎”的網友在廈門機場官方微博下面這樣留言道。
8月1日,廈門機場T4候機樓歷時半年精心雕琢的“東情西韻”人文景觀終于揭開了神秘面紗,向廣大旅客開放,景觀現場惹得旅客紛紛駐足觀看,拍照留念。來往行人與景致交融一體,仿佛再現了當年國際商港的繁華景象。
元翔廈門空港相關負責人向記者深情地講述他們創作的初衷:“從1843年開埠,廈門這座海濱小城歷經滄桑蛻變,以開放胸懷,使文明的種子生根發芽,承東西交融,讓鷺島的情懷廣播四海。廈門近代城市發展的歷史,亦是東西方文化碰撞交匯的歷史:比肩世界的市政商業文明、繁榮昌盛的海港口岸文化、先進開明的西方宗教文明及思鄉情深的華僑文化,為這個城市帶來豐厚滋養的同時,也為文藝的廈門空港人帶來了無限靈感,我們希望把這樣的文化和歷史再現在機場,讓過往的旅客都能感受到廈門這座城市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魅力。”
據悉,“東情西韻”主題景觀分布在T4候機樓各處,“百業風華”、“時光留影”、“鷺港商盛”、“國語西韻”、“鼓浪知音”、“萬國家書”等多個主題布景和陳設,綜合聲、光、電多種現代科技表現形式,全方位立體展現了老廈門的歷史風貌。
(照片:百業風華,商業薈萃)
西風東漸,西方商人帶來了風生水起的商貿機會,也為廈門的商業街帶來了勃勃生氣!南洋歸來閩南人建鋪經商,將異國他鄉的建筑形式用在本地建筑上,騎樓這種“商住合一”的居所應運而生,走進復古騎樓街市,鱗次櫛比的店鋪,精致考究的門面,讓過往的人們放佛穿梭回到舊時光,將老廈門的商業盛況盡收眼底。
時光流轉,回到1890年,照相館是國際社區追求時尚的重要標志,鼓浪嶼上的照相館林立多達16家,“S·辛迪”、“鼓浪嶼”、“國際”、“瑞生宜芳寫真樓”、“美璋”、“麻生”等照相館曾是鼓浪嶼風光一時知名品牌,使得鼓浪嶼成為了當時在全國相館密度最高的地方!瞧,我們的攝影師正彎著腰,準備為您拍一張機場街拍呢,趕緊擺出最酷炫的Pose吧!
(照片:鷺港商盛,離別的港灣)
鷺港猶如一個風情萬種的美人,靜數著百年的潮起潮落,從傳統的漁港、民港、軍港,轉變成為現代商港,作為廈門商業與世界的重要橋梁,她不僅見證了小島的商貿傳奇,亦承載著無數依依不舍的國際情誼。洋樓錯落有致,海上船行如梭,帶游客回到百舸爭流的20-30年代鼓浪嶼老碼頭,見證老廈門發達的海運水平。
1850年打馬字牧師在廈門創造了閩南白話字,白話字的普及,使得許多目不識丁的閩南婦女獲得了閱讀和書寫的能力。據說現代漢語拼音元祖盧戇章,正是在定居鼓浪嶼期間與打馬字密切接觸,相互切磋后,創造了中國第一套完整的漢語拼音方案。
看著陳列書籍的書柜,試著拼讀柜上的白話字,也許還原的正是身著西裝禮帽的外國教授與民國學生裝的青年學子相互切磋,通過拉丁字母結合閩南語的白話字也逐步演變成現代漢語拼音的場景。
鼓浪之音,灼灼其華,隨教會而來的西方音樂,熏養了一代鼓浪嶼人。來到"音樂之島"上的別墅客廳,復古的舊鋼琴陳列,如海浪般的旋律響起,放佛時光流轉,來到當年的音樂會之中,跟隨旋律輕輕合唱。
(照片:萬國家書,漂洋過海來看你)
偶遇送僑批的郵遞員牽著老式自行車笑著向您打招呼,他的包里裝的是各國寄回家鄉的僑批,一封封承載鄉愁的信件將被送往每家每戶。只言片語中不僅飽含著思念與牽掛,更將身在海外僑胞們心系家國的赤子之心緩緩訴說。
當南洋風情的地磚投向地面,放佛跟著老廈門的生活情調。
近年來,廈門空港通過對人文機場主題性、普適性和參與性三個方面的持續打造,取得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據悉,此次“東情西韻”景觀提升項目是從主題性的角度進行的鍛造。廈門空港從最具廈門特色的自然景觀、建筑藝術、傳統工藝、歷史文化、民俗民風、特色飲食等不同的維度提煉人文主題元素,并應用延伸到機場的每一個角落,使機場從傳統意義上的交通設施慢慢轉變成為聚集了服務、文創、娛樂、商業的,獨具“開放包容、溫馨友善、激情活力”閩臺海洋文化特質的綜合性差異化人文載體,切實帶給旅客欣喜的體驗價值。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