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舟60飛機成功出口16國 菲律賓兩次購買
新舟系列飛機,目前唯一運營在全球航線上的中國民機。其十余年成長、壯大所走過的經歷,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中國制造”從世界制造產業鏈中低端向高端邁進的不屈歷程。
行走在異國他鄉偶然間抬頭,若能看到中國制造的飛機從天空掠過時,你一定會對“中國制造”有一種全新的認識。作為我國當前民機產業的代表機型之一,新舟60正在以民族的方式崛起,以中國航空工業的力量向上。截止2013年11月,新舟60飛機已運營在全球260多條航線上,新舟機群飛行總小時數、總飛行起落雙雙超過20萬。
一、“新舟”崛起的意義
自1988年中航工業西飛正式啟動新舟60的研制工作,到2000年該機取得型號合格證,再到目前國內外廣泛的市場存在,期間走過了一條從研制生產到市場開拓,再到全球化支援服務的艱辛道路,也探索出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在國內外樹立起了中國民機的品牌。
“新舟”崛起的背后,是我國民機制造技術和能力的不斷攀升,是中航工業民機研制生產、市場營銷與用戶支援體系建設等的日漸成熟,是我國民機產業發展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我國民機產業日益壯大,我國民機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也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認可。
新舟60飛機出口是我國高科技產品系統輸出的一個組成部分,表明在世界產品鏈的高端有了更多中國的身影,并將帶動更多中國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同時,飛機制造與運營所具備的輻射與拉動作用,將有力促進我國航空配套、維修、服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新舟”的崛起,對內,它為我國民機產業的發展起了示范作用,并通過支線航空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對外,它為全球帶去了中國的品牌,架起中國與各大洲溝通的橋梁和紐帶,使世界對“中國制造”有了更為全面而客觀的認識。
二、新舟系列飛機介紹
新舟系列飛機包括新舟60客機、公務機、新舟600客機、貨機,及其衍生出的多種用途的飛機,以及正在研制中的全新一代渦槳支線飛機新舟700。
依托成熟的飛機研制生產經驗與國際領先的航空零部件國際合作技術制造、項目管理水平,中航工業西飛研制生產的渦槳支線飛機——新舟60于本世紀初首飛成功。
新舟60飛機標準載客56座,主要機載電子設備選用了世界著名廠商的產品,動力裝置采用加拿大普惠公司生產的PW-127J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和美國漢勝公司生產的247F-3螺旋槳。飛機可在復雜氣象條件下安全飛行,能夠在土質、草皮、泥結碎石等簡易跑道上安全起降。其安全、舒適、經濟、環保、易維護等性能,達到了當代先進渦槳支線飛機的水平。
作為首次嚴格按照與國際接軌的我國適航標準CCAR-25部設計生產和試飛驗證的新舟60飛機,從設計、研發、制造、試飛、適航驗證到批量生產,始終注重突出安全、舒適、經濟、環保、易維護和駕駛品質優良等特性,可滿足國內外日益增長的支線航空運輸與通用航空運輸需求。
在研制期間,新舟60飛機歷經雷達罩雷擊試驗、風擋玻璃鳥撞試驗、防火試驗等大型專項試驗89項;在適航取證過程中,歷經高溫高原環境飛行、結冰飛行、全程夜航飛行、發動機單發飛行和失速飛行等試飛科目156項。驗證結果表明,新舟60飛機主要指標已經達到了當代國際同類先進支線客機的水平。
2000年2月,新舟60首飛成功;2000年6月,取得中國民航總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2000年12月,取得生產許可證。2004年,商務部將新舟60飛機確定為重點高科技機電類外貿產品。2006年5月9日,新舟60取得印尼適航當局適航證,成為國內首次取得國外運輸類飛機適航證的民用客機。目前,新舟60飛機已獲得印尼、菲律賓、老撾等11個國家適航部門頒發的適航證或簽訂雙邊適航協議。
在繼承諸多優勢的基礎上,為不斷滿足市場及客戶需要,中航工業西飛對新舟60飛機進行了以結構優化、綜合航電、內裝飾改進為主要內容的優化,進一步提升了用戶使用價值,研制了新舟600客機。該機于2008年10月首飛成功, 2010年5月,取得中國民航總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2011年11月,新舟600飛出國門,在第12屆迪拜國際航展上進行飛行表演受到廣泛關注。
為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中航工業西飛在新舟600客機的基礎上積極研制貨運型。2012年10月24日,新舟600F民用貨機成功實現首飛。至此,新舟飛機形成了較完善的專業化、系列化譜系,初步形成了客運型、貨運型、公務型,多型并舉、多用途發展的新格局。
三、新舟,飛出國門天地寬
中航工業董事長林左鳴曾說道:“只搞軍機不搞民機,中國航空工業就是一個跛腳的航空工業。”新舟60的強勢發展無疑是我國航空工業走軍民融合發展的道路、自主創新打造民族品牌的成功案例。新舟60飛機誕生之初,面對國內支線航空運輸市場的低迷,中航工業西飛積極順應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在國家“走出去”產業政策的引導與支持下,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2004年11月,津巴布韋簽訂兩架新舟60購機合同,非洲市場成功破冰,從此,中國新舟60飛機便相繼展翅在東南亞、南美洲與獨聯體等地區的藍天白云間,已成為世界支線航空運輸業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在非洲,2004年11月,津巴布韋簽署兩架新舟60飛機購機合同,中國民機首次實現國外銷售“零”的突破。繼津巴布韋之后,贊比亞、剛果(布)、布隆迪、喀麥隆、厄立特里亞先后購買了新舟60飛機。由于運營狀況良好,剛果(布)于2011年12月再次簽訂一架新舟60飛機購機合同,成為首家二次購機的非洲用戶。
在亞洲,2005年12月,老撾航空公司簽訂兩架新舟60飛機購買合同。2006年6月,印尼鴿航簽訂15架新舟60飛機購機合同,成為新舟飛機最大一筆出口合同。截止目前,新舟60飛機已運營在老撾、印尼、菲律賓、緬甸、斯里蘭卡、柬埔寨與塔吉克斯坦等國的國內外航線上。由于已投入航線新舟60飛機的出色表現與成功運營,老撾四次、菲律賓兩次批量購買了新舟60飛機。2010年11月,老撾政府訂購兩架新舟600飛機,該機型首次實現外銷。
在南美洲,2008年2月,兩架新舟60飛越大半個地球,歷經冰雪嚴寒等惡劣天氣考驗,行程2萬公里,安全抵達玻利維亞。在海拔4058米的玻利維亞拉巴斯國際機場,新舟60飛機圓滿完成了高原運營適航驗證飛行,突破了以往適航取證機場高度3600米的紀錄,再一次向世界彰顯了“中國制造”的優秀性能和品質。
在獨聯體,2011年12月首架新舟60飛機交付塔吉克斯坦航空公司,并很快投入運營。新舟60飛機除每周執行國內多條固定航線外,還先后開通了飛往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與巴基斯坦3條國際航線,為中亞地區人民的快捷出行提供了便利,也為新舟飛機在該地區的市場開拓做了很好的宣傳。
在歐洲,2012年5月23日,烏克蘭MARS航空公司簽訂3架新舟60飛機,新舟60飛機邁出了進入歐洲市場的重要的第一步,表明新舟60飛機的良好性能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同時也標志著中國與歐洲在航空領域的合作取得突破。
新舟飛機已交付的全球16個國家19家客戶:
非洲(6家):津巴布韋、贊比亞、剛果(布)、布隆迪、喀麥隆、厄立特里亞
亞洲(7家):老撾、印尼、菲律賓、緬甸、斯里蘭卡、柬埔寨、塔吉克斯坦
南美洲(1家):玻利維亞
大洋洲(1家):湯加
中國(4家):奧凱航空、幸福航空、民航飛行學院、英安航空
四、全球布局,追求持續商業成功
新舟發展目標:到2015年,“新舟60/600”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形成新舟飛機穩定、批量的市場規模。到2020年,“新舟”成為國際知名品牌,實現新舟飛機亞太地區市場銷量第一,非洲、拉美地區銷量三分天下,歐美地區實現銷售突破。
在新舟60飛機嶄露頭角,發展勢頭迅猛的同時,中航工業、中航飛機與中航工業西飛便超前謀劃,精心布局民機產業的發展�;趯ξ磥硎澜绶秶鷾u槳支線飛機的市場需求預測,以及同主要競爭對手優劣勢的對比分析,圍繞新舟系列飛機的發展,確立了“系列化發展、多用途開拓、國際化挺進、全球化支援”的發展思路,不斷滿足國內外客戶的多樣化需求,實現新舟系列飛機的持續發展。
系列化發展,即在鞏固與發展50座級渦槳飛機產品的基礎上,產品線向70-90座級延伸;以參與全球同類飛機高端市場競爭為目標的新舟700飛機,已進入預研階段。新舟700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70座級渦槳支線飛機,能夠承擔800公里以內中等運量市場的區域航空運輸業務,具有適應短距頻繁起降、快速巡航、節能環保等優良性能。該機將取得CAAC、FAA適航證,參與全球同類飛機高端市場競爭。
多用途開拓,即在新舟客機、公務機與貨機的基礎上,以市場與客戶需求為導向,積極穩步推進新舟系列飛機的改型與改裝。
國際化挺進,即以全球視野謀劃新舟飛機產業發展,鞏固、擴大傳統區域,探索、開發新區域。前移銷售網絡,適時在國外重要區域設立銷售機構,及時跟蹤、了解與掌握客戶的需求,追求規模銷售。并通過新舟飛機項目,追求與用戶、供應商等多方共贏,實現新舟飛機持續性商業成功。
全球服務支援,即堅持“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服務理念,逐步在全球重點區域設立備件資源庫,不斷完善全球服務支援體系,在用戶培訓、售后服務、用戶資料和備件支持等方面,為遍及全球的新舟飛機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保障用戶安全、可靠的運營。
據預測,未來20年全球客運周轉量將以年均5%的速度增長。亞太、非洲、拉美、中東仍將是發展最快的地區。未來20年全球30-90座渦槳飛機市場交付量2950架,其中30-60座665架,60-90座2285架。近年來隨著燃油價格上漲,以及歐盟碳排放限制政策的推出,渦槳飛機在經濟與社會兩個層面的優勢逐漸顯現,渦槳支線飛機的訂單數量逐漸回升,未來渦槳市場仍將保持較大的需求。展望未來,中航飛機將堅持中國國內與國外兩個市場同步發展的戰略,未來十年內實現亞太地區市場銷量第一,在非洲、拉美地區銷量達到三分天下有其一格局,并在歐美地區實現銷售突破,躋身于渦槳支線飛機世界級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行列。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