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消費肥水外流因價差 業內呼吁放開機場免稅店
根據財富品質研究院統計,中國去年境外奢侈品消費表現強勁,達到740億美元。而在國內市場,奢侈品牌消費長期延續的直線上升趨勢,從去年開始出現逆轉。根據調查機構萊坊的統計數據,45家國際奢侈品零售商中有60%以上未實現在華開店目標。
一方面是國人在境外大手筆消費奢侈品,另一面是奢侈品大牌在中國市場陷入寒冬,這一冷一熱的反差究竟為何?
“價差”依舊是導致中國奢侈品消費境外連年增長的最大推動力。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奢侈品在中國市場的進口稅率平均值16%。相比之下,北美市場國際奢侈品進口稅率平均值為10%,歐洲市場的第三國部分進口商品稅率平均值只有6%。
2011年3月,財政部公布海南離島免稅政策,同意在三亞市內免稅店和海口機場率先試點,所售免稅品免除進口環節的關稅、增值稅和特別消費稅,同樣商品的免稅零售價格低于內地有稅價格約15%—35%。業內人士認為,海南實施離島免稅購物政策,是消除高檔消費品國內外市場差價的第一步,同時也是我國在奢侈品進口管理政策上的一次飛躍,將進一步優化奢侈品市場的商業形態。
“離島免稅限額仍需放寬。”奢侈品研究專家周婷認為,盡管我國于2012年11月正式將每人每次免稅購物限額由5000元調整至8000元,并增加了美容、保健器材等3類免稅商品品種等。但2013上半年,海南共銷售8000元以上免稅品僅2.79億元,占比仍然很小。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我國只有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和上海虹橋機場有進境免稅店,如果政策能允許進境免稅店在京滬以外的機場開設,勢必將國外免稅店的高端消費更多地引回國內。
專家表示,近幾年國家一直在拉動內需,而拉動內需的同時更應該注重縮短國內提供的商品質量、款式、價格與國外的差距,把我國自己的產品品牌化,提供甚至創造消費者購買的需求,或許才是最好的“補差”。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