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兒怒砸電腦:一場拙劣的公關炒作?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賬號“航鈦傳媒”
3.15前夕,去哪兒再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3月14日南航忽然發出公告,要求去哪兒正式下架所有南航機票產品。
當天下午有知名微博賬號爆出:去哪兒機票事業部的員工原泉面對眾多代理商的質問,不知道如何解釋,一怒之下把自己的電腦砸了。

這件事情本身也許是員工真實心情的寫照,但是在網絡上的迅速傳播發酵,讓更多人感覺到,員工的個人行為背后有一些耐人尋味的東西。
而和砸電腦事件一同流傳出來的短信截圖以及所謂"內部郵件"更是讓這件事沾染上了些許公關炒作的嫌疑。



且不說這位team leader在"內部郵件"里義正嚴辭地質問南航新任董事長王昌順,除了引起關注,能有多少實際意義,我們只看僅僅相隔六分鐘之后去哪兒CEO的回復,對這件事做出了詳細的表態,還向各個層面工作人員提出了細致的工作要求,效率之高,心思之縝密,令人不得不佩服。
實際上,也有若干記者對航鈦傳媒(Air_Ti)證實,之前也收到過作為公關稿發布的所謂"CEO內部信"。
去哪兒想干什么?
目的很簡單,一是借員工的表現發泄自己的情緒,說白了就是:"我為你辛辛苦苦付出那么多年,現在說分手就分手?"
另外,去哪兒也希望借助這些基層員工來贏得輿論的同情分,在一幫航空公司的圍剿中,去哪兒被塑造成了一個弱者的形象。
不過,隨著質疑聲四起,去哪兒并沒有讓員工怒砸電腦事件持續太久,3.15當天又發布公告,表示積極配合南航整頓代理人市場,并且表示,已經處罰了91家不合規經營的代理。
這份措辭嚴謹的公告讀來,竟有一種早知如此,何必演出一場鬧劇的感覺?

但航空企業對去哪兒的圍剿會到此結束嗎?
答案不言自明,從一開始航企的矛頭就不僅僅是違規代理,而是提供平臺的去哪兒。
去哪兒崛起道路上的形象已經被航空公司以一個字概括了:"野"。
平臺化、集成化的思路讓它在供應商的選擇上良莠不齊,而私自更改退改簽費用的事情也屢見不鮮,讓航空公司咬牙切齒。更別提去哪兒和攜程合并后,出票量幾乎占到航空公司的一半。
試想,能有哪一家公司可以容忍分銷渠道一家獨大,自己的命門掌握在別人手里?
所以表面上看,去哪兒是被航企圍剿的獵物,本質上看,這更像是對未來競爭對手發起的提前進攻。
現在回頭來看,其實一切都是有預謀的,去年9大航企下架去哪兒旗艦店只是一次試探,而真正的火力將集中在今年。國航打了頭陣,海航跟進,南航補上一刀,等到東航出手的時候,也許就是致命的一擊。
別忘了,東航總經理馬須倫在2016全國兩會上提交的提案——希望"加強對互聯網機票銷售平臺規范管理"。
去哪兒公布的財報中,機票以及機票相關收入占比為45%左右,在各大航企群起而攻之的態勢之下,去哪兒未來路在何方?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