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747:穿越時空的傳奇(圖文)
波音 747 四十五歲了!1969 年 2 月 9 日,航空史上一代傳奇波音 747 首飛成功,開創了民航的寬體時代。近 40 年來,一大群來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的飛友拿出手中的設備為我們留下了很多747的倩影,可是波音747這種傳奇機型的華麗外表背后的歷史故事卻鮮為人知,今天就請大家跟我們一起來回顧下747誕生至今的許多故事。
1969 年 2 月 9 日,波音 747 首飛成功,開創了一個 40 年之久的傳奇。
誕生的故事
在美國歷史上,有“呼嘯的二十年代”的說法,火爆的經濟和高漲的人氣使二十年代成為三十年代大蕭條前華麗的閃光。對于航空技術來說,60 年代也是呼嘯的年代,大躍進式的瘋狂將超音速帶入了民航。在超音速民航的熱浪尚未褪去的 60 年代,波音是把波音 747 作為超音速客機全面取代亞音速客機前的臨時填補來設計的。波音 747 作為客機的長壽是波音始料未及的,所以波音最初是把波音 747 按貨機設計的,日后亞音速客機不再有市場時,可以容易地轉為貨機,運載剛開始流行的航空集裝箱。為了保持貨艙的暢通和完整,駕駛艙依然保持在“二層樓”,形成波音 747 特有的“駝背”形狀。

首批航空公司的標識都涂在機頭兩側,各航空公司的空中小姐穿上五顏六色的制服和新飛機一起照一張公關相。
為了增加每排的座位數和減少旅客上下飛機的不便,波音從一開始就打算采用雙通道,雙通道日后成為所謂“寬體”客機的標志。但為了便于改裝成貨機,波音還是保留了上層的駕駛艙。不過在一開始,波音對駕駛艙后半到底干什么用沒有底,開始時,這里只是用于頭等艙的酒吧,后來才開始改作載客的。這倒不是波音不懂得如何增加為航空公司贏利的座位,依然是緊急疏散的要求所決定的。

波音 747 的上下兩層為多載客提供了可能,但波音不是一開始就把上層用于載客的。

早期波音 747 上下層之間的樓梯是螺旋形的。

在沒有解決上層旅客的緊急疏散問題之前,上層被用作頭等艙的酒吧和休息室。
巨大的747
波音 747 的尺寸空前巨大,在當時的民航客機中,尺寸連接近的都沒有。機艙寬度幾乎是 707 的兩倍,機艙內的空氣就有一噸重!波音 747 對世界各地的機場跑道和登機設施帶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在今天 A380 問世時又來了一遍。但對波音來說,最大的問題是生產設施,波音在 Renton 的工廠不夠大,于是在華盛頓州靠近軍用的佩恩機場(Paine Field)的 Everett 另建了一個世界最大的飛機總裝廠。即使不算 Everett 后來為 767 和 777 的生產擴建的部分,Everett 的廠房體積至今仍然是世界最大,35 米高,近 40 萬平方米占地面積。沿廠房繞一圈的長度超過 8,000 米,相當于穿越 75 個美式橄欖球場!但是 Everett 的廠房建設速度還是趕不及波音 747 計劃瘋狂的進度,第一架波音 747 是在沒有封頂的廠房里完成的。

制造波音 747 的廠房非常巨大,這是還在 1967 年 4 月造廠房的時候。廠房在 1980 年為波音 767 的制造擴建過,在 1993 年為波音 777 再次擴建。

波音 747 和波音 707 停在一起,可以清楚地看出兩者尺寸的差別。

波音 747 的什么都是大,特別寬大的機艙是吸引旅客的最重要因素。

普拉特·惠特尼 JT9D 發動機也是當時最大的。

在 5 萬波音人瘋狂地趕工 16 個月之后,第一架波音 747 在 1968 年 9 月 30 日成功地下線了(roll out),1969 年 2 月進行了第一次首飛。在波音首席試飛員 Jack Waddel 的操縱下,日后被人們稱作珍寶機(jumbo jet,英文意思是巨無霸飛機,而不是中文中“珍寶”所表征的精巧的意思)的波音 747 凌空躍起,滿載著波音和航空公司的希望,飛入西雅圖的藍天。


在波音首席試飛員 Jack Waddell 的操縱下,于 1969 年 2 月 9 日首飛。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不小心能吃下去 世界上最小的遙控飛機(圖)
- 下一篇:圖片故事:MH370失蹤半年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