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1996年珠海航展以來各界“明星”(圖)
2014年珠海航展開展在即,面對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第10屆珠海航展,觀察者網派出的報道小組也已開赴“前線”。11月8日,新浪軍事頻道推出了一組圖集,回顧了自1996年首屆珠海航展以來的明星戰機,從最初外國飛機當主角國產飛機靠邊站,到2014年的空軍成體系亮相,珠海航展見證了我國航空航天科技與航空兵武裝力量從弱到強的歷程。

2014年珠海航展的停機坪一角

回顧1996年首屆珠海航展,中國參展的最先進戰機還是是利用俄羅斯航電改進的殲-8IIM,性能仍然無法和蘇-27戰機相比,而且最后外銷成績也為零。而在“勇士”氣勢逼人的蘇-27面前,“八一”表演隊的殲-7E也顯得有些嬌小,氣勢上被比了下去。

來自俄羅斯的大飛機們在1998年的第二屆珠海航展上占據了主要地位。從這張圖可以看到,和伊爾-76、伊爾-96相比,我國展出的本就尺寸不大的運-7系列支線客機更是顯小。只不過在那個戰斗機和國外差距都很大的年代,這一差距幾乎都沒人關注了。

不過在本次航展上,除了殲-8IIM之外,我國還展示了處于最后定型階段的“飛豹”戰斗轟炸機的原型機。作為中國第一款在氣動造型上脫離了前蘇聯技術的戰機,“飛豹”的亮相在當時非常震撼。隨后不久,一部以“飛豹”為主題的電影《沖天飛豹》上映,讓更多人了解了這款傳奇戰機。

2000年第三屆航展上,國產戰機參展數量仍然不多。除了八一飛行表演隊的殲-7E和殲-7MG出口型戰機之外,直-9W型武裝直升機的飛行表演算是那屆航展上國產戰機不多的亮點。總體來說,2000年又是被俄羅斯壓制的一年。

除了照例到場捧場的“勇士”表演隊之外,蘇-30MKK戰斗轟炸機在那屆航展上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主角,連空軍前副司令員林虎將軍都曾在其后座上體驗一番。同年,首批蘇-30MKK交付中國空軍。另外,性能優異的卡-50武裝直升機也參加了本次航展,不過最后我軍并未采購這款直升機。

2002年第四屆航展由于種種原因,不僅規模上出現了嚴重縮水,連航展的根本飛行表演都取消了,充斥著各種大小比例模型的本屆航展常常被“公認”為“史上最不好看的一屆珠海航展”。國產軍機中只有“山鷹”和“梟龍”的樣機/大比例模型仍給人以希望。

2004年第五屆航展上,老面孔“勇士”換成了俄羅斯“雨燕”飛行表演隊,這也是米格-29首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在珠海航展上亮相。其精彩的飛行表演給人們以一種不同于“勇士”剛猛風格的全新體驗。

俄羅斯這次還派出了蘇-27SKM戰機參加表演。當時中國空軍正在接收國產化蘇-27SK——殲-11,俄羅斯希望中國能夠采購這套升級套件用于對100多架蘇-27/殲-11的改裝,盡管蘇-27SKM飛的很賣力,但最后并未簽署合同,我國選擇了和白俄羅斯合作對蘇-27機隊進行可以發射R-77的現代化改裝。

04年航展上,除了更換新裝的八一飛行表演隊殲-7EB之外,國產軍機最大的亮點成了FTC-2000“山鷹”高級教練機。“笨鳥先飛”的“山鷹”如今已經穩穩占據了海軍高級教練級的市場,空軍的“裝備蛋糕”也被“山鷹”叼走了一份。

2006年第六屆航展本應是殲-10戰機的首次公開亮相,航展前一架殲-10已經涂上了展示用涂裝進行表演動作彩排,讓無數軍迷期待不已,但最后因種種原因沒有成行,可謂一大遺憾。不過航展上,氣動造型前衛的L-15“獵鷹”高級教練機進行的飛行表演仍然堪稱精彩。

另外,俄空軍伊爾-78M加油機也在航展上和蘇-30戰機進行了空中加油表演,當時正值中俄伊爾-76/78的大單剛剛簽訂不久,這種表演自然有展示的意味。但后來這一合同由于種種原因不幸流產,我軍大型加油機一拖數年,直到今年10月份我軍才從烏克蘭接收第一架伊爾-78空中加油機。

2008年的第七屆珠海航展可謂具備里程碑式的意義。中國空軍不僅首次派出了殲-10戰機進行公開展示,更派出了規模空前的空軍代表團,包括殲-8D,殲轟-7A,轟油-6等多種現役裝備。可以說從2008年開始,珠海航展上的“主角”才真正開始由國產戰機擔綱。

而全新涂裝的L-15“獵鷹”的03架原型機在本次航展上的精彩表演更是征服了很多觀眾。在隨后的幾年里,“山鷹”和“獵鷹”的“雙鷹暗戰”成為了軍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

2010年第八屆珠海航展上,換裝殲-10表演機后的八一飛行表演隊首次亮相,在天空中以全新的姿態帶給大家耳目一新的感受。另外,空軍的空警-200中型預警機和殲-8F戰斗機也首次公開展示,空軍代表團在珠海的亮相已經成為一種別樣形式的“空軍開放日”。

2012年第九屆航展上,殲-8D的改裝型殲-8DF亮相,在改裝以先進的14X2B型脈沖多普勒火控雷達為核心的電子設備之后,殲-8DF可以使用PL-12型主動雷達制導導彈進行超視距空戰。“翼龍”無人機則代表著中國空軍的一股“新勢力”,標志中國無人機已經進入了察打一體的新時代。

最后兩款新型武裝直升機“不打招呼”的“橫空出世”則更是讓這屆航展增色不少。武直-10“霹靂火”和武直-19“黑旋風”的精彩飛行表演讓觀眾們大飽眼福,全世界都目睹了中國武裝直升機的風采。回想12年前看到卡-50降臨時眾人不禁驚為天人的感覺,仿佛就在昨天。

即將開幕的本屆航展在參展軍機數量和先進程度上均再破記錄。代表俄羅斯空軍最先進戰斗力,代表中國空軍裝備發展方向,代表空軍戰斗力提升根本利益(新浪圖說原文如此,觀察者網注)的蘇-35S戰斗機參展,既是俄羅斯與珠海航展良好合作的延續,也說明了俄羅斯方面在蘇-35出口方面的誠意。

而代表中國航空工業最強新勢力的運-20和“鶻鷹”也毫不示弱,本次航展上中俄雙方頂尖戰機終于有一番“華山論劍”的機會,比載重論航程,運-20與伊爾-76誰高誰低;拼機動賽隱身,“鶻鷹”與蘇-35孰優孰劣?這番場景怎叫人不大飽眼福?

空警-2000、轟-6M、運-9等戰機更為本次航展增光添彩,空警-2000是本屆航展上最為昂貴的軍用飛機,堪稱價值連城的中流砥柱;轟-6M則是“老樹新花”,可以攜帶長劍-20空射巡航導彈的攻勢作戰機種。而運-9中型戰術運輸機不僅是運-8家族的最新成員,更是高新家族最新型號的載臺。

僅就軍機參展的數量和質量來說,本次航展即使和今年的范堡羅航展相比都不遜色太多。畢竟今年范堡羅航展上來的F-35可不能飛,而我們的“鶻鷹”可是實打實的試飛用原型機。

本屆航展無可爭議的當家花旦——“鶻鷹”試飛原型機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