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周水子機場"前世今生" 跑馬場到國際機場
大連周水子機場的前身是清末的一處跑馬場,1924年日本侵略者在這里建立了機場,作為侵略中國的航空基地。1955年蘇聯空軍將機場交還中國。至1973年,民航大連站正式組建,揭開了大連民航事業發展的新篇章。經過1984、1992、1999和2005年的四次大規模擴建,如今,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已當之無愧地成為大連的一張城市名片。
很多往來大連的旅客可能會對大連機場的名字“周水子”感到好奇,覺得它“怪怪的”,或者還有點“文藝范兒”。其實這里有一個典故。據史料記載,大連機場所在地原是一片約330公頃的沼澤地,周圍蚊蠅成群,臭氣熏天,被老百姓稱為“臭水子”。清朝末期,清政府曾在這里修建了一個跑馬場。日本人通過日俄戰爭侵占大連后,1920年雇用中國勞工挖掘河溝,引臭水入海,填平洼地。由于當時引水流經周家屯,加上“周”、“臭”二字音近,于是“臭水子”從1921年起就變成了“周水子”。
1927年的大連機場
1924年,日本人開始著手將“周水子跑馬場”改建為機場,當時稱為“大連飛行場”,以作為日本侵略中國的航空基地。1927年,機場建成后,日本人在這里逐步經營大連至朝鮮新義州、平壤、蔚山和日本福岡、大阪、東京的航空郵件和客貨運輸。到了1937年,又先后開辟了大連至沈陽、天津、北平等中國北方各大城市的航線。
攝于1927年,圖片右上角的文字大意是:(大連)日滿航空空路要沖 周水子飛行場
1927年以后,日本航空輸送株式會社在大連機場陸續運營多條國際、國內航線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蘇聯亞瑪諾夫將軍率空降兵進駐機場。在此后的十年間,周水子機場均由蘇軍代管,直到1955年5月才正式移交中國人民解放軍。1972年10月6日,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在大連空軍周水子機場建立民航大連站。1973年3月3日,民航大連站正式組建,從這一天開始,揭開了大連民航事業發展的新篇章。當時的民航大連站,航站樓是借用空軍場站的一棟二層小樓和六間平房,跑道長2040米,停機坪包括聯絡道僅有8000多平方米,只能供安-24型以下飛機起降,年發送旅客1961人,貨郵吞吐量129噸,職工僅有37人。從那時起,一座國際機場便在這里孕育。
1973年,剛剛組建的民航大連站候機樓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改革開放給大連民航事業增添了蓬勃的生機與活力,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大連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大連機場也步入了飛速發展的新階段。1984年4月,大連機場的第一次大規模擴建拉開了帷幕。經過200多個日夜的緊張施工,一個具有長3300米、寬45米的跑道及滑行道、聯絡道、停機坪的民用機場初具規模,從此結束了大連機場只能起降中小型飛機的歷史。
1984年,周水子機場第一次大規模擴建前的開工典禮
1984年,周水子機場擴建破土動工
1992年、1999年和2005年,大連機場連續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擴建和升檔改造。候機樓的面積增加了10倍,停機坪面積增加了30倍,并裝備了先進的導航設施設備。飛行區等級達到了4E級1類標準,可以滿足目前各種民航飛機的安全起降,為機場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梢哉f,曾經簡陋的大連周水子機場已經當之無愧地成長為大連這座城市的一張亮麗名片。
九十年代的大連機場候機樓
2005年擴建完工后的大連機場
2012年,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又完成了一次全新裝修改造,航站樓總面積達到13.5萬平方米,占地總面積達到345萬平方米。作為大連最大的基地航空公司,南航在這次裝修后也獲得了專屬的候機樓。今天的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承載著往昔的輝煌,憧憬著全新的構想,準備在嶄新的起點上再次奮然躍起,向著建設東北亞門戶樞紐機場的目標奮力前行。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武媚娘”穿越當空姐秀古今禮儀(圖)
- 下一篇:盤點全球最奢華私人飛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