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那些年帶我們一起翱翔天空的萊山機場
明天(5月28日0時),煙臺蓬萊國際機場就將正式啟用了。我們也將正式揮別萊山國際機場。從1984年至今,萊山機場陪伴了我們31年。記者收集了一些萊山國際機場的舊照,與你一起回憶,那些年帶我們起翱翔天空的萊山機場。

1984年老候機樓。
1984年,煙臺經國務院批準成為全國首批14個對外開放城市之一,這個被西方列強在1858年通過《天津條約》強行撕開的中國通商口岸,轉身成為這個國家擁抱世界的先鋒。新時代與世界的對話需要民用航空架起的空中橋梁,1984年6月15日,國務院、中央軍委同意民航使用海軍萊山機場開展民用航空業務,拉開煙臺民航時代的序幕。

1984年開航。
1984年10月8日上午8時,煙臺市委、市政府在機場簡易候機室前,隆重舉行煙臺通航儀式。9時50分,只有36個座位的R24型民航客機降落在萊山機場,掀開了煙臺對外開放的嶄新一頁,正式開通煙臺至北京、煙臺至上海航線,民航煙臺萊山機場首航成功。

1988年7月復航儀式。
開航后,始建于建國初期的萊山機場已到使用極限,跑道通往停機坪的簡易滑行道沒有安裝跑道助航等,夜航必須專門擺燈。1987年9月,萊山機場擴建,1988年7月復航,跑道長2600米,寬60米,厚32厘米,可以起降麥道82與波音737。

1990年代初機場辦公樓。
1991年,全國民航系統開始啟用民航終端系統售票,北京直通煙臺DDN專線聯通后,煙臺機場與全國民航聯網,手寫機票,賣一個座位在控制座位表上劃一個記號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1991年投入使用候機樓。
1991年,新候機樓投入使用,取代1984年起使用的老候機樓,而新候機樓整體一直使用至2015年,陪伴萊山機場走過最后的日子。

國際值機。
1995年12月24日,煙臺機場開辟沈陽—煙臺—澳門第一條國際(地區)航線,1996年10月2日,開辟煙臺—香港直航航線。煙臺與世界連通的步伐迅速加快。

1997年5月國際候機樓正式投入使用。
煙臺機場國際候機樓于1996年1月開工,而先前在1995年6月4日,煙臺至漢城(今首爾)臨時包機已首次通航,1996年1月開辟為包機航線。1997年5月,國際候機樓正式投入使用。

1997年10月漢城正班航線首航。
1997年10月,由中國東方航空公司承運的煙臺往返漢城的正班航線首航。

1990年代末的候機樓。
1992年8月,國務院批準開放煙臺航空貨運口岸,到1999年10月,煙臺機場貨郵吞吐量超1000噸,實現歷史性突破。2001年5月,煙臺機場開辟了煙臺—仁川國際貨運包機航線。2001年6月,煙臺機場國內、國際候機樓連接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這張照片中兩個候機樓的分隔狀態也隨之成為歷史。

2004年12月30日煙臺機場旅客吞吐量破百萬。
2004年底,煙臺國際機場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組建,當年12月30日,煙臺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萬人次大關。

2005年的機場塔臺。
煙臺—漢城國際貨運正班航線開通,該條航線是1992年煙臺機場航空貨運口岸開放以來的第一條國際貨運正班航線,是煙臺機場貨運發展歷程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2007年煙臺機場響起抗洪曲。
2007年8月9日20時至12日早7時,煙臺遭遇50年一遇強降雨過程,全市平均降水量201.2毫米,煙臺機場遭遇開航23年來最嚴重水災,候機樓進水,積水達20厘米,停機坪被淹,水深50厘米,45個航班取消,4000余名旅客被迫取消行程。煙臺機場全員總動員,不到24小時戰退洪水,13日上午5時30分機場達到飛行標準,恢復開放。圖為山航員工將一架小型飛機推離深水區。

2008年12月18日新建3200米跑道啟用。
自2007年6月起,萊山機場飛行區改擴建跑道工程全面開工,項目總投資4.88億元。2008年12月18日,新建成的3200米跑道啟用。2009年8月16日,歷時兩年不停航施工的飛行區改擴建工程全面啟用。

2009年9月首降大型寬體飛機。
萊山機場有著對歐美貨物運輸的風光歷史。2009年9月16日,萊山機場新建面積3558平方米的國際貨運監管倉庫正式啟用。2009年9月30日上午10時許,由阿姆斯特丹飛來的翡翠航空B747-400貨機徐徐降落在煙臺國際機場。這是煙臺機場開航25年來首次保障大型寬體飛機運行,成為全國第7個、地級機場首個開通直達西歐航貨運航班的城市。2010年12月29日,翡翠航空執飛的煙臺—芝加哥貨運班機直航,使煙臺成為全國第5個、山東省首個開通直達美國正班貨運航線的城市。

2010年2月1日煙臺—臺灣航線開通。
2010年2月1日,由山東航空公司每周一、三、六執飛的煙臺—臺北直航定期航班開通,再次擴大煙臺國際(地區)航線目的地版圖。

2010年第五航權開放。
所謂第五航權,即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航空公司在經營某條國際航線的同時,在中途獲得第三國的許可,允許它中途經停,并且上下旅客和裝卸貨物。2010年6月21日21時20分,韓亞航空波音747-400F大型貨機在煙臺國際機場順利降落。23時16分,在煙臺裝載50多噸貨物后,該架飛機飛往韓國仁川。此舉不僅意味著仁川—洛杉磯—煙臺—仁川定期貨運航線成功首航,更標志著煙臺航空運輸市場的第五航權正式開放,成為全國第8個、山東省首個。它的開放加快煙臺成為山東通往歐美國際航空物流橋頭堡的步伐。

2012年煙臺暴雪。
2012年12月22日煙臺遭遇暴雪襲擊,夜晚積雪近20厘米。從23日清晨4:20起,萊山機場就組織3臺鏟車和3臺“清掃推”一體車清掃停機坪積雪,后組織4臺吹雪車對跑道、滑行道進行吹雪作業,并調用9臺大型鏟車,9臺翻斗車到場參與清理積雪,并聯合山航、東航共4臺除冰車為飛機除冰,當天航班未受明顯影響,是為煙臺機場歷史上面對惡劣天氣打贏的又一場勝仗,為日后處理類似大雪天氣積累了寶貴經驗。

2013年正式升級為“4E”級機場。
2013年7月29日,萊山機場獲民航華東局授予“4E級機場使用許可證書”,由“4D”升級為“4E”意味著機場能保障如波音747等大型飛機起降。

2014年11月28日旅客吞吐量破400萬。
進入21世紀,萊山機場的發展速度也如同飛機般一日千里,自2004年旅客吞吐首破百萬人次大關,2009年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09.5萬人次,同比增長22.7%,完成貨郵吞吐量3萬噸,同比增長15.8%。2013年10月23日,萊山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萬人次,2014年11月27日,隨著上海至煙臺的SC4862次航班降落萊山機場,旅客王守成成為煙臺機場2014年第400萬名旅客,僅用1年時間再次實現百萬級跨越。
到2015年,煙臺市對外開放已經走過31個年頭,煙臺這座城市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對外開放的“嬰孩”早已長大成人,而萊山機場的雙肩也逐漸承受不住城市發展的重量,擁擠的候機大廳、局促的停機坪、有限的登機廊橋已跟不上城市奔跑的腳步,他清楚,是時候為自己安個新家了。5月27日24時整,帶著諸多不舍,已陪伴我們走過31年風雨歷程的萊山機場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這并不是一切的終結,關于他的故事,將在蓬萊國際機場續寫。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