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航空機務的一天 飛機的“全科醫生”(圖)
落日下的機坪,一位機務正在指揮飛機移動。
飛機或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了。按照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統計,航空業事故發生幾率非常低,即便是一個人天天坐飛機,也要一萬四千年才有可能遇上一個航空事故。這個數據的背后,離不開一個群體的付出:“航空機務”。許多人也許會問:“機務究竟是做什么的?”
日前,記者來到春秋航空維修工程部,走近這個鮮為人知的幕后團隊。形象地說,機務就是飛機的全科醫生,照料著一架龐然大物,使它能載著乘客們翱翔。他們穿著熒光背心,穿梭在機場機坪、維修基地里。不論是地表溫度超過50攝氏度的夏天,還是地面凍得結霜的冬天,只要飛機降落在機場,機務就要主動且強制性地檢查、維修飛機各部分是否正常運行的工作,不讓任何一架飛機“帶病”飛行。發動機里有沒有異物?起落架能不能正常收放?螺絲釘是不是都固定了?事無巨細,練就了機務的火眼金睛。日曬雨淋,通宵夜班,更是機務的家常便飯。相比于空姐、飛行員,機務堪稱民航業中的“冷門”。
據上海國際航運物流人才服務中心對上海市航運航空企業用工需求的調研,未來3年,各航空公司將至少需要3200名機務維修人員。然而,機務培養難度大、周期長,工作環境也比較艱苦。即便航空公司開出過萬的月薪,機務人才依然供不應求。未來,我國民航業的業務量還會有大幅增長,將需要更多人認識并投身到航空安全事業中去。(東方IC)
除了在飛機外圍繞行目視,機務還要登機,與飛行員共同協作檢測儀表等設備的狀態。
機務對起落架愛護有加,按照規范,他們要在白天、夜晚以及起飛前對飛機先后進行三次檢查。
飛機前輪的輪胎需要二至三位機務合作更換。除了輪胎更換,機務還要熟練掌握慣導校準、液壓油勤務、貨艙門人工開關檢查、機組氧氣系統操作、火警測試等等技能。
光是鉗子等工具就有上百種。
機務免不了值夜班、倒時差。深夜,機務在機坪打地栓。由于第二天一大早就有航班要起飛,留給機務檢查的時間很緊迫。
從相關專業畢業后,學員還需到維修基地進行三個月的崗前培訓,考察合格方能上崗。
器材可用庫實現了網絡化,只要一掃條形碼就能知道器材的各類信息。
機務免不了值夜班、倒時差。深夜,機務在機坪打地栓。由于第二天一大早就有航班要起飛,留給機務檢查的時間很緊迫。
從相關專業畢業后,學員還需到維修基地進行三個月的崗前培訓,考察合格方能上崗。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