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國外航空公司有很多空大媽空大叔?
朋友在國外做空姐,很年輕很漂亮呀,只是你們沒見到,瓦卡卡。
其實外航還是有很多年輕漂亮的空姐的,但是這些年輕一般都在短程的支線航班上工作。鑒于大家坐外航出國大多是直達性質的長途,較少會有機會搭乘外國當地1到3小時的短程飛機,也就少有機會見到年輕的空姐啦。
比如
浦東飛希思羅,你看到的英航空乘是這樣的大嫂

但是英航也有這樣的小妹

廣州白云飛希普,你看到的KLM空媽 們是這樣

但是荷航也有這樣年輕的

北京飛法蘭克福,你碰見的漢莎空嫂們是這樣的

但是漢莎的也有這樣的空姐

飛羅馬,你看到的意航空嫂們和空爺們是這樣

但還是有不少這樣的

如果能翻墻看instagram和pinterest,能發現不少外航年輕空姐的自拍。
西歐和北美的國際航班空乘配置,通常有老中青三代搭配,兩個空奶搭四五個中年的空嫂,再加一兩個年輕的空姐和空哥,而且為了語言溝通和政治正確,還常要混搭目的地國家種族的少數族裔空乘。
而當地地區性的支線航空,就是一個中年空嫂帶一兩個年輕空姐,見到妹紙的機會就大多啦。
不過說到歐美,大家可不能選擇性的忽視東歐和拉美哦,雖然這些年來空嫂的隊伍慢慢壯大了起來,這兩片地區的空乘們還是以年輕的居多。
下圖非典型的俄航空姐

下圖非典型性巴西空姐

為什么呢?
其實,西歐北美的航空公司在80年代之前也全是只錄用年輕妹紙作空姐的。彼時的歐美各家航空公司對空姐的年齡和相貌有著嚴格的要求,只招募30歲以下未婚未孕面容姣好的年輕姑娘,而她們一旦年紀大了,生了孩子就會被辭退。
直到80年代早期,歐美的空乘人員也是講究高顏值的行業。圖為80年代初西班牙伊比利亞航空的空姐。

一個關鍵的因素是機票定價問題。在70年代的美國,航空市場和今日有很大不同,當時機票價格是由CAB, 也就是 civil aviation board,統一制定的,價格非常貴,對當時一般的出行者來說像今天一樣動輒買張打折票說走就走是不可能的!除了公務差旅,能愿意自費坐飛機出行旅行的乘客8成是金主,這些人對價格不敏感,但對服務質量那可是相當在意的。
反正沒有定價權,既然不能靠打折來吸引市場,航空公司就在高額機票帶來的高利潤基礎上,紛紛走奢華高端路線,一方面通過豪華的裝修,誘人的膳食和新奇的目的地旅游節目來招攬顧客; 另一方面嗎,則是走“色誘”路線,用美麗的空乘人員取悅當時還是以男性為主的旅客群。所以,空服的標準變成了越豪華越美麗就是越好,縱使很多年輕的空姐們的客服和溝通水平并不理想,但男人嗎,看到一張張標致的臉蛋,會舍得打差評嗎?
泛美航空的飛行安全手冊插圖。在宣傳海報和廣告上,空乘人員經常擺出誘惑性的體態,以女性魅力吸引乘客

北歐航空70年代的航空餐廣告,視覺效果上大美顏占絕對主導,食物本身反倒是次要的,顯然航空公司都明白自己真正的賣點是什么,呵呵。

有可能空姐們的顏值并非美的驚天動地,但體形要求這關,今日許多發福空嫂們是絕對無法入圍的

下圖則充分地說明了對紳士(hentai)們而言,空中服務的亮點何在,嘿嘿

除了在空姐的外貌上展開競爭,各家航空公司在制服穿戴的花樣上也是死命的整
和今日色彩莊重,款式高度統一的空姐制服不同,60至70年帶各家公司的制服設計可謂爭奇斗艷,變化多端。隨著季節和目的地的不同,一名空姐被發放的制服會有許多許多不同的款式和配色,而航空公司也以此作為賣點,專門把制服圖籍印在宣傳廣告上吸引顧客。不得不說,紳士們的口味其實是跨越東西方的



更還有下圖這樣惡意賣肉的著裝

高度競爭之下,經常出現很多大牌設計師操刀,造型奇葩腦洞的空乘制服

對于女人的戰爭,社會主義老大哥們也表示不甘落后
70年代末蘇聯國際航空的空姐

毛熊表示我們不需要時尚,我們走霸氣路線

那年代,歐美的女性可不是今日的女大兵女漢子。普羅大眾家的女孩子能獲得的就業機會很有限,薪酬待遇也不理想,大多數女孩不會選擇高等教育,而在大專院校畢業后就早早嫁人生子,準備一輩子做全職媽媽了。在70年代美國空姐的待遇是月薪500美元上下,和當時男性相比還是有不小差距的,但對比完全沒有經濟自由只能在家奶娃的人生,做空姐這一機遇對當時年輕女孩卻已是極好極好的了。除了經濟獨立,年輕的姑娘們想著自己能和機組一起飛遍世界,看看不一樣的風景,這種際遇不要說和其他年輕女性比了,當年全社會也沒有多少人能體驗呢!況且,乘客不少都是荷包闊綽之輩,如果能把握機遇,鎖定某位小金主,在咫尺之遙趁著青春美顏敲定今后幾十年的錦衣玉食,對出身平民的小姑娘們而言,這樣躍上枝頭做鳳凰機會真讓人一想到就會呵呵呵呵!
對男乘客們而言,航空公司的宣傳也讓他們覺得坐飛機有不少獵艷的好機會!文明點的會在呼叫服務時制造機會搭訕,不文明的就直接上咸豬手。不過確實有不少的空姐們因為工作機會得以近距離接觸社會名流,有些在眼界開拓后走向了更好的職業平臺,有些直接嫁得升天,也有些則獲得進入藝能界發展的機會。
北歐航空的招聘廣告:是美女你就來吧

“購購物,騎騎馬,曬曬太陽,做個美美的空姐,寄張美美的名信片給自己的好閨蜜們,氣死那群小婊砸,啊哈哈哈”。下圖泛美航空公司70年代的招聘廣告掐中了不少年輕女性的心理需求。

坐引擎是空姐自拍常見姿勢,這恐怕是在宣誓:姐不是偽制服,姐是真空姐,能上飛機的真空姐!

一邊有錢,一邊有夢,女孩們對空姐的招聘趨之若鶩,篩選過程常是千里挑一,競爭非常激烈。
但是,不能結婚,不能生孩子,要時刻注意身材體重,時而還會遭遇紳士們的不軌行為,當年空姐們的這種職業生活真的很快樂很幸福嗎?
“我不能吃,我不能吃,我不能吃,呃 。。。。。。”一旦不慎發胖,航空公司就會開除空姐。

于是,后來發生了
1,女權運動,女性就業機會大增,優秀女性不會再扎堆于教育和服務行業;
2,勞工保護,不能以“老,胖,丑”等無厘頭的理由fire人;
3,隨著社會發展,很多女性步入中年也不結婚不生孩子,事業積極性比同齡的男同胞們還高呀高;
4,定價權解凍,航空公司開始以跳樓價玩打折促銷,乘客中屌絲越來越多,美女們紛紛表示不屑一顧;
因為出現了法律和工會的保護,航空公司不能再以年齡,婚姻狀況和生育狀況解聘大齡女性,所以很多跨過而立之年的空姐就留下來了,變成了今日的空媽空嫂。相比年輕小女孩,空嫂們經驗豐富,而且心理成熟,處事圓潤,更擅長和不同社會背景的人群溝通,在處理緊急空情時也更冷靜。
社會對空乘服務的認知也不再停留在單純的追求外表。當年對著小妹不愿打差評的男同胞們,如今換個大嬸和老奶奶來,恐怕更不會吧。
然后,問題來了。人的工資和工齡一樣,應當是隨著歲月節節高升的嗎,薪酬上大齡的空媽們因為工作時間長,資歷老,所以工資理應比年輕的小妹多。說到空乘人員的薪酬,很大一部分是按照飛行時間和里程給的津貼,光靠坐在地上的基本工資是不能看的。要想收入高,就要飛的遠,飛得久,最遠最久也是最來錢的就是飛國際航線啦。為了讓老空媽們能以合理的方式拿高額的薪酬,最好的方法就是優先安排她們飛國際航線了,這是很多歐美航空公司內的規定和潛在文化。
所以,大家坐飛躍大洋的國際航線時,看到的就多是老年+中年的搭配了。
要看年輕的歐美空姐,歐洲的廉價航空是個好選擇。為了降低開支,廉價航空專門招聘沒有經驗的姑娘,只提供最低層次的訓練,開最低價的薪水,很多還是沒有津貼沒有養老保險的合同工。這樣招來的小妹固然年輕,只不過背景亦不佳,很多走的是三俗路線,和30年前的年輕空姐們氣質上完全不是一類呀!。
比如奇葩的瑞安航空,能打發空姐去拍肉照掛歷送顧客的航空公司,也是醉人呀。他們家的空姐可是有拍av的哦!圖我就不貼了。誰讓東家薪水太低呢?(來源:知乎)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致敬!冰雪夜中奮戰的兄弟姐妹!
- 下一篇:動姐空姐切磋技藝迎春運啟幕(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