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機場開展第二次轉場綜合模擬演練
國際空港信息網2013年9月30日消息:9月29日,深圳機場迎來了第二次轉場模擬“大考”。據了解,本次演練是第一次演練的“升級版”,演練科目和流程設置更貼近實戰,共有1048名旅客參加了本次演練。
1000多名“旅客”乘坐18個航班
本次綜合演練安排18個航班,共有1048名旅客參與。其中國內航班為14個,旅客為824人;國際及地區航班為4個,旅客為224人。
據悉,參加本次演練的模擬旅客九成以上為高校的學生志愿者,分別來自深圳大學和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當日下午1點30分,演練正式開始。所有“旅客”抵達T3航站樓四樓離港平臺,領取行李,然后按照流程模擬國內(國際)進出港,經過值機、行李托運、安檢、候機、登機后,根據指引在登機口(擺渡車)轉換為進港旅客,到達行李提取廳提取行李,整個流程才告一段落。演練結束后,“旅客”們按著指引標識進入地面交通中心(GTC)乘車離開。
為了全面了解“旅客”的感受與看法,機場方面還專門發放了調查表,讓每位參與者從流程體驗、服務設施體驗等方面作出評價。
演練目標更具針對性
據了解,第一次綜合模擬演練參與人數超過4000名,第二次為何人數反而減少了呢?與前一次演練相比,本次演練更具針對性,重點檢驗第一次綜合演練所發現問題的整改效果,同時檢驗口岸查驗設施、系統的性能。
據了解,8月16日首次綜合演練結束后,機場方面進行了認真細致的梳理,對發現的近千項大小問題進行了歸類、分析和整改,特別是對與旅客密切相關的提示標識、設備設施及技術系統等進行了全面的改進。
“旅客”小李是第二次參加演練了,對這些改變有非常切身的感受,“最大的感受當然是標識更加清晰”。他說,現在出發大廳的洗手間、休息室等各種指引更加齊全,走進來之后就一目了然。
演練科目設置更貼近實際
記者從深圳機場了解到,本次演練雖然航班量與之前的18個持平,但難度卻增加了,而且更加復雜。比如中轉流程,就專門設置了國內轉國內、國際轉國內、國內轉國際三種類型,這不僅考驗機場方面的保障,而且檢驗了海關、邊檢的保障水平。
外圍交通也納入本次演練中,鶴州立交工程、機場南干道工程、GTC周邊停車場均在演練中投入使用測試,從而進一步檢驗準備情況。
“凡是現場保障中可能發生的情況,我們都考慮到了。”在演練過程中,要求“旅客”不要以團體為單位參與,分散以個體的形式進行體驗。此外,盡管“旅客”數量較第一次有所減少,本次演練中的行李總量達3000件以上,除了自帶的行李外,每名“旅客”還被分配攜帶三件“托運行李”。通過這些改變,深圳機場希望能更加真實地測試安檢、地服等崗位的服務保障能力以及行李系統等關鍵系統的承壓能力。
當日下午16:20,隨著最后一個航班CZ3189T(深圳-北京)保障完畢,本次演練順利結束。
根據計劃,T3航站樓計劃于今年底前正式投入使用,10月份將會進行第三次轉場綜合模擬演練。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長春機場應急救援中心進行醫療救護演練
- 下一篇:加州雙引擎飛機沖出跑道起火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