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祿口機場貨運物流信息科10年發展紀實
隨著新加坡、澳航等國際貨運包機落戶南京機場,2005年,以貨運站物流信息科科長楊愛平為首的六位年輕的大學生,憑著全新觀念,以航空貨運為平臺,應用科技手段,通過創新提高機場貨運操作的電子信息化程度,實現對業務操作流程的全程管控目的,以自主技術創新的攻關項目,創建了南京機場“空港電子物流信息平臺”。十年的時間,這群貨運“IT”工程師們,通過不斷的攻關,解決攻克了技術難關,將研發的科技成果用于貨運生產,為貨運科學發展提供了信息數據支持,為外航提供了高品質的航空物流電子服務產品。
2012年貨運物流信息科通過科研創新完成利潤95萬,2013年創利140萬,2014年實現利潤208萬元。
一、自主創新,結束長期以來機場貨運手工操作制單的格局。
長期以來,機場貨運手工制運單、艙單、數據統計,工作效率低下,容易造成人為差錯、埋下隱患,引起客戶投訴,服務質量下降。
8月份,這群年輕人整整兩個月的時間,蹲守在貨運各業務流程關鍵節點,收集了大量數據和信息,并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對國際、國內進出港貨物操作流程進行了數據編程研發,在短時間內創建了包括航班信息、貨物配載、電報、收運、運單、提取、收費、信息查詢等項目組成的,第一期“空港電子物流信息平臺”。從此貨運業務操作實現了,用簡單的電子軟件操作系統代替了貨運長期以來手工操作的格局,當年就節約研發成本40多萬元,運營服務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在機場貨運效能監察項目的基礎上,對“空港電子物流信息平臺”進行換代研發。
隨著航班密度加大,進出港貨物處理量逐年攀升,為適應機場貨運快速發展,在確立效能監察項目的同時,2011年6月,科長楊愛平提出:對第二期“電子物流信息平臺”進行研制,實現貨運財務信息電子化管理,與稅控聯網,外部海關、外航提供信息化接口服務融入系統,為機場貨運持續發展提供更高的電子信息操作平臺。
科研小組針對實現貨運財務信息化管理的課題進行攻關,炎熱的夏季,楊愛平、郁盛、紀元等工程師們,每一次演算推理都忘記了下班的時間,每一次的失敗,又重新開始,就這樣,白天出入財務、國際、國內進出港室,收集信息,夜晚將數據編程輸入系統,推演計算,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吃住在工作室,攻破了一個個系統難關。
同年8月,他們將財務管理操作、稅控、外部(航空公司、地稅)信息接口服務成功置入新軟件系統,二期“平臺”開始上線。新的財務管理系統軟件的使用,改變了以往財務統計、結算、收費、復核由多人手工制作匯總的過程,耗時費工差錯多的狀況,實現了財務系統與稅控聯網,與國內、國際貨運,城市貨站聯機,方便了結算、統計,和財務的管理,便捷高效。新一代軟件信息系統的提升,加快了資金回籠,僅此國際到達貨物倉儲費、退庫費,每年增加效益6萬。
2012年春節剛過完,他們又投入到研發工作中,加緊對第二期“空港電子物流信息平臺”軟件進行升級,再一次成功地將國際、國內貨運電報自動拍發融進系統,為業務操作提供了11種報文自動拍發和分析處理。3月份,他們通過分析國際貨物全程保障RCS、FWB、RCF、NFD流程服務關鍵點,將自動提取進出港國際貨物主分運單海關自動申報服務、物流系統對外增值服務內容置入軟件,從此實現了“國際貨物主分運單自動報關”,此項技術領先航空業內同行,創造經濟效益40萬元/年。
此項成果引起了新加坡、漢莎、臺灣中華等國際航空公司關注,同年6月三家航空公司與機場貨運簽訂了“國際貨物追蹤服務系統”長期使用協議,僅此項目實現效益31萬元。在一次系統演練觀摩現場,一位來自新航美籍的貨運主管“約翰喬特斯”先生翹起了大拇指,“你們的系統很棒,我們愿意與你們合作”!
三、實現機場信息服務平臺的轉型,擴展項目,對物流信息增值服務長效管理。
加速貨運從生產型向服務型的轉變,對“國內貨物”離港電子系統裝機單“、國際貨物”海關無紙化通關“兩個子系統服務項目,進行研發。
貨物在貨站區裝車前,工作人員是按照貨運配載出具的裝機單進行裝車作業,貨物拉機坪,裝機單隨貨運文件送運輸配載平衡室,實施裝機,如果裝機單出現問題,重量不對,必將引發航班超載出現安全隱患,不平衡很可能會引起航空器空中飛行的事故征候。
科研小組對”離港電子系統裝機單“進行了研發,經過事實的考證,并翻閱了國際國內機場大量信息資料,2012年8月份,將研發電子裝機單程序功能輸入操作系統,通過多次現場測試,9月份,離港電子系統電子裝機單安裝于國內貨物配載室,既節省了裝機單傳遞運輸平衡室時間30分鐘,又同時縮短了貨物截載時間60分鐘,電子裝機單的使用,通過雙線的業務流程,貨物重量、艙單重量、裝機重量自動比對,效率提高,杜絕了重量差錯和安全隱患、事故征候。國內貨物實現了貨物預配、配載、重量計算、平衡節點、電報拍發自動化,革新后電子離港系統,速度時間比原來提高了1小時,國內業務科陳健科長說,新的物流信息系統方便了工作,特別是離港系統電子裝機單使用,阻止了安全隱患,效率提升了”……。
國際進出港貨物理貨完成后,需要以書面形式報告海關完成通關,手續繁瑣,造成代理人對我們服務的不滿。2013年1月,攻關科研小組,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運輸工具艙單管理辦法)為法律依據,確立了“海關無紙化通關”項目研制創新,寒冷的冬季,信息科郁盛、王佳等“IT”工程師們,對系統進行了梳理、編程、演算,功夫不付有心人,在2月份“海關無紙化通關”項目置入信息平臺系統,同年4月南京機場國際貨物進出港全面使用。實現了與海關報關系統無縫化連接,改變了以往,國際貨物進出港貨物理貨完成后,需要向“海關提供紙質”航班理貨申報,貨物才能通關放行“,而如今國際航班進出港貨物理貨后,工作人員只需點擊系統相關頁面,幾秒鐘內通關報告就可傳輸給海關,方便了代理人,在一次南京海關召開的”無紙化通關“項目的推薦會上,受到了物流企業親睞。
“空港電子物流信息平臺”,以全新的理念推出,將“離港電子系統裝機單”、“海關無紙化報關”兩個項目融入新版軟件,第三期的推廣使用,貨運實現了“從封閉型向開放型的轉變”,實現了對貨運安全、服務、操作流程全面管控的目的。
作為inforsky唯一外聯網用戶,南京機場貨運物流信息電子平臺是國內唯一接入離港系統的網外用戶。目前成為了全國民航唯一匯集天信達、深航、南航、ITRAN、CCN等國內外多種信息技術集成應用的電子信息平臺,南京機場貨運“空港電子物流信息平臺”,近年來通過了多個效能監察項目,為生產力的提升發揮了作用,2014年7月12日與C2新貨站對接成功。
10年時間,貨運站物流信息科完成了“空港電子物流信息平臺”系統研發創新,通過三次研制換代、升級,用于貨運生產。實施人員內(外)委托培訓近650人次,每年節約系統的維護、升級費用16萬元/年。第四期2015年版“空港電子物流信息平臺”正在研發之中,新版內容將植入貨運安全理念和危險品運輸管理、培訓、操作等系統子項目,不久將推出使用。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南京祿口機場物流信息化10年發展紀實
- 下一篇:航空貨運邁入互聯網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