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腳踏入資本市場 順豐借殼“有條件通過”

圖:一只腳踏入資本市場 順豐借殼“有條件通過”
中國最具話題性的物流企業順豐控股在經歷一些波折之后,終于也站在了資本市場的門口。
10月11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證監會)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召開的2016年第75次并購重組工作會議上,對鼎泰新材的并購重組申請予以有條件通過,這也說明順豐控股幾乎未受到證監會近期重點監管“借殼上市”的影響,從而將成為第二家實現上市目標的民營快遞企業。
證監會此次要求順豐控股就就招商證券的獨立性問題進行補充說明并披露;請獨立財務顧問、律師核查并發表明確意見,并于10個工作日內將有關補充材料及修改后的報告書報送上市公司監管部。
此前順豐控股公布的400億規模借殼鼎泰新材上市計劃曾在今年5月被深圳證券交易所問詢,要求其就標的資產估值合理性、對外擔保、管理層變動以及負債等問題作出詳細說明。
隨著證監會于6月30日向各地證監局以及滬深交易所下發了《關于嚴格重組上市工作的通知》,強調交易所一線監管功能,加強各地證監局現場檢查工作,則進一步表明監管機構對于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嚴控的趨勢性特征。
這個被稱為針對借殼上市最為嚴厲的監管措施,一度使得外界對于順豐以及其他幾家以相似方式運作進入資本市場的民營快遞企業“錢”途的擔憂。
而順豐控股則適時調整了上市方案,并在今年7月通過殼資源方鼎泰新材對外發布了新的上市計劃,對向其控股股東明德控股或其指定的除順豐控股及其子公司之外的第三方轉讓合豐小額貸款、順誠樂豐保理、順誠融資租賃100%股權。
這也意味著這三家業務領域在快遞及相關主業之外的金融業務公司將不再被納入擬打包上市的資產之中,三家公司的交易對價分別為2.99億元、0.51億元和3.67億元,合計達到7.17億元,受讓方以現金支付交易對價。
在經過一系列調整之后,順豐控股這家中國快遞業的標桿企業終于也從與一眾競爭對手完全迥異的發展路徑以及不融資不上市的堅持中走出,這也意味著快遞業的競爭正式走出原始積累的跑馬圈地階段,開始進入以資本構建體系及壁壘,最終變成少數玩家參與其中的游戲。
順豐控股在借殼上市公告中提出承諾,到2018年將實現34.8億元利潤,這較其目前的利潤水平有非常大的提升。從一個側面來看,在競爭升級,戰略升級以及產品體系升級的背景之下,利潤獲得大幅提升并非難事,但在諸多競爭對手都已經開始借助資本力量仿效自己“打法”的新競爭環境下,一直堅持高質高價策略的順豐控股也不一定能夠始終保持對競爭對手的壁壘性優勢。
比如已經于9月率先實現借殼上市的圓通速遞便早早開始建立自營航空公司并擴充機隊,同時與地方政府合作構建區域性航空貨運樞紐,而中通速遞“神秘”踏入美國資本市場的最終結果也即將揭曉,中國本土快遞業似乎也正在迎來一個自己的“四巨頭”格局。
責編:xwxw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