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機場:生態與發展是否兩難?
湖北省神農架修建機場的消息傳出后,引發了人們的強烈關注。對于在這塊被譽為全球生物基因庫、森林覆蓋率高達85%的土地上修建機場,許多人擔心會對當地生態環境和野生物種造成難以恢復的破壞。而在當地有關部門看來,機場修建對環境不會帶來多大影響,還會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修建機場會不會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能否為當地群眾帶來致富的機會?近日,民間環保組織自然大學志愿者走進神農架,進行了5天的實地調研——
不管外界如何非議,湖北省神農架機場如今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預計今年“十一”迎來首次通航。
一開始,外界幾乎沒有多少人知曉這一重大工程的開工。隨著一篇關于“中國最美機場”報道的問世,讓神農架斥巨資毀林削山填谷建機場的消息不脛而走,并開始在網絡上迅速蔓延。
位于湖北省西部的神農架林區森林覆蓋率高達85%以上,總人口8萬,是我國唯一一個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
這塊土地以高覆蓋的原始森林、大面積的湖泊濕地、4000多種動植物物種而著名。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使其作為全球重要的生物物種基因庫享譽中國乃至全世界。
在這塊土地上修建機場,是否通過了環評?幾個月來,有媒體和環保機構試圖向神農架林區申請相關環評信息,但被告知“確實有環評報告,但現在不能公布。在10月通航之后會對社會公眾有一個正式交代”。
削山填谷建機場
盡管神農架有關部門以各種理由拒絕公布環評,盡管當地宣傳部門強調“機場建設為正常施工作業,不會嚴重破壞環境”,但削山填谷等大手筆工程制造的環境問題以及通航后長期存在的生態隱患等現實影響就擺在那里。
據建設方描述:“在削平大小11個山頭、填平6道深谷后,機場場區道面形成一個面積達74083平方米的大平臺。”調查人員在現場也看到,在施工過程中,不少天然林遭到了破壞,為建路挖出的大量土石從路的外側傾瀉下去,導致山石大面積裸露。盡管隨后人們種植了一些風景樹,但再也無法恢復原來自然天成的景觀狀態和生態功能。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楊重光認為,如此大手筆建設神農架機場,不管是機場本身,還是機場周圍以及與機場相關的區域,都肯定會遭到一定的影響,生態環境也會產生相應的破壞。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生態專家對調查人員表示,神農架機場如果修復措施不到位,未來將會存在很大的水土流失隱患。
這位專家還表示,即使神農架機場建成后,還有幾個更為現實的環境問題擺在面前:機場排出的污水和產生的垃圾如何處理?如何評估和減少空氣污染?“其實最可憐的是生活在神農架的野生動物。在修建機場過程中產生的持續噪音以及炸藥發出的劇烈聲響,都會對野生動物的生活、作息和生殖生長造成很大影響。”
10小時與50分鐘
在“神農架論壇”上,當地宣傳中心工作人員表示,神農架建機場是為了推動旅游發展,打破制約神農架的交通瓶頸。預計通航后,神農架的國際游客會劇增,會大大提高當地的旅游收入。
據有關報道,神農架機場的定位是旅游和通用航空相結合的4C級機場,是湖北省建設鄂西生態旅游圈的重大項目。按照機場設計,飛機年起降2917架次,年旅客吞吐量25萬人次。屆時,從武漢到神農架只需50分鐘的航程。
神農架為什么需要這么急切地發展旅游來推動經濟發展?
原來,生態富饒的神農架背后有著不為人知的酸楚。據公開資料顯示,神農架多年來一直是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神農架人對外自稱“生態貧民”。
“我們為了保護神農架生態不能靠山吃山,守著聚寶盆多年來卻忍受貧困。我們沒有環保的義務,我們也要抓住機會為自己謀發展。”一些神農架人對自己家鄉多年來為國家貢獻的生態價值與實際回報不成正比表示不滿。
韋群是神農架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宣傳中心主管,據他介紹,2012年,來神農架旅游的游客數量達到38萬人。但受制于山高路遠的交通制約(從武漢到神農架度假區木魚鎮,需在宜昌下高速以后再轉入盤山公路,全程需要10小時;從宜昌過來,也需坐5個半小時的大巴),與桂林等旅游熱點地區動輒上千萬的游客量相比仍然差距很大。
“要想實現旅游業的長遠發展,改善交通迫在眉睫。”這位負責旅游宣傳的神農架人表示。
而機場就是打破這一瓶頸的重錘,神農架包括官方和旅游公司在內的所有人都相信。
不過,神農架機場建成后,隨之帶來的旅游熱是否真的能致富一方群眾?
調查組了解到,目前神農架8萬人口中有接近4萬人出去打工。剩下來的人中,有人希望能從機場建設中找到致富機會,也有人持懷疑態度。
31歲的吳啟華是神農架木魚鎮紅花坪村人,他說自己支持建機場,“看能不能尋找機會致富,比如開家庭旅館。”而紅花坪村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就沒他這么樂觀。“游客來了,主要拉到商業區去消費,我們也就去木魚鎮賣幾根烤玉米維持生活。”
熊仁喜在木魚鎮開著一家農家樂,他說自己是做生意的,當然贊成修機場,游客多了收入多,“但很多時候游客來了就是直奔大酒店,普通人的收入也許不會因修建機場而增加多少。”
旅游者大量涌入的擔憂
據了解,神農架早就因為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深得城里人青睞。在神農架度假區木魚鎮,早幾年前,就有很多武漢人花十幾萬元購得一套住房,在每年最熱的時候過來避暑。
建好機場、交通便利后是否會帶動新一輪房地產熱,從而導致大量外地人包括投資者涌入神農架?在調查中,調查人員已看到事情正向這個方向發展。
在木魚鎮,幾個靠山的地方正在通過推土機挖山開辟空地,幾座大樓已經快要竣工,而更多的建筑正在快馬加鞭進行建設。
在打破交通瓶頸后,神農架的游客流量毫無疑問將大大提升。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游客大量涌入,垃圾、污水等的排放量會驟增,這一片寶地將會承受更大的生態壓力。
作為神農架的資深旅游從業者,韋群稱,過去神農架原來的旅游模式促進了神農架的保護。他解釋說:景區門票很貴,沒人專門買票進去偷樹,即使偷了也過不了大門;辛辛苦苦砍一棵樹去賣,還不如賣點當地土特產或水果賺錢來得快;盜獵的風險和成本也不及開旅館劃算。
但如今,機場建設以及其帶動的商業開發正在改變這個良性發展趨勢。從此,神農架生態的最大潛在破壞群體可能不再是當地人(或鄰縣人),而是外來的旅游開發者和游客。
這樣的開發勢頭,是否會真的把“旅游促進保護”這個良性關系打破?
保護四條腿,還是兩條腿?
中科院動物所生態學博士解焱對調查人員說,有些地方的生態保護如果對于全國甚至全世界都至關重要,其發展規劃就不應該僅從當地的經濟需要考慮。
2004年,時任神農架林區區長的王海濤在“綠色中國”第四屆論壇上發言時表示:一方面,神農架在為國家貢獻巨大的綠色GDP上享有盛譽,而另一方面,神農架也以國家級貧困縣聞名。我們為肩負著生態保護的重大責任,卻承受著生存與發展的巨大壓力。保護區內經常發生野生動物偷吃、毀壞莊稼的事件,比如一只黑熊或一頭野豬一夜之間就可以讓一塊苞谷地顆粒無收,而農民對這些動物還不能有任何傷害,因為它們是被保護的。于是農民經常就會有這樣的疑問:“國家到底是保護四條腿的,還是保護兩條腿的?”
一席話,道出了神農架的尷尬處境。讓人不禁思考,該如何處理好保護和發展之間的關系?
對于神農架本身的發展、神農架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確實不是僅靠每天呼吸新鮮空氣就能解決。對此,有專家建議說,生態補償是最佳的解決辦法。
王海濤也認為:如果對生態地區的貧困現實不加以改變,生存的巨大壓力遲早會導致生態的重新破壞,最終影響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他希望國家以神農架為試點,制定生態補償政策,讓所有人共攤生態保護成本,積極助推生態保護區的保護工作,使其得以長期可持續地發展下去。
但左等右等,神農架遲遲未能享受到生態補償帶來的利益。
于是,神農架開始在作為經濟發展主體的旅游業上加大籌碼。據說修建飛機場之事已經反復決策了10年,現在終于變成了現實。
在這樣一個背景和前提下,盡管不斷遭受外界生態保護者的指責和質疑,神農架人仍然對機場最終能夠建成表現出掩飾不住的興奮。他們在“神農架論壇”——這個屬于他們自己的圈子里相互慶祝,邀約一起去看“最美的機場”,對機場的建成表現出極大的喜悅,寄予極大的希望。
但是保護和發展真是矛盾的兩個主體,必須站在對立面遙望彼此?
有生態專家認為,生態補償是解除發展和保護的矛盾,讓二者和平共處的最佳良藥。應該在全國范圍內,對重點生態保護區域實行生態補償措施,讓保護者安心保護。
希望這一天不要來得太遲。不要讓更多的地區在經濟困境下重新走上類似的道路。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