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韓亞空難事故客機乘客構成看樞紐機場的競爭
前一段時間,韓亞航空公司于美國舊金山發生空難事故,這架從韓國仁川機場飛往美國的客機上,一共有280名乘客,包括韓國籍乘客77名、中國籍乘客141名、美國籍乘客61名日本籍乘客及1名。其中,中轉旅客(中國籍及日本籍)占比達到50%。在國際航空市場上,這樣的中轉比例正是樞紐機場競爭的一個縮影。
2012年仁川分流中國-北美中轉市場人數為32萬,分流比例為10.7%,并且2008-2012年仁川分流中美市場人數及比例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在仁川機場自身四大中轉流向中,2012年國際轉國際達到83%,占據主體地位。其中,在國際轉國際的客流中,中國經仁川中轉至北美的客流占13%。
2013年1-4月,根據IATA數據統計,經仁川中轉的客流量最高的國家為越南—美國,達到19.1萬人次,占仁川中轉整體客流的10.6%;其次即為中國—美國互轉,達到18.2萬人次,占比10.1%;排名第三為中國—日本互轉,為9.9萬人次,占比5.5%。
仁川機場之所以能從激烈的東北亞樞紐競爭中脫穎而出,成功搶奪中轉旅客市場份額,并形成“仁川中轉模式”,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因。
一是低價搶奪中國客源。以北京至舊金山、洛杉磯、紐約航線為例,美聯航、國航執飛的航線為直達航班,大韓及韓亞執飛的為中轉航班,對比各航空公司的平均運價,2012年韓國航空公司的平均中轉票價大幅低于美聯航和國航直飛價格,甚至低于國航直飛票價的30%,從而吸引了大量中國乘客放棄從北京直飛,轉而從韓國中轉至美國。
二是鎖定東北亞尤其是中國、北美航線為目標的網絡布局。仁川機場的航線網絡布局與其東北亞-北美最便捷樞紐機場的定位實現協同,圍繞此目標對重點目標市場東北亞、北美市場拓展航線網絡。仁川機場與中國通航城市數量達到36 個,周頻597班;與北美城市數量達到13個,周頻108班,這些通航區域為其提供了龐大的中轉客戶群體,并且中美區域之間往來需求旺盛,推動中轉航班吸引力和中轉旅客人數不斷提升。
三是便捷的通關政策。在免簽政策方面,從2013年5月1日起,持赴美簽證包括中國在內107個國家游客,經韓國轉機,可享受最多30天免簽入境韓國的優惠。在免檢政策方面,仁川機場已實現24小時過境免檢。上述聯檢政策有效的簡化了旅客中轉手續,增加對中轉旅客的吸引力。
四是具有競爭力的MCT。仁川機場國內轉國內MCT僅為40分鐘,國際轉國際MCT僅70分鐘,國內國際互轉MCT為100分鐘,直接體現了仁川機場順暢的中轉流程和較高的中轉效率,這對中轉旅客的存在較強的吸引力。
五是豐富的中轉服務體驗。根據旅客的候機時間不同,仁川機場設計了針對性中轉服務:轉機時間小于2 小時,可享受購物和進餐服務;轉機時間在2—4 小時,可體驗韓流館傳統文化展示;轉機時間在4—6 小時之間,可享受按摩、足浴等服務;轉機時間大于6 小時,可享受旅游、酒店等服務。貼心的中轉服務,使得機場不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過路站,而是具有特色文化、商業和服務吸引力的休閑港。
韓亞空難或在短期內對仁川機場的樞紐地位造成一定影響,但如何借鑒仁川中轉模式,加強首都機場樞紐競爭力,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一,發揮首都機場在地理位置及國內腹地市場的優勢,明確首都機場的樞紐定位,積極構建樞紐航線網絡。一是重點定位于歐洲中轉門戶樞紐,具體為國內/東亞/東南亞-歐洲互轉;二是推動首都機場以北美中轉門戶定位的樞紐建設,具體為國內/南亞/東南亞-美洲互轉。整體上加強航線網絡建設與樞紐定位的協同決策,加大與內航,外航及其聯盟的溝通合作,發力重點區域,減少輻射區客源的流失。
第二,鼓勵航空公司發布經首都機場中轉的優惠運價,積極與政府溝通,申請航線補貼政策,并將航線補貼與經北京中轉優惠運價進行綁定,從政策上給予鼓勵,為國際樞紐機場提供有效的運價支持。
第三,加大與政府相關部門的溝通,推進 24小時過境免檢政策的申請工作;擴大國際轉國內通程航班實施范圍,直至輻射所有國際轉國內的航班;推動南航、東航及天合聯盟開通國內轉國際行李直掛的試點航班。
第四,與海航、東航、星聯開展專項合作,持續推動T1、T2國內轉國內MCT,以及星聯內航空公司互轉MCT優化。
第五,整合機場商業資源和航空公司中轉服務,并大力宣傳。通過中轉旅客調研,了解中轉旅客需求,適時推出特色中轉服務體驗。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