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機場航美傳媒互揭老底 合作七年未結緣反結怨
從合作伙伴到互相指責對方,深圳機場與航美傳媒的紛爭正在升級。
近日,有媒體質疑深圳機場“賤賣國有資產”,稱其舍棄航美傳媒1億元的橄欖枝,與上海雅仕維簽訂合作項目。此事發生后,深圳機場和上海雅仕維很快澄清,深圳機場則表示這是競爭對手惡意為之,矛頭指向昔日的合作伙伴航美傳媒。該場紛爭的另一方航美傳媒也于4月12日晚向外界一一回應深圳機場列出的種種公司罪狀,同時稱深圳機場賤賣國有資產。
昔日合作伙伴
航美傳媒與深圳機場的合作已經有7年之余。
據公開信息披露,深圳機場與航美傳媒從2006年開始便有合作,但當時合作的金額并不大,2006年至2008年,雙方廣告金額分別為213萬元、282.6萬元、1433萬元。
2009年,深圳機場廣告業務經營面臨諸多壓力。年初受金融海嘯沖擊,深圳機場與承包戶內廣告經營的北京天駿廣告解除合同,并找到下家北京航美傳媒廣告有限公司,雙方就部分候機樓戶內廣告簽訂《廣告經營合同》。
合同規定,深圳機場將2009年4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間深圳寶安國際機場A、B號候機樓戶內到達通廊共90項廣告媒體的經營權承包給航美傳媒,而航美傳媒向機場廣告公司支付總額為人民幣8800萬元的廣告費,同時需按合同總價款的10%提供履約保證金(現金),提供合同總價款10%金額的銀行保函作為履約擔保、日常管理保證金人民幣100萬元。支付的方式是按年支付。
2009年4月3日,機場廣告公司收到北京航美傳媒支付的2009年度廣告費2200萬元,履約保證金和日常管理保證金共計980萬元。
對此合作,深圳機場當時表示,引入社會化、專業化廣告媒體服務商來經營,以提升機場廣告業務資源的管理水平和資源價值仍然是未來深圳機場廣告業務的經營方向。但鑒于當時的外部宏觀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為了降低公司廣告業務經營的短期風險,保證現實的廣告經營收益,同時保留未來廣告業務長遠的發展機會,公司決定采取自營與專業媒體服務商部分承包相結合的方式。
2011年12月31日,就在合約即將到期之前,雙方又簽訂了續約合同。合同期限為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合同標的不變,合同金額為人民幣3500萬元,不同的是付款方式為按季度付款。
今日互相指責
2012年12月31日,深圳機場與航美傳媒合作到期。而深圳機場目前正在建設的T3航站樓,預計今年第四季度使用,屆時公司將從目前的AB國際候機樓轉場至T3航站樓。T3航站樓的廣告自然成為航空媒體運營商關注的焦點。2013年,深圳機場的廣告合作伙伴花落誰家,成為航美傳媒迫切想知道的答案。
“自航美傳媒得知深圳機場在機場廣告經營方面有合資合作的需求以來,曾連續兩次向深圳機場提出合作方案,但深圳機場從未給出正式回復,也不透露任何合作需求與條件。”航美傳媒表示。
然而,讓航美傳媒震驚的是昔日的合作伙伴竟然早已“另覓良伴”。
深圳機場表示,2011年5月,經過對比分析和市場調研,公司確定了合資合作作為廣告業務的發展模式。隨后邀請了四家業內專業的廣告公司提交了初步的合資合作方案。2011年6月,通過對四家候選對象的初步方案進行比選,深圳機場選定對航美傳媒集團和上海雅仕維進行進一步的盡職調查。依據盡職調查評估結果,公司最終決定以上海雅仕維作為優先合作對象。
今年3月底,深圳機場發布對外投資公告,稱由深圳機場和上海雅仕維共同出資3000萬元成立深圳機場廣告合資公司。公司以現金出資1530萬元,持有合資公司51%股份;上海雅仕維以現金和其全資控制的深圳雅仕城鐵廣告有限公司55%股權評估合計出資1470萬元,持有合資公司49%股份。授權合資公司經營深圳機場T3航站樓戶內戶外廣告業務,合資公司向本公司交納廣告資源費。
在知道上述信息后,航美傳媒再次發函,提出了1億元的合作方案,但最終難以改變局面,于是雙方的罵戰開始。航美質疑深圳機場“賤賣國有資產”,而深圳機場則指對方“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禍根早已埋下
從表面上看,兩家公司有著良好的合作歷史,為何最終還是撕破臉?
其實,或許深圳機場早有打算放棄航美傳媒,只是,航美傳媒不知道而已。
深圳機場表示,之所以采取合資方式,是因為承包模式易產生惡性競價。據公司透露,自2008年開始,深圳機場開始探索引入專業運營商,采取承包經營的方式實現廣告資源的市場價值,并通過公開招標引入一家專業運營商實施承包經營,但中標承包商因以偏離正常市場價格的報價獲得廣告經營權,經營半年后因無法持續經營而解約。“從公開信息中可以看出,這家公司極有可能是指北京天駿廣告有限公司。”有航空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
隨后,深圳機場啟動第二次招標,2009年初,航美傳媒集團以2.9億元的價格中標,但其中標后以“計算錯誤”為由拒絕簽署相關協議,深圳機場廣告經營再度受到嚴重影響。
4月12日晚,在給外界的回復中,航美傳媒并未對此事有所解釋。
不過,深圳機場最終還是與航美傳媒簽署了合同,只是金額由2.9億元降低為8800萬元。當年為何“受傷”后還是選擇航美傳媒?為何2011年底合同到期后深圳機場繼續與航美傳媒續約?這些答案我們不得而知。
背后利益之爭
“廣告收入是機場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上述分析師告訴記者,昔日的合作伙伴今日撕破臉,或是因為利益原因。
據深圳機場2012年年報,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主要有航空主業、航空增值、航空物流以及航空廣告收入。2012年公司航空廣告收入為2.2億元,毛利率高達89.3%,遠遠高于其他三個分行業毛利率。
此次深圳機場轉場的T3航站樓媒體價值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據估算,T3航站樓投入啟用后,將至少獲得3億元/年的收入。深圳機場與上海雅仕維的合作期限為15年,這意味著雙方未來將分享超45億元的大蛋糕。
對于航美傳媒來說,失去深圳機場也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個利潤貢獻的重要項目。深圳機場近日在回應媒體質疑時表示:公司對于合資對象的選擇非常慎重,按一定程序通過對合作對象業務優勢、經營狀況、股權結構、盈利模式和水平以及合作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可實現性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比較和評估來做出判斷。
同時,據2009年深圳機場公布的信息,當年航美傳媒打造了覆蓋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52家主要機場和南航、國航、東航等9家航空公司的“中國航空數字聯播網”。航美傳媒于2007年11月7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當時市值超過100億元人民幣。航美傳媒2006年、2007年、2008年的凈利潤分別為人民幣3236萬元、1.05億元、2.5億元。
然而,今日的航美傳媒風光已經不如往年。2009年至2012年期間,航美集團連續四年虧損,四年累計虧損約8400萬美元,2012年凈資產較2008年縮水20%。2007年航美集團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為15美元/股,2013年4月11日,公司股價為1.85美元/股。
此外,航美稱:“多年來,航美傳媒和全國40余家主要機場,9家航空公司均保持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這里的40余家與上述的52家也有了距離。
不過,航美傳媒否認虧損一說,認為只是非現金、非經常性、非經營性的資產減值所致。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