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航兩年內將與美企合資生產輕型公務機

圖:通航飛機的使用、維修和服務都是掙錢的大生意。CFP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北汽)董事長徐和誼對外透露,北汽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下稱北航)于2012年8月注冊的北京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下稱北京通航),到2014年將會形成100億元以上的貢獻額。
他的這番表述,讓這個僅誕生半年的公司備受關注。
與美國企業合資生產公務機
通用航空是指除軍事、警務、海關緝私飛行和公共航空運輸飛行以外的航空活動,包括從事農業、漁業、石油、電力等行業以及醫療、搶險、旅游等方面的飛行活動。公務機、私人飛機通常也被列入通用航空。
在徐和誼看來,未來通用航空市場潛力巨大,年產銷收入將達到千億元級,通用航空產業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性產業。
為更快進軍通用航空,北京通航計劃在2014年與一家美國企業合資生產通用飛機。而這家美國公司之前沒有涉足中國市場。北京通航有關負責人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這家公司選擇與北京通航合作是看上了中國的市場。”
北京通航稱,將于2014年合資生產的飛機屬于輕型公務機。“這款飛機是小了點,但它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它以速度快、飛行高、航程遠而聞名。一次飛行,幾乎能飛到中國任何地方。”在北京通航相關負責人看來,“中國地域大,這樣的特性非常重要。”
關于這家公司的具體信息,上述負責人表示,會在今年9月份披露。“那時候會簽投資協議、合資協議、技術轉讓協議、技術授權協議等,甚至還包括這邊的建廠方案、合資工作方案”。
協議一簽署,北京通航還將派人去參與新合資公司的產品研發,“一個項目派10個人,他們回來之后要擔起通航飛機發展的重任。”對這次國際合作,該負責人對《中國經濟周刊》強調,北京通航要堅持走創新發展之路,要搞國際合作而不是簡單的組裝。
“我們一竿子就插到最核心的技術、知識產權當中去。不像有的通航企業,跟國外合資,100%進口,就在那兒組裝,沒任何技術和知識產權,也沒銷售權。不管自主還是合作,知識產權是第一位的。”這位負責人說。
因為通航產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多專業綜合的產業,技術門檻比較高。與北汽合作的北航還專門成立了北京通用航空研究院,以整合其通用航空領域的研究力量。北京通用航空研究院院長丁水汀估計,將來這個研究院會成為北京通航的技術研發中心。
“北京通航走的是以我為主的國際合作模式。”全程參與北汽與北航合作的丁水汀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對于2014年北京通航將會生產多少架公務飛機,北京通航還沒最后確定,還得“看市場看訂單”。“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一年生產20架,肯定是盈利的。”這位負責人指出。
自主研發重油發動機
在與國外合作的同時,北京通航還堅定地走著自主研發的道路。其中,重油發動機是他們自主研發通航飛機的突破口。
丁水汀介紹,“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占飛機四分之一的成本。在國外,發展通航飛機,動力都是先行的,有一個好的發動機,就會有非常多的搞飛機設計的人來找你,要基于你的發動機來設計飛機”。
實際上,航空重油發動機也是《北京市“十二五”時期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規劃》里明確推動實施的重點項目。
丁水汀介紹,2017年,航空汽油產品可能會退出通航市場。屆時,汽油發動機將被重油發動機取代。實際上,北京通航發展重油發動機,也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打入國際市場。“發動機是我們的技術強項,北航的設計在北京通航可能迅速實現工程化,批量生產。”
掌握重油發動機,意味著一旦私人飛機的需求井噴,北京通航就可以迅速生產。“我們計劃在2016年拿出產品的原型機。國外很關注我們發動機的定位和技術路線。”丁水汀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發動機出來以后,我們可以先配在無人機上,無人機可以用于地質觀測、海監巡邏、救災、遙感、油管道的巡線。搶占這個市場也能賺錢。”北京通航方面希望,無人機產品能夠幫助他們彌補項目前期的投資。
經信委做媒
北汽跟北航結緣,實際上是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下稱經信委)牽的紅線。
丁水汀參與了這次合作。據他回憶,2011年,經信委正在研究制定《北京市“十二五”時期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規劃》。經信委當時提出要發展北京的通用航空產業,委托北航做一些論證,在論證過程中,北航提出來,發展通用航空產業必須得有產業支持,北京經信委當時就想到了北汽。
在丁水汀看來,發展通用航空有兩個門檻,一個是技術門檻,一個是產業門檻。北汽有產業,北航有技術。北汽與北航合作,實際上是產業和技術的一次合作。所以當時北汽和北航一拍即合。
“8月份才開始談,10月份就簽框架協議,11月份就揭牌了。”北京通航相關負責人回憶,當時北汽和北航的合作進展很快。
北京市政府在這方面也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其中,“北京市經信委支持我們成立了通用航空技術研究院,北京市科委支持我們成立了航空器發動機復雜系統安全性重點實驗室,北京市教委支持我們成立了北京市通用航空實驗室。”
而這背后,則是幾千萬的資金支持。光北京通用航空實驗室,平均每年就是800萬元的投入,連續4年,就是3200萬元。
這實際上也是對北京通航的支持。在北京通航的負責人看來,北京通航在研發過程、工程化過程和項目審批中,都會得到北京市政府的支持,甚至“資金的支持都是有可能的”。
2011年12月,《北京市“十二五”時期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規劃》對外發布,通用航空器制造、通用航空發動機制造等項目被列為北京“十二五”發展的重點。2012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通用航空,加快把通用航空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徐和誼透露,北京市委、市政府已經把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重任交給了北汽集團,北汽將全力以赴地搞好這個產業。徐和誼相信,通用航空產業很快也會像汽車產業一樣,成為中國經濟一個重要的支柱產業。
“未來像通用航空這塊可能會成為北汽除了汽車之外的第二大業務。市里是這么要求,我們也這么考慮,這既是我們的亮點,也是我們的增長點。北汽進入通航領域,實際上對市場有貢獻,對北京市產業發展有貢獻。”北京通航負責人說。
通航集團子公司或超10個
對北汽進軍通用航空,好些人有些不解。在國際上,不少跨國汽車集團都有涉足航空業務。如德國的戴姆勒和寶馬汽車、日本的斯巴魯和本田等進入航空領域已有很長時間。
徐和誼此前也對外表示:“汽車產業在研發、制造、管理、質量控制、供應鏈管理等多個方面的成熟經驗和技術資源,能為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支撐。反過來講,通過發展通用航空,汽車產業也能獲得大量的新技術,通過航空技術的反哺,也能獲得汽車公司競爭力的提高”。
2012年8月8日,北京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在京成立。雖然注冊名叫北京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但在平時,北航以及北汽的人都習慣性地叫它為“北京通用航空(集團)有限公司”。
實際上,北京通航在揭牌的時候就是“集團公司”,在北京通航一位高級主管遞給記者的名片上,公司信息一欄也顯示為北京通用航空(集團)有限公司。
不過,北京通航目前還不能注冊集團公司,是因為北京通航還沒有成立5個以上的子公司。
但未來,北京通航旗下的子公司,肯定不止5個,“10個都可能打不住”。據北京通航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北京通航在飛機、發動機、航電、飛行培訓、適航取證等具體業務領域成立獨立子公司都是有可能的。
公務機項目,對北京通航來說,是難度最大的,也是技術水平最高的項目。
除了公務機,未來北京通航還會發展很多其他的通航產品。在北京通航相關負責人看來,這是“多條腿走路”,包括公務機、直升機、固定翼飛機、小固定翼飛機和無人機。“我們會發展全系列的機型。”北京通航相關負責人說。
“我們的產品是全系列,同時作為產業鏈,是全產業鏈,以后生產制造、維修、服務、運營、融資租賃、銷售都會做。”北京通航相關負責人表示。
該負責人介紹,通航飛機掙錢是在后端:飛機的使用、維修和服務。買飛機,一定要修,沒壞也要修,這就是一單大生意。而北汽目前有超過1000家的銷售和服務網絡,覆蓋面上基本沒有盲點。
另外,北汽還有不少高端的用戶,“奔馳用戶也是通用飛機潛在的用戶。”該負責人表示。
國企布局通用航空
國網通航
2009年,華北電網有限公司出資收購首都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成立國網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成為國內首家專業直升機作業公司,將在電網維護、建設施工、應急檢修等領域開展相關工作。
中信海直(000099.SZ)
是我國通用航空業規模最大,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公司于2001年由中信國安、中海油等公司共同發起成立,主營業務為國內外海洋石油業提供通用航空服務。2013年首季實現凈利潤0.37億元。
東方通航
東方通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內最早經民航局批準的甲類通用航空企業,1998年成為為東方航空集團全資子公司,總部設在天津。公司主業包括海上石油平臺服務、陸上石油管線巡護、航空攝影、航空護林等多項作業領域。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推動臨空經濟發展
- 下一篇:天津市東麗區打造國家級航空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