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領航民用無人機 10架里就有7架為中國造
中國領航民用無人機
全球每賣出10架民用無人機,就有7架為中國制造
早在2013年,中國物流企業順豐就在進行用無人機為偏遠地區投遞郵件的試驗。但在那時,并沒引起太多人注意。
而僅僅一年之后,在汪峰的求婚儀式上,帶著他的戒指翩然而至的白色無人機,卻意外地進入了普通大眾的視野。當事人沒有想到的是,這架無人機搶了他的頭條。
長期以來,主導全球科技創新產品市場,是中國制造的目標與夢想。正當人們都在期待著中國的“蘋果”公司出現時,一家位于深圳名叫大疆創新(以下簡稱大疆)的中國公司,憑借出色而穩定的精靈(Phantom)系列產品,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消費型民用無人機生產商。
2012年,大疆精靈系列無人機的問世,使民用無人機廣泛應用于航拍領域,標志著無人機進入消費市場時代。
在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中,中國公司大疆創新占有70%的份額,而零度智控、億航智能、極飛科技等中國無人機公司,也都據有一席之地。
如今,全球每賣出10架民用無人機,就有7架為中國制造。每一架懸停在高空的無人機,似乎都在用高速旋轉的螺旋槳發出同一種信號——無人機市場,中國在領航。
無人機創業者
在大疆公司,令本刊記者印象深刻的,是一整面白色的墻壁上掛著的一組描繪人類向往藍天的宣傳畫——從公元前500年中國人發明竹蜻蜓起,直至10年前汪滔與合伙人創辦大疆。
2005年,汪滔在香港科技大學完成研究生學業,用自己積攢的30萬元獎學金創立大疆,早期產品主要運用在搜救、高空勘測等專業領域。
2011年,產品技術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大疆,第一次與好萊塢電影制作團隊合作,研發隨即轉向航拍領域。2012年,大疆第一次把高端的陀螺穩定云臺技術運用到民用小型廉價飛行器里,之前業內還未有人做到。接著,汪滔帶上大疆無人機,參與美國電影航拍器材展。
如今,據汪滔“殺入美利堅”不過三年時間,大疆已擁有世界民用無人機市場70%的市場份額。
目前,估值超100億的大疆僅研發人員就有700余人。大疆企業宣傳與公共關系部總監邵建伙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最近的公司計劃里,這一人員數字將翻倍。
與汪滔創業時同齡的億航智能聯合創始人熊逸放,也在短短6個月時間內,讓他的公司估值翻了25倍。
加入億航前,2013年畢業于美國杜克大學商學院的熊逸放,已稱得上一名連續創業者——高中時在新加坡做中文團購網站,大學時在硅谷做手機APP,畢業前又做起數據庫網站。
直到回國后,熊逸放與創始人胡華智共建億航,無人機才走入了他的世界。
如今,億航被看作是“大疆之后又一個走出國門”的中國無人機公司。2015年2月,熊逸放與天使投資人徐小平共同赴美,開拓海外市場。
被優待的中國制造
作為求婚事件的最大贏家、無人機制造商大疆創新的2800名員工之一,邵建伙與深圳總部的同事們,第一時間分享了這則如同植入廣告的頭條新聞。
邵建伙告訴本刊記者,這不是大疆第一次被“優待”。在他看來,這些“優待”大疆的對象,正是那些對中國制造向來“刻薄嚴苛”的英美媒體。
2015年1月,由于美國醉酒特工的操作失誤,一架大疆無人機最終墜毀在美國白宮南花園的草坪上。中國無人機瞬間占據著美國新聞頭條。
但大疆卻并未驚慌,甚至沒有準備任何應急預案。
“我們的產品獲得了美國市場的認可,所以我們并不擔心。”邵建伙說。
在此之前,大疆無人機先后被美國《時代》周刊、《紐約時報》評為“2014年年度科技產品”之一。因此,大疆并不懼怕無理由的“差評”產生。
在來自各行業的眾多闖蕩美國市場的中國公司中,大疆罕見地成為了那個被優待的“中國制造”。
在美國,同樣被優待的“中國制造”,還有來自廣州的億航智能。這家成立于2014年4月的中國無人機公司,其產品在眾籌網站Indiegogo上線的24小時內,便打破10萬美元的眾籌目標。
最終,億航智能以86萬美元的眾籌金額完美收官。這一成績創造了中國科技創新產品在海外眾籌的紀錄,更是此前其在國內完成的兩輪眾籌金額總和的近10倍。
2015年1月的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億航智能最終在10多家無人機公司中脫穎而出,獲“最佳無人機獎”。
考慮到無人機產業的迅猛發展,美國公司亞馬遜與谷歌在2014年主導成立了小型無人機聯盟(Small UAV Coalition)。作為聯盟成員的中國無人機公司大疆和億航,將與亞馬遜、谷歌、美國無人機公司3D Robotics、美國運動相機制造商GoPro和法國無人機公司Parrot等全球12家知名公司一起,協助美國航空聯邦管理局(FAA)推進美國無人機的監管方案。
墻里開花墻外香
盡管占有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70%份額,大疆在國內市場的銷售量卻僅為總量的20%。換句話說,自深圳發貨的每10架大疆無人機產品中,僅有2架在國內售出,其余均銷往了海外。
無人機雖在國內持續增溫,但消費級產品最大的市場,依然是美國與歐洲——其航模運動發展較早、航模產品與應用較為普及、擁有較強的消費能力。
2015年1月,美國CES首次設立無人機展區,共有14家無人機公司參展,其中半數來自中國。這些參展的中國公司產品主打歐美市場,不論公司規模、成立時間如何,均設有海外分部。
此前,億航智能先后在國內外完成的3次眾籌,或可說明兩個市場的一些不同之處。
2014年5~7月,億航分別在國內眾籌網站點名時間與淘寶,完成2次眾籌,合計金額59萬元。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億航在國外眾籌網站Indiegogo完成眾籌,單次金額達86萬美元。
同樣耗時2個月,對比國內外完成的眾籌金額,兩者之比約為1:9。
這些數據,或可回答國內玩家提出的質疑:“為何中國生產的無人機要請老外來做產品演示視頻,打上中文字幕?”
邵建伙稱,“當一款產品同步推向兩個市場,國內的反應要比歐美滯后6個月時間。”
開源還是閉源
自大疆精靈系列產品問世,大疆創始人汪滔就在無人機行業里,走了一條類似蘋果公司的路子。其無人機產品選擇了像蘋果一樣的封閉系統,也就是“閉源”。
大疆之后,無人機行業里興起“路線之爭”的說法,就如同手機領域的蘋果與安卓。
“出現故障時,開源系統的無人機,自己動手就能修正,而閉源系統的無人機只能拿回廠家返修。”玩家陳章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然而,如同絕大多數用戶一樣,陳章選擇大疆的原因是,比較之下,閉源系統的產品更具穩定性。
大疆選擇了蘋果,自然有人選擇安卓。3D Robotics 創始人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便是其中之一。2012年,51歲的克里斯·安德森辭職《連線》雜志主編,創辦了無人機公司3D Robotics。該公司現已是大疆在國際市場上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
面對大疆巨大的市場份額,克里斯·安德森坦言:雖然自己一直希望能像安卓那樣抓住無人機市場爆發的機會,但在這個市場里大疆才是榜樣,是最像蘋果的公司。
選擇了開源的3D Robotics與大疆最大的不同是,其產品更容易搭建起能夠開發多個行業應用的巨大平臺。
在克里斯·安德森看來,如同蘋果的大疆,領先地位只是暫時的,“因為安卓開放系統的市場份額終究超過了蘋果”。
除克里斯·安德森之外,中國企業億航智能聯合也選擇了開源。其創始人熊逸放利用手機操控無人機,取代了傳統的遙控器,成為被業內看好的一大應用。
利用手機端的優勢,億航不僅給予玩家顛覆傳統的用戶體驗,還給予無人機更多可能性。億航計劃推出手機端的社交平臺,供玩家之間分享圖片、視頻以及航拍計劃。
資本市場新寵
2010~2013年3年間,大疆銷售額增長了近80倍。“到手即飛”的產品理念讓大疆迅速收獲了大批零基礎玩家,無人機產品開始由專業市場轉向消費市場。
2013年,大疆銷售額約為1.3億美元,2014年提升至5億美元,2015年有望再度翻番,增至10億美元。
之前,由于銷售業績一直在持續增長,大疆對資本市場并不太熱衷。但是目前,這一態度或將轉變。據美國科技媒體網站The Verge稱,大疆正與多家硅谷頂級創投基金展開談判,洽談新一輪融資事宜。
知情人士向本刊記者透露,紅杉資本曾與大疆進行談判。而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大疆整體估值超100億元,紅杉資本預以2億元的投資獲其2%的股權。
除大疆外,極飛科技于2014年9月完成了來自成為資本2000萬美元的A 輪融資。作為國內最早研發多旋翼無人機的公司之一,極飛創始人彭斌表示,融資將用于技術研發、產業鏈建立,以及市場推廣。
緊隨其后,億航智能在2014年底完成了由GGV領投的共計1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熊逸放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此輪融資,讓創立僅6個月的億航估值翻了25倍。
2015年1月,雷柏科技注資零度智控,使用自有資金對零度智控增資5000萬元,并設立合資公司。僅10天后,一款四旋翼無人機新品發布,這標志著零度智控正式進入消費市場。
巨頭也在尋求入場機會。騰訊就被傳出將和深圳無人機公司九星科技合作,推出一款消費型無人機,預計最早將于2015年5月開售。而近年來投資不斷的小米也正在考慮將“飛米”無人機公司收入名單。
亟待建立的監管圍墻
目前,由于中國無人機監管工作存在多部門、多機構共同管理的現實情況,針對國內無人機監管存在多項方案并行。
中國民用航空局在2009年頒布的《民用無人機空中交通管理辦法》和2013年下發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提出:
“重量小于7公斤的微型無人機,飛行范圍在目視距離半徑500米內、相對高度低于120米范圍內,不需要證照,但應盡可能避免遙控飛機進入過高空域;重量等指標高于上述標準的無人機以及飛入復雜空域內,駕駛員需納入行業協會甚至民航局的監管。”
除此之外,其他適用于我國無人機監管的法規條例,還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則》《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以及《通用航空飛行任務審批與管理規定》等。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監管有重疊、規范不明確,是現階段國內“黑飛”現象嚴重的重要原因。出于維護全民安全,亟待建立起科學、有效的監管圍墻。
同時,多數業內人士呼吁,在充分考慮法律與政策風險的同時,擁有市場優勢的中國無人機公司可適當轉變企業角色,爭取輿論和立法影響力,“從適應規則走向制定規則,為推動行業立法作貢獻”。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