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緊急救援產業前景可期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整個社會對安全、救援的需求日漸提高,這對整個社會的救援體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航空緊急救援作為新興高效的救援方式近年來廣受關注。
“在發達國家,覆蓋國家的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已有效運行半個多世紀,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社會航空救援體系和網絡,形成了巨大的航空救援產業鏈,并有效拉動了整個通用航空市場,促進了經濟發展。然而我國航空緊急救援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此類救援在設備、人員、基地等方面都嚴重缺乏。”民政部緊急救援促進中心總干事陳平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針對我國航空緊急救援的現狀,民政部緊急救援促進中心正通過緊急救援產業的相關研究,制定產業標準,凝聚社會資本,推動中國社會緊急救援產業發展,形成中國緊急救援物資產品、技術產品和服務產品的生產和營銷,同時推進緊急救援體制和法規體系建設,參與重大緊急救援議案的制定和鑒定,配合有關重大緊急救援事項,以及國內國際緊急救援的合作與交流。據了解,我國將按計劃逐步在全國建設850個符合國際標準的航空緊急救援基地,加快構建航空緊急救援體系。
就在近兩年,陸續有航空緊急救援基地和人才培訓基地在全國各地建成。2013年7月,經國家民政部批準,中國第一個“航空緊急救援專項人才培訓基地”正式啟動。時隔不到一年,2015年3月26日,由民政部緊急救援促進中心支持、白云控股集團、方度實業主辦的中國緊急救援江蘇航空救援基地在江蘇無錫宣布成立。與此同時, 2015年度救兵天降直升機飛行員海選也正式啟動。
對于航空緊急救援產業的快速發展,陳平表示,在我國,航空緊急救援是新生事物,是新興朝陽產業,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新興朝陽產業,不等于不存在問題。成本高,人才匱乏等,都是航空救援產業面臨的現實難題。
對于成本高這個首要難題,業內人士深有感觸。“只要直升機一開動,出動救援,費用都是以萬元為單位計算的,然而目前對普通老百姓實施的航空緊急救援是不收費的。雖然中央財政和民航總局對此有專項補貼,但是如果能夠學習航空救援發展程度比較高的國家,推出一些航空救援的產品,就能更好地保障航空救援。”白云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子軒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
作為朝陽產業,只要能以科學的方式克服困難,其前景仍然可期。“航空救援產業屬于資本、人才、技術高密集型產業,上下游產業鏈涉及范圍廣、投入產出大、項目多,蘊藏著巨大的社會效益和豐厚的經濟效益。”陳平對中國航空救援產業的發展充滿信心。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南京年內建主題樂園 還將推低空飛行旅游項目
- 下一篇:低空旅游遍地開花卻難破盈利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