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臨空經濟區:筑好巢引來金鳳凰
中國北車集團入駐、深圳歐菲光入駐、廣東鴻利光電入駐、上海恒動汽車電池入駐……近一年來,南昌臨空經濟區成功引進許多重量級企業。如今,臨空經濟區內一派繁忙景象,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忙而有序的生產車間,向人們昭示著由臨空支撐起的新一輪經濟增長點,讓南昌這個中部欠發達的省會城市煥發出新的活力。目前,南昌臨空經濟區正成為江西經濟崛起騰飛的新引擎。
筑巢之前有了好規劃
早在2007年,南昌首次提出“臨空經濟圈”的概念,期望依托昌北國際機場,建成刺激南昌區域經濟騰飛的一塊高地。7年蓄勢,夢想終于成真。2014年3月28日,江西省政府在萬眾期待中正式批復《南昌臨空經濟區發展規劃(2014年~2025年)》,由此拉開了“南昌臨空”發展的序幕。
南昌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臨空經濟區分為空港樞紐區、集聚發展區和臨空輻射區。其中,空港樞紐區和集聚發展區的規劃面積為223平方公里。空港樞紐區包括昌北國際機場周邊約23平方公里范圍,其中機場區占地13.3平方公里,機場周邊直接關聯產業與服務區9.9平方公里。集聚發展區面積約為20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桑海經濟技術開發區58平方公里,新建縣樵舍鎮的68平方公里、樂化鎮的23平方公里、金橋鄉的22平方公里,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白水湖管理處、冠山管理處29平方公里。臨空輻射區主要向新建縣、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九江市永修縣等周邊區域輻射拓展。
結合南昌臨空經濟區的特點,江西省政府做出了構建“一心一廊兩軸兩區”的空間規劃方案,試圖形成向鄱陽湖扇形敞開式的功能布局。其中,“一心”是以昌北國際機場為核心,重點建設航空客貨樞紐、多式聯運設施和客運換乘中心,形成多功能立體交通樞紐。“一廊”是指沿梅嶺—溪霞水庫—白馬廟休閑旅游中心—象山森林公園—南磯山濕地候鳥觀景區—環鄱陽湖西側生態旅游帶,建設由西南至東北的弧形生態屏障,打造集生態保護和休閑旅游于一體的生態廊道。“兩軸”是指沿昌九高速公路、昌九城際鐵路以及昌九大道形成昌九城市發展軸,沿贛江依托港口形成贛江黃金水道發展軸。“兩區”分為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和“產城融合區”。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包括生物醫藥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裝備制造產業園、綜合保稅區等,重點發展臨空型先進制造業;產城融合區,包括機場周邊和桑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城鎮化區域,重點發展物流基地、總部基地、商務基地、休閑基地和配套基地。
筑好“臨空”金巢
南昌臨空經濟區處于梅嶺之麓、贛江之濱,山水林自然生態資源豐沛。除了先天良好的生態環境外,南昌臨空經濟區后天的政策優勢更加明顯,其中以審批優勢為最。為搭建先行先試大膽創新的開放平臺,南昌市政府賦予了臨空經濟區管委會市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放權授權的實行,不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實現臨空事臨空辦,還能為臨空區最大限度地激活市場活力和創造與國際接軌的市場環境、投資環境創造基礎和前提。
目前,南昌臨空經濟區管委會正從軟件、硬件方面狠下工夫,筑好“南昌臨空”金巢。
自《南昌臨空經濟區發展規劃》公布后,園區就迅速啟動區內主干道建設。目前,湖濱北路、小微大道、建業大道、瓜洲圩堤圍繞臨空經濟區南片區的環形路網已全面貫通通車。同時,擁有4個2000噸泊位的龍頭崗碼頭和以南昌為中心向四周輻射的出省快速鐵路網正在緊張施工,航空、公路、鐵路、水運四位一體的交通樞紐正從圖紙逐步變為現實。
除了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園區開創了“以廠招商”模式。過去,企業都是通過買地建廠房的方式在當地進行投資。這種投資方式不僅成本高、稅負重,企業在生產經營中背負了沉重的負擔。為解決這一難題,南昌臨空經濟區率先規劃建設35萬平方電子信息標準廠房,企業可以直接“拎包入住”,為企業節約購地建廠資金和設計、建設、裝修廠房的時間。
為了解決企業融資問題,園區還采用產業助推的方式幫助企業。通過引進風投、創投、私募基金等方式,為各類企業提供覆蓋發展全過程、滿足需求多元化、融資產品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重大重點項目還可優先享受南昌市15億元的重點產業引導資金的政策扶持。
名企爭當“鳳凰”
如今,南昌臨空經濟區構筑的園區優勢,引來了一批具有重大引領作用的“鳳凰”,其中包括總投資53億元的深圳歐菲光產業園、總投資20億元的中國北車機車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10.9億元的快遞(電商)物流園項目、總投資60億元的海派通訊手機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15億元的鴻利光電項目已經落戶。
廣州市鴻利光電子有限公司是廣州市高新技術企業,擁有40條世界一流的全自動各類LED生產線,設備投資8000萬元以上。廣州市鴻利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國平說公司近幾年發展的勢頭很猛,為擴大規模,他們一直在全國各地尋找適宜的生產基地。
“我考察過很多地方,不是價格過高,就是周邊的交通和環境滿足不了需求。受南昌市領導和南昌臨空經濟區的邀請進行了商務考察后,我們馬上組織了公司高管進行討論。大家認識到鴻利光電主要生產LED行業內的中游和下游產品,而南昌有很多諸如晶能光電和聯創光電等LED上游企業,大多是我們的供應商,加上南昌臨空經濟區的產業規劃得很好,特別適合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因此,入駐南昌對我們而言具有重要戰略性意義。”李國平說,他們將把南昌鴻利光電打造成除廣州以外最重要的產業基地。
與李國平有同樣想法的還有深圳市海派通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鄒永杭。他說在考察市場時也被南昌市政府對臨空經濟區的大力支持以及優惠政策深深吸引,最終選擇在園區投資60億元,建設815畝的海派手機產業園項目。項目建設內容包括中興、華為、酷派、聯想等系列智能手機終端研發、生產、測試及上下游關聯企業。該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將形成年出貨量不低于6000萬部智能手機的生產能力,預計年銷售收入不低于180億元。
此外,還有深圳歐菲光、中國北車機車等一大批高端、深端、前端新型電子信息企業紛紛入駐園區,推動這些行業鏈條的迅速匯聚。
正如一位負責招商引資的政府人士所說,南昌臨空經濟區已經成為江西重要的航空樞紐和對外開放門戶,未來會在帶動江西省產業升級中發揮更加巨大的作用,成為江西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工作中一塊響亮的“金字招牌”。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東疆保稅港區租賃完成加拿大出口信貸融資
- 下一篇:臺山通用機場將建在大廣海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