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民航整合長三角機場群 欲破題通航短板
2014年,華東民航的運輸航空占據全國約1/3的市場份額,相比之下,通用航空在華東地區卻呈現出企業小、資源分散、碎片化發展的情形,通航飛機數量僅203架,不足全國2200架通航飛機總數的1/10。在4月15日于亞洲公務航空大會及展覽會(ABACE2015)期間召開的華東通用航空協調發展研討會上,這個問題被擺到了與會的民航管理部門、中外業界人士、民航專家和華東各地地方政府官員的面前。本該兩翼齊飛的華東民航如何破題通航短板,成為研討會的焦點話題。民航局王志清副局長等200多位國內外來賓出席了會議。
面對華東通航遇到的短板,民航局運輸司通航處相關負責人透露的政策信息,成為一大利好——民航局將在編制“十三五”規劃時統籌謀劃通航整體發展,還會推進通航法規體系建設和簡政放權,對于業界關注的空域使用、飛機稅負等問題,相關部委將開展協調、形成合力。
民航華東管理局蔣懷宇局長在研討會致辭中表示,華東的通用航空發展應該成為一個系統工程,特別是利用各地“十三五”規劃編制的契機,使之與地方的交通發展、產業發展相銜接。為推動地區內的通航成長,華東管理局正在探索一系列新舉措,目前山東和江西監管局已設立適航審定辦公室,開展通航審定工作;2014年華東局還對江蘇、福建的通航飛機制造商進行摸底,指導其走正確的標準化程序。
雖然華東地區通用航空的總體規模在全國范圍內并不算大,但作為通航重要組成部分的商務航空則成長迅速。僅上海兩場2014年就起降公務機4797架次,占全國的約1/4。浦東、虹橋這兩座位于上海市內的運輸機場,有著布局商務航空的區位優勢,我國第一個具備完善服務功能的FBO——上海霍克太平洋公務航空中心,即是2010年世博會之際在虹橋機場正式投入使用的。而如今霍克太平洋二期項目已經啟動,浦東機場也在研擬公務機專屬保障設施的建設必要性,以滿足日益擴大的商務航空市場。
不過,隨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時刻越來越繁忙,僅僅在現有兩場布局商務航空,顯然無法適應長遠需求。會上傳出的信息顯示,華東管理局已經在研究,鼓勵周邊機場與上海兩場分工合作,由政府搭建交流平臺、通過市場機制,將部分商務航空、貨運航空、低成本航空引導到南通、嘉興、寧波等長三角其他機場;而隨著整個長三角機場群形成合力、整合資源,華東地區通用航空將獲得更堅實的發展基礎,商務航空靈活便捷高效專一的優勢有望進一步發揮。
對于政府部門的這一構想,業界學界同樣積極響應。
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民航發展研究所發展規劃室主任張越,即在會上對本報記者表示,航科院正在承擔長三角機場群協調發展研究課題,長三角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必然需要與之相配套的機場群,其范圍涵蓋上海、江浙兩省,以及安徽的部分城市;而在上海周邊,與上海市區地面交通在1.5小時內的其他機場,則有望直接為上海兩場提供輔助與支撐。
上海機場集團副總裁王吉杰在研討會上也指出,預計遠期上海需要承接的商務航空運量將達到每年5萬架次,為滿足需求,上海機場集團將為長三角機場群的協同發展而努力。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