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緊急叫停市中心直升機空中游覽
直升機資料圖。
日前,紹興濱海新城通用航空機場、寧波杭州灣新區通用航空機場、德清通用航空機場接連獲批,舟山到上海等區域航線也正在報批,浙江在寧波梅山保稅港區開了首家飛機5S店,千島湖上的直升機低空游覽也于3月首飛成功……
杭州灣各地通航產業風頭正勁時,上海“踩了一腳剎車”。
最近,上海召開專題會議,明確對上海直升機游覽項目暫停運營。同時,按照國家相關管理法律法規,同步開展空中游覽項目適航機型、飛行時間、飛行線路、飛行高度、飛行噪音等社會影響的評估。
目前,3條在上海浦東市中心上空飛行的航線均已暫停。
核心區空中游覽噪音擾民被叫停
5月1日,由金匯通航運營的后灘直升機空中游覽項目正式對外開放。
作為首個位于城市中心區域的民用直升機場——上海后灘直升機場起降的空中游項目,一亮相就吸引了無數眼球。
不過,伴隨公眾關注目光而來的,還有周邊居民的大量投訴。居民直指直升機起降、盤旋的巨大噪音嚴重影響了正常生活。
“如果能像國外,1000米以下低空開放,能夠根據需要調整高度。在人煙稀少的地方可以低飛,在城市核心區提高飛行高度,有一個彈性幅度就更好了。”上海金匯通航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相關民航線路的區域飛行高度為600米,因此國內限定的通航飛行高度大多在200-300米之間,如果經過申請能夠提升到300米,將大大降低飛機轟鳴聲對居民區的影響。
除此之外,運營所選用的雙發動機直升機也是噪音較大的原因之一。“出于安全考慮,主管部門明確規定在上海城區內飛行的直升機必須為‘雙發飛行’。也就是說,一旦一臺發動機出現故障,另一臺發動機必須確保安全降落。雙發動機的噪音顯然比單發動機大很多。”
因此,金匯通航方面已經向相關部門提出了提升高度、優化航線的申請。至于何時能恢復運營,金匯通航也無法準確答復。
制定管理辦法有望填補行業空白
事實上,這也并非是上海首次叫停通航旅游業務。此前,上海一家蛋糕店嘗試使用“無人飛機”配送蛋糕,并在人民廣場、陸家嘴、青浦別墅區等多個區域試飛,也被民航部門和上海警方叫停。
在上海交通部門看來,此次叫停并不是為了“剎車”,而是意在“逐步規范發展”。
據了解,完成針對通航的社會影響評估之后,上海還將圍繞空中游覽行業的準入標準、安全保障、配套措施、服務規范,研究制定低空通用航空飛行管理辦法,并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有望填補國內這一行業的空白。
同時,還將按照《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逐步放開低空飛行政策的要求,結合上海實際,研究制定通用航空飛行區域規劃。按照研究制定的相關管理辦法,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空中游覽項目擬先在上海郊區和海上開展試點。
言下之意,在上海市中心的后灘直升機空中游覽項目短時間內無法恢復運營。
通航產業真正起飛有待條件完善
“這是給‘外熱內冷’的通航產業潑了一盆冷水。很多地方政府現在對通用航空的發展已經很重視,但目前政策方面的一些局限并沒有實質性的突破。”上海一位通用航空專家表示,一旦允許突破政策瓶頸,通航產業將會被徹底激活。
有機構預測,至2020年我國需要通用飛機將超過10000架。2010年至2020年間我國通用航空飛機需求容量將達到1500億元。
此外,通用航空產業鏈條長、輻射廣,上游是通用航空裝備制造、通信導航等,中間是通用航空運營、飛行訓練、通用航空發動機及零部件制造、機場管理等,下游是飛機維修、航材租賃、人工增雨、航空旅游等。因此,所謂的1500億元僅是通用飛機的市場規模,按每單架飛機平均價格300萬元,產業拉動比例1∶10估算,上下游產業將帶動超萬億元的市場規模。
事實上,2010年,國務院、中央軍委就出臺了《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試圖逐步打開這個市場。但截至目前,我國低空空域改革試點只限于“兩大區、十小區”,即沈陽、廣州管制區,海南島、長春、廣州、唐山、西安、青島、杭州、寧波、昆明、重慶管制分區。
“這只是第一步,不是天空開放了就可以了。”浙江瀚星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負責人指出,低空開放還要建立在相關基礎設施齊全的基礎上,大量直升機、公務機飛行,需要有地面保障系統、通信導航系統、油料供應系統等一系列保障體系的支持,“現在這些基礎設施很多都還沒有,所以低空開放的技術條件還不夠,時機也還不成熟。”
此外,通航服務體系建設標準至今尚未建立。“現在的通用航空機場建設、管理,一直沿用運輸機場的標準,這就導致機場建設標準過高,建設審批流程長,驗收程序復雜,不利于通用航空的發展。”
事實上,不但通用航空機場使用的是運輸機場的建設標準,目前通用航空的運輸、監管等各個環節的法規都借用運輸航空的法規。
“這些都制約了通航產業的發展,等這些條件都完善了,那就是通航產業真正起飛的時候了。”通用航空專家透露,北京也將公布開放1000米以下空域的指導細則,預計今年通航相關系列政策將加快出臺。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