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齊聚安陽共謀通航發展 通用航空產業如何飛得更高
直升機在藍天上翱翔,滑翔傘在白云間綻放,安陽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上,這些亮麗的風景讓海內外的嘉賓驚嘆,也讓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再次成為關注的熱點。
通用航空產業面臨著哪些機遇,發展中存在什么樣的問題,我省通用航空產業將走向何方?5月25日,50多名專家學者在中國(安陽)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研討會上進行了多視角的研討。
“想飛就飛”有望變現實
“2014年,全國(通用航空)飛機增長量為333架,較上年增長20%,但飛行時間總數僅增長6.4%。這說明飛機買了,但還沒有飛起來,沒有派上用場。”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楊拴昌的一席話,引來與會嘉賓的一致贊同。
雖然眼下飛起來還不容易,但業內一致認為,空域開放的步伐正在加快且不可逆轉。從2012年開始,國家層面密集出臺一系列政策:簡化通航飛行審批程序、放寬私用飛行駕照獲取標準、下放通用機場建設核準權限……這些都釋放出明確的信號,通用航空產業有望進入快速發展期。
實際上,安陽近些年通用航空業的快速發展,正是得益于“想飛就飛”的低空開放優勢資源。1955年,國家體育總局設立安陽航校,使安陽擁有了4420平方公里、3000米以下的低空開放空域,常年可以飛行,還有固定的無線電頻率。依托這一資源優勢,安陽市航空運動、航空產業發展迅速,航空基礎設施、人才培養全面提升,2012年被民航總局確定為全國航空產業園區試點。
通用航空產業園建設需“降溫”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下,通用航空產業近年來變得“炙手可熱”,多地都提出建通用航空產業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航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高遠洋做了一份統計,截止到2013年,全國已經有超過100個縣級及以上城市開始建設或計劃建設通用航空產業園區或基地,將近80%的通用航空產業園都想搞通用航空制造業。
高遠洋認為,園區化是中國通用航空發展的“特色”,但不能走入誤區。在眼下,多建通用機場有利,
但盲目上馬通航產業園有害。因為目前我國的航空制造業產業規模偏小、自主創新不足、配套發展滯后,無法支撐過多的航空產業園。即使某些地方可以布局產業園,也要看條件,且要有差異化。通用航空產業園也未必一定建成工業園,可以建成航空小鎮或航空社區。
河南省民航發展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康省楨也提出,民間投資通用機場的熱情高漲,但因投資動機不同、定位不同,有些企業并未考慮地方經濟實力、旅游資源、空域問題等客觀情況,導致盲目或重復建設。他建議地方政府在尊重市場行為的同時,做好規劃指導,科學有序、集約、節約建設通用機場。
河南要再建13座通用機場
“我省的通用航空產業,整體上處于起步階段。”康省楨說,雖然我省的航空培訓、航空運動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但在通用航空研發制造、運營和基礎設施方面都比較薄弱。尤其是通用機場,目前僅有鄭州上街機場和安陽航校機場,尚未形成支撐通航運營的機場體系。
“飛機在天上飛,加油車在地上跑。”沒有機場,通用航空產業根本發展不起來。在去年12月發布的《河南省通用航空發展規劃(2014~2020)》中,我省在2020年前將新增13座以上通用機場,總數達到15座,與全省干線、支線機場相結合,初步形成覆蓋省轄市、部分重點縣及重要旅游景區的全省機場體系。
其中,安陽林州市、新鄉長垣縣、周口西華縣和駐馬店平輿縣4個通用機場,已經被批準建設,而鄭州登封市、焦作云臺山、鄭州中牟縣、開封蘭考縣、濮陽臺前縣、新鄉、鶴壁、漯河、許昌、三門峽、濟源等通用機場正在規劃建設中。
“按照目前的進展情況,新增13座通用機場肯定會提前實現。”康省楨說。
鏈接:通用航空是民用航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除軍事、警務、海關緝私飛行和公共航空運輸飛行以外的航空活動,包括工業、農業、林業、漁業、礦業、建筑業的作業飛行和公務、醫療衛生、搶險救災、氣象探測、遙感測繪、旅游觀光等方面的飛行活動。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