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重力的空間站,需要什么樣的無人機?
在全球范圍內,無人機每天以全新的方式幫助人們。我們用無人機能做很多事,例如雷鋒網曾報道過的援救被困洪水的災民,甚至有人用它來拍攝戶外色情片。但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真正找到一種能讓無人機在外太空正常運行的方法。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NASA)最近給黑客和工程師們安排了一個任務:設計出能在零重力環境下運行的無人機。
這是第四屆SpaceApps挑戰中的一項任務,這場黑客馬拉松活動呼吁利用NASA收集的數據,做出一些有創意的事,解決世界各地的問題。今年的獲獎者作品與零重力無人機設計問題有關,它設計了一個能對接、飛行、旋轉及步行(是的,能步行)的無人機Arachnobeea,能夠幫助宇航員完成空間站的各種任務。
設計一個零重力無人機的障礙之一,就是要讓漂浮在宇宙飛船的無人機具有定位功能,為了克服這個難題,Arachnobeea團隊在空間站內安裝了一個傳感器系統,當無人機在某個傳感器附近飛行或行走時,它就能馬上確定自己的位置。
另一個問題是如何讓無人機停止漂浮。任何看過太空影視作品的人都知道,太空中的一個物體如果不被控制也沒有綁安全帶,它將漫無目的地漂浮。使無人機停下來并拾起一個工具傳遞給繁忙的宇航員,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為此,團隊替Arachnobeea設計了四肢,這樣它就能抓住東西并能在不同表面著陸。
Arachnobeea項目主要是參考了NASA的SPHERES項目(下圖),自2003年以來,SPHERES項目已經攜帶了三個測試的自由飛行衛星登上國際空間站,衛星的大小和形狀像是一個色彩鮮艷的保齡球,主要用于測試零重力環境下的無人機和機器人技術,它們使用二氧化碳推進器移動,通過自身的超聲波信號、加速度計和陀螺儀定位。
Arachnobeea只是一個設計思路,但事實上NASA選擇它作為“最佳任務概念獎”獲得者是一個很好的暗示,即航天局很渴望這種技術。當我們最終要發送載人航天任務到火星時,如果沒有無人機作為助理,我們很可能不會送人類上去。
嗯,別想著拍照了,用無人機去更廣闊的地方,做更有意義的事吧。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