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市場成國內外航空租賃公司"必爭之地"
作為國際民航領域最具發展空間的市場之一,中國民航市場已成為了國內外航空租賃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
交銀租賃在上海自貿區設立的全資子公司-交銀航空航運金融租賃公司,自去年8月份獲得上海銀監局的批復以來,開業已經超過半年時間。
繼交銀租賃之后,招銀租賃、農銀租賃等多家金融租賃也被傳出積極申請設立自貿區內的專業子公司,但截至目前,還沒有第二家租賃公司子公司獲監管批準。
交銀租賃航空租賃部總經理李玲介紹,目前,子公司運營團隊與母公司合署。在航空租賃方面,新增飛機租賃業務基本交由子公司運作,同時已將交銀租賃的18家項目公司歸入子公司旗下,并通過自貿區子公司在愛爾蘭設立了項目公司。
“國內航空租賃業專業化經營是大勢所趨,將由前期發展主要靠利差盈利向通過資產管理來盈利轉型。”交銀租賃副總裁李如在第13屆中國航空金融年會上表示。
四種境外融資渠道
當海外市場達到一定規模,在海外市場的融資也成為航空租賃必不可少的一環。
交銀租賃航空租賃部副總經理高思翔表示,目前飛機租賃的融資渠道主要有四種,一是銀行貸款;二是借助國際資本市場發債;三是通過各國進出口信貸;四是通過資產證券化。
其中銀行貸款是最主要的融資方式,在境外的項目公司可以直接進行美元融資,成本比在國內低約0.5%-1%,在單體金額大、期限長的飛機租賃領域,是相對可觀的數字。
資產證券化則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種融資方式。在海外,ABS在飛機租賃行業應用非常普遍,但國內市場尚未將飛機租賃納入基礎資產。
主要因為國內ABS幣種單一,像飛機、船舶等資產主要以美元為主,國內ABS尚未開放美元幣種。另外,在國內做資產證券化成本偏高,相比之下,其他渠道融資成本更具有吸引力。
“國際市場的飛機租賃ABS對飛機機型、客戶分布、地域分布等要求均較高,交銀租賃正在探索中。”上述副總表示。
據了解,目前國內金融租賃公司還沒有在國際市場以飛機租賃作為基礎資產發行ABS的先例。
業務模式轉型
有數據統計,目前,中資飛機租賃公司約16家,截至2014年底,機隊規模共約1300架,2014年當年新增飛機300架左右,行業整體增速約30%。以交銀租賃為例,公司機隊規模已達到100架,另外還持有110架飛機訂單。
受市場需求影響,各租賃公司飛機租賃業務相對趨同,其中除民生租賃和興業租賃以公務機為主、中航租賃以通航飛機為主外,其余租賃公司均以干線飛機為主。
而在這16家公司中,銀行系公司占到11家。業務模式上,采用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者各半。
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國內利率市場化等影響,簡單的類信貸融資租賃業務,收益率呈下降趨勢。也驅使在飛機租賃業務上經營模式由融資租賃向經營租賃轉變。
“由融資租賃到經營租賃也是整個租賃行業的轉型方向。首先,經營租賃業務基于物權,不存在本金信用風險,當承租人違約,只需確保及時收回租賃物即可。另外,經營租賃資產具有保值增值性,在經營周期中,能夠抵御利率波動對盈利的影響。”某大型租賃公司高層表示。飛機租賃則是最適合進行經營租賃的資產之一。
據了解,目前以融資租賃為主的招銀租賃、建信租賃已開始擴大經營租賃業務規模。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