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庫打造“亞洲通航之都” 重大項目助通航產業集聚
2009年初以來,法庫以超前的眼光和膽識,弘揚“爭第一、創唯一”的法庫精神,敢為人先,搶抓國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先機,依托母城沈陽優勢,率先在全省搶占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制高點。
短短六年時間,法庫通航產業就走出了一條集制造研發、運營培訓、綜合配套于一體的通航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法庫,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空域條件,有規劃面積68平方公里的通用航空產業基地,有東北首個正式開放使用的通用航空機場,有連續三年成功舉辦國際飛行大會成功經驗,有“亞洲航空特技飛行運動聯合會”(簡稱“亞航聯”)國際性組織。
“亞洲通航之都”——沈陽法庫牽手“世界航空之都”——美國威奇托市,開設了“威奇托市中國航空代表處沈陽分部”,在航空供應鏈、教育與培訓、保養與維修、管理與運營、航空金融服務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法庫通航產業基地,不斷吸引大批通用航空企業入駐,美國塞斯納、派泊,澳大利亞海鳥,俄羅斯水陸兩棲飛機be-103等10余款世界頂級機型紛紛落戶;聯航神燕飛機制造、遼寧通飛運營、億家直升機運營等重點項目運營良好。隨著國內外通航產業億元大項目在此集聚,法庫全力打造“亞洲通航之都”。
重大項目助通航產業“井噴式”集聚
敢為人先,看準時機,乘勢而上,這樣才能聚沙成塔,囊螢成炬。在沈陽法庫崛起的通用航空產業基地,瞄準的正是全產業鏈和高附加值。六年來,通過強力開展項目招商活動,國內外一批知名通航企業及機型紛紛落戶,現已開工建設和投入運營的項目資金總和近20億元,7個國家17款世界頂級機型成功落戶法庫。
中國最大的生產螺旋槳通用飛機單體建設項目10月份即將達到組裝生產條件,年末復裝整機10架,2016年實現量產整機100架,2020年實現量產整機500架。屆時,將成為全國乃至亞洲最大的通用飛機整機生產基地。
東北首個民營甲類通航運營項目已投入使用,并獲得民航甲類運行審定資質。目前已開展飛行員私照培訓招生、航空俱樂部會員招募、人工增雨、電力巡線、護林防火等全產業鏈條通航運營業務。
中國首款自主研發新能源電動飛機是目前世界首款取得民航適航許可的電動飛機,預計3年內實現年總裝飛機100架。飛行員培訓中心項目正式運營,有望成為中國最大的輕型運動飛行駕照培訓基地。
東北地區最大的民營直升機運營項目引進世界著名品牌法國歐直7座直升機總裝生產線,開通以財湖機場為總部基地輻射長三角、廣西及海南的空中旅游飛行網絡。
國內第一家民營水陸飛機項目引進了俄羅斯水陸兩棲飛機Be-103等系列機型生產技術,下步將在基地開展組裝生產和航空旅游等業務。
國內最大的通航綜合類運營項目建設集固定翼飛機生產、直升機培訓等為一體的綜合類通航基地,并利用組裝生產的機型開展醫療救護、城市消防、農林作業等業務,計劃年底前投入運營。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北方科技學院新校區建設項目已完成簽約及地塊位置選定。該項目建成后,學院將開辦門類齊全的通用航空專業,為東北地區通航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在發展通用航空產業重大項目的同時,法庫還將建設國內專業的東北航空紀念館,全方位橫縱向展示東北抗日歷史及中國空軍發展歷程等,傾力打造東北航空文化。
飛行大會彰顯品牌力量
“南有珠海航展、北有法庫飛行大會”。2012年起,法庫連續成功舉辦了三屆國際飛行大會,法庫飛行大會品牌已在國內外叫響,成為一張靚麗的“沈陽時尚名片”,奠定了在全國的領先地位。
據不完全統計,前三屆沈陽法庫國際飛行大會吸引觀眾總人數達到100多萬人次,眾多航空企業人士、航空領域專家及專業采購商到現場參觀洽談。來自中國、意大利、美國、俄羅斯、瑞士、立陶宛等多個國家的表演隊進行了精彩絕倫的特技表演,同時完成投資和交易額達到100多億元。
今年,“第四屆沈陽法庫國際飛行大會暨2015中國沈陽國際航空博覽會”將于8月20日—23日在沈陽法庫財湖機場舉行。屆時,將進行國際一流水平的特技飛行表演、航空器展示、飛行體驗等,還將結合“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及中國傳統節日“七夕情人節”舉辦歷史航空展、空中婚禮等各項主題活動,成為航空企業界、體育運動界人士和攝影愛好者、旅游觀光者們的一次盛會。
伴隨著通航產業的發展,助推法庫旅游業、服務業、地產業乘勢而上。為了進一步提高接待能力,法庫通航基地還將開發建設集通航俱樂部、商業步行街、商務酒店、會展中心、航空旅游等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項目。
今天的法庫,已成為全國第一個低空空域航空服務站試點、全國首家投入運營的國家空管委通用航空飛行服務站試點、中國最具投資價值通航產業園區、遼寧省通用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
從“雛鷹”到“大鵬”,法庫通航產業發展一路高歌猛進。相信隨著國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化,“亞洲通航之都”法庫將繼續唱響沈陽新興產業新篇章,引領中國乃至亞洲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