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野心勃勃的中國無人機之城
無人機。
五月底的一個傍晚,在高樓林立的深圳商業區,突然傳來一陣刺耳的“嗡嗡嗡”的聲音。一架無人機在空中飛過,奇怪而又刺耳的聲音飄蕩在逐漸暗下來的夜空中。
它時而上升時而下降,時而疾飛時而又停下來,最后盤旋在我頭頂上。那一刻我感到一絲的怪異和不安。附近還有好幾架無人機在亂飛。那些有著黑色機身和神秘外表的無人機屬于DJI(大疆創新)公司,一家來自廣東的無人機制造行業里的領軍公司,大約生產了世界上60%的無人機。在我拜訪他們公司時,DJI的工程師正在試飛他們最新的無人機。
第一次來到深圳的人會被這些到處亂飛發出奇怪聲音的機器震驚,而對于這邊的居民來說,它們早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DJI的辦公室坐落在深圳市中心的一棟高層建筑中。來到14樓,我進入了這家無人機制造公司的美麗新世界。
從墻壁到家具再到地面,辦公室里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白色的。展示區域里展示著包括公司支柱產品Phantom無人機在內的一系列產品。
一名女接待員穿著跟公司其他員工一樣印有DJI大商標的T恤衫,休閑而自豪。
不像其他中國公司的辦公室,DJI的辦公室看上去一點都不老派。辦公室的設計體現出公司的自信,像是在傳達這樣一條信息,“我們不是一般的無人機制造公司”。DJI對于自己作為無人機及其他商品的頂級制造商的外在形象是非常嚴肅認真的。
直到幾年前,臨近香港的深圳還是以“世界工廠”之名為外界所知,制造并出口了包括電腦和手機在內的大量電子商品。
從1980年代開始,隨著深圳經濟特區的成立,大批來自中國農村的農民工涌進這座城市。剛開始有許多的游行示威和勞工糾紛,但深圳這座城市的地貌、氣氛、以及居民的意識在過去幾十年中都發生了迅猛的轉變,并仍將以驚人的速度繼續變化。
蔡忠雄(音譯),35歲的工程師,來自于深圳另一家離DJI總部只有幾十米遠的無人機制造公司SmartdroneUAV(智能無人機),他說他100%確定他的公司將會在未來主宰無人機市場。據他介紹,無人機行業還正處于它的嬰兒期。他并不承認DJI是行業的領軍公司。
40歲的企業家EdwardJin在去年10月份成立了這家名為Smartdrone的無人機公司,他同時也是航模制造公司Art-Tech(艾特航空)的創始人和前任擁有者。Jin在賣了航模制造公司之后緊接著創立了無人機公司。
由于有之前航模制造的底子,Smartdrone無人機最大的創新在于幾乎能在任何地方垂直起降,并且能夠在飛行過程中變形成為更具流線型的飛機造型,這使得它比競爭對手的無人機多了200%的巡航距離。
Smartdrone現在有50名員工,正以極快的速度開展無人機的研究和開發。他們表示今年年底產品就能面市,并希望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讓公司上市。
像Smartdrone這樣的無人機公司正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深圳這塊土地上。在高科技企業集中并以無人機產業聞名世界的深圳南山區,現在約有200家公司在做無人機的生意。
然而,無人機生意的真正“起飛”還需要花上一段時間。據報道,200家公司當中現在能拿出可以進入市場的無人機的只有10家左右,其余的都還在準備過程中。
深圳是如何成為無人機發展中心的?據Jin介紹,有以下三個主要理由。
首先,深圳這些公司已有的技術能夠幫助無人機公司在很短的時間內研發和制造出無人機。
早期許多無人機的形狀類似飛機,都用于軍事目的。隨后擁有四個或更多軸、并且能夠朝各個方向飛行的多軸無人機得到發展,使得用于航拍等民用的無人機變得越來越流行。
其實無人機和智能手機共享著許多部件。所以DJI在2006成立也并不是一個巧合,就在那時,智能手機的大規模生產才走上正軌。比如,無人機的控制單元看起來就非常像智能手機。
一個控制單元包括加速感應器、陀螺儀、以及感應運動、傾斜和方向的羅盤,這些通通都通過一臺微型電腦進行控制。智能手機也都包含這些部件,唯一的不同是,無人機的微型電腦發出的是控制螺旋槳轉動的指令。
另一個無人機和智能手機共享的特性是,它們都依賴于通信網路基礎設施來進行追蹤定位。無人機的操作員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特殊的控制器來導航飛機,通過GPS和Wi-Fi來確定無人機的位置。操作員能隨時隨地設置飛行終點,操縱視頻攝影,以及觀看從無人機發回的圖像。
深圳發展無人機產業有明顯的優勢。
深圳是電腦和手機生產的大本營,有許多零件制造商不僅能提供高質量的零件,還能提供最終的成品。一家無人機公司制造一架無人機需要從當地獲得大約2000到3000個零件。Jin注意到這對于急著想把無人機推向商業市場的開發者來說是個明顯優勢。
深圳的第二個優勢是它有一批數量龐大的工程師。2013年底,深圳市政府意識到依靠廉價勞動力帶來經濟增長的局限性,提出了推動無人機產業成為城市核心產業的計劃。
與之同時進行的是,深圳市政府向高等學府從事飛行器相關研究的機構拋出橄欖枝,比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研究機構,希望能招募和培訓來自全國各地的頂尖研究人員和工程師。這樣的努力終于獲得回報,這些研究機構現在正向深圳的無人機公司輸送各種各樣的優秀人才。深圳市政府同樣為無人機公司提供了多種優惠和補貼。
深圳無人機產業的另一個優勢是靠近亞洲金融中心香港。這使得這些無人機開發者能夠更方便地為項目籌集資金。
所有這些優惠和優勢吸引了像DJI這樣的無人機公司來到深圳,使得它們能在無人機市場上大放異彩。
對一般的用戶來說,無人機行業的劇烈競爭使得無人機的價格下降得很快,并且整個市場還在不斷擴大。無人機的技術發展非常快,現在誰也無法猜測哪家公司將來會統治無人機市場。
航天航空和國防研究機構TealGroup的2014年市場調查報告預測,國防和民用領域在無人機上的花費會在下個十年翻一番。
然而,培養一個健康的無人機市場并不那么容易。從以往的經驗來看,中國的制造商們會蜂擁進入一個有前景的行業,他們通過讓產品充斥市場或非法復制專利技術,使得原本很有利潤的產品變得毫無利潤可言,引發市場混亂并削弱價格戰的力量。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