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航空產業:利用機制創新 搶占“民機”市場
陜西聚集著中國航空產業1/4的專業人員,創造著中國航空工業近1/3的總產值。然而,這些優勢大部分體現在“軍機”產品上,未來,我國民用飛機的市場商機無限,陜西如何借助原有優勢,在民用飛機領域實現追趕超越呢?
莫斯科時間5月8號,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俄羅斯期間,西咸新區與俄羅斯聯合航空制造集團公司、蘇霍伊商用飛機公司、中俄投資基金在莫斯科簽訂了“中俄蘇霍伊商用飛機項目”協議,雙方計劃在陜西建設俄羅斯商用飛機運營中心。5月21號,“意大利航空航天企業協會中國中心”也落戶西咸新區空港新城。
意大利航空航天企業協會主席 Andrea Spiriti(安德魯):將在空港新城合作建立中意航空谷項目,雙方在航空技術交流、企業項目引進、國際市場開拓、國際貿易等方面展開廣泛的交流與合作。
一個月內兩個國家與陜西牽手航空產業,看中的正是我省的航空實力。據統計,我國航空產業1/4的專業人員在陜西,陜西創造了全國航空工業將近1/3的總產值。
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時指出,陜西要充分利用工業體系完整、科教綜合實力強、產業集聚度高的條件,發揮在裝備制造業上形成的競爭優勢,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和航空產業基地。
評論員 康明:有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5年,我國每年采購民航飛機超過300架。然而,我國民航飛機中的干線飛機清一色都是國外進口的。和中國航空產業發展一樣,我們陜西的民機生產起步晚、規模小。近兩年,盯上民用飛機這塊蛋糕的,除了成都、沈陽、哈爾濱這些老航空基地以外,還有天津、珠海這些新興對手。再說兩件事,中國商用飛機總部落戶到了上海,空客A320總裝線在天津投產,這兩個大項目一下子就帶動了上海、天津兩地民用飛機的總產值。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我們陜西怎樣利用“軍機”研發生產上優勢的來搶占“民機”市場呢?
這兩天,在中航飛機西安民機有限責任公司,新舟700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剛剛結束,有望在2017年實現首飛。新舟700在產品創新的同時,也在探索“軍民結合”的新機制。承擔項目的中航飛機西安民機有限責任公司是由中航工業集團和陜西航空產業發展集團共同出資組建,
中航飛機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陳付生:(成立)中航飛機民機公司,這個就是我們利用已經擁有的航空技術和產業資源,進一步做大做強民機制造業的一個非常好的舉措。
智庫觀點
產業經濟專家 西安渭北工業區開發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 金乾生:堅持軍民融合,按照產業鏈構建,集群化發展。在軍機上研發的時候國家會給大量資金支持,形成的技術我就會轉移到民機上去,我就可以從民機上回收投資,同時節省民機的研發費用。
產業經濟專家 西安渭北工業區開發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 金乾生:民營企業如何進入航空,進來以后做什么,其實很重要的一點是進產業鏈,包括還有服務配套,這些都是項目。
省國防科工辦主任 原忠德:在融資、籌資,包括咱們一些民營企業發揮他們的資金,包括機制靈活優勢,參與航空產業發展方面,像組建一些基金,或者像參與一些項目的建設。有益形成我們推動產業的一些抓手,這樣就有利于更好地推進全省航空產業整體的發展。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