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應“埋頭干”搶抓通航發展機遇
未來,開著自家的飛機上班也許不是夢想。昨天,華創會舉辦全球華人航空產業論壇暨第六屆田長霖論壇,為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把脈。
美華航太工程師協會理事長柳建夏居住在洛杉磯,他回顧了通用航空產業的過去,并暢想了未來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前景:將來城市的空中交通將被充分利用,人們可以開著自家的飛機去上班,利用社區的道路作為跑道進行起飛,“空中汽車”將會在今后的交通發展中受到青睞。
前景很美好,但現場也有人提出,通用航空產業是個“燒錢”的領域。武漢如何在這個領域搶得先機?中國航空學會常務理事張聚恩表示,地方通航產業的發展吆喝臨空經濟開發區的發展統籌安排。
武漢已具備無人機整機生產能力,航空服務業正在興起,航空維修、部附件維修和零部件制造初步形成產業特色。全市航空工業總產值已超過50億元。
“武漢處于通航產業發展時期”,華中科技大學航空專家李仁府說道,武漢具有地理優勢,在運輸、旅游、勘測等領域都具備發展前景,同時還有人才、政策、資金上的優勢。他提醒,在目前低空領域還未開放的情況下,武漢發展通航產業應該“埋頭干”,比如出臺如稅收減免的政策鼓勵通航企業發展,培育市場環境,并嘗試制定低空領域通航的地方標準,同時培育通航領域專業人才。默默積蓄能量的同時,等待低空領域開放的機會。
李仁府還透露,目前華中科技大學正在籌建航空航天學院,將涵蓋飛機設計、制造、空管等專業,預計明年啟動招生,為武漢發展通航產業提供人才支撐。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