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通用航空,如何飛出加速度?
近期,一架由上海興龍航空公司購置的空客直升機EC120將飛抵溫州,并計劃在溫長期從事航空旅游、醫療救治等運營作業,興龍航空也將由此成為較早進入溫州通用航空市場的先鋒。
隨著我國低空空域管理體制的逐步松綁,此前尚屬空白的溫州通航市場顯露出巨大商機。為搶抓機遇,我市把通用航空產業作為新興戰略產業之一加以培育扶持,力爭到2030年,把溫州打造成全國通用航空運營和服務的示范城市,實現通航產業千億元發展目標,溫州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正迎來“黃金機遇期”。
民資搶灘通航市場
2015年的新年第一天,一架直升機從永嘉書院起飛,游客們第一次從空中領略楠溪江美景。
飛機的主人,是四川溫州商會副會長李興猛。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溫州市興龍航空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從組建通用航空公司,到回鄉投資通航產業,再到他的公司入駐高新區溫州通航大廈,李興猛的家鄉通航夢,正一步步照進現實。
去年,興龍航空選址永嘉三江北岙投資興龍航空城(暫名),建設通用機場,希望能在航空旅游、公安警務、醫療救護、森林消防等多個領域開拓業務。
李興猛無疑是位捷足先登者,其膽大包天的背后是溫州潛在的巨大通航市場。
溫州靠山臨海、人口眾多,一直以來在環境監測、海洋維權、國土勘察、海上搜救、森林防護、高樓消防、救災醫療和警務防衛等方面需求迫切。同時,溫州是連接長三角和海西區的節點城市,是對臺經貿合作緊密區域,也是我國東海油田開發的后方服務基地。據初步統計,我市空域輻射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輻射人口達2000萬人;目前溫州擁有私人飛機20多架,正在預訂超過30架,處于全國領先,溫州發展通用航空市場條件已成熟。
隨著國家低空空域開放管理的不斷松綁,溫商試水通用航空市場正風生水起。除了興龍航空外,吉祥航空、中歐通用航空公司、上海啟德通用航空、新疆天山通用航空等均由溫商參與投資或控股。溫州人膽大包天的創新精神,使得溫州民營企業家在涉足通用航空產業方面一直走在全省、全國前列。
今年5月份,我市十大通航項目正式簽約,總投資共計260億元。一個個大項目的簽約落地,讓溫州通用航空產業有了起飛的“兩翼”。
產業布局“一區兩園多點”
今年5月19日,在溫州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歷程中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這一天,溫州通用航空基地正式啟動建設。擬在溫州機場附近新建一條長2100米、寬45米通用航空專用跑道和有關配套設施,這是一條能夠起降全球各類通用飛機的通航跑道,該優勢目前在全國少有,溫州通用航空由此拉開起飛序幕。
通用航空能給溫州帶來多大的產業蛋糕?據了解,溫州與通航制造相關的電工電器、汽摩配、泵閥、不銹鋼、模具、新材料等行業十分發達,已形成較為成熟的裝備制造業體系,依托各大通航產業基地,對眾多民營企業拉動效應將不可估量。權威部門測算,到2030年溫州通用航空飛行運營及保障服務市場需求將達到500億元,通航制造帶來的市場份額將達200億元,通用航空關聯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00億元,溫州的通航產業總產值將在千億元。
通用航空由此被溫州賦予成為“核心增長極”重任,被納入“五一○產業培育提升工程”。為此,溫州形成“一區兩園多點”,總用地面積達20000畝的通用航空產業布局,全力打造涉及基礎、制造、培訓、運營、維護等通航全產業鏈。
按照市通航辦負責人的話說,規劃特色通航產業園區,就是希望溫州眾多傳統的制造業搭乘通航的“順風車”實現轉型升級,這也是我市發展通用航空的一大使命。
“五個一”助力通航加速飛
盡管發展通航產業有許多短板需要補,但并沒有磨滅溫州人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熱情。
今年初,我市出臺了中長期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規劃。除了通用航空制造業外,我市還將在通航運營和服務及航空小鎮、航空會展、航空金融保險等關聯產業發力。
藍圖繪就,具體路徑怎么走?今年7月1日至10日,我市通用航空考察團帶著求解“溫州通用航空發展目標和方向”命題,赴加拿大、美國、日本交流學習。其間,代表團的一個深刻感悟是,實現通用航空“飛在溫州”“學在溫州”“玩在溫州”完全可行。
比如溫哥華、維多利亞水上機場建在市區的海灣內湖,連片建設了棧橋式碼頭供水上飛機停靠,每天有水上飛機固定航班,以維多利亞水上機場為中心,飛行周邊城市、重要旅游景區等;在列治文市郊區,也建有水上飛機起降場,這里有藍里飛行培訓學校,也是當地飛行愛好者集結地,有機庫、維修車間及配件倉庫。
借鑒國外先進的做法,代表團備受鼓舞,提出了建設水上機場和龍灣機場通航基地、打造航空飛行培訓基地、引進航空組裝制造業、謀劃通航小鎮等任務和目標,具體通過抓“五個一”工程,即全力打造一張通用機場網、快速建立一個航空應急救援體系、著手創建一個通航服務業集聚區、跟進發展一個通航制造新產業、積極建設一個通航人才培育基地來補齊當前我市通用航空產業鏈中缺失的商務、維護、培訓和空中旅游等環節,為我市通航產業快速發展打下基礎。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 上一篇:廣州首架租賃飛機在空港經濟區交付
- 下一篇:貴州首個通用航空實訓基地在獨山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