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占藍天, 江蘇通用航空起飛
自己考飛機駕照翱翔藍天、直升機上舉行婚禮、無人機噴灑農藥……這些“小”飛機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普通人生活中。10月16日,在陜西舉行的“2015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上,江蘇通用航空軍團首次亮相。記者采訪中注意到,面對蓬勃發展的通用航空,江蘇雖然與第一軍團存在差距,但憑借雄厚的制造業水平和發達的經濟環境,江蘇通用航空正在快速起飛,未來將飛得更高。
未來布局43個通用機場
比起民用航空客機、貨機,通用航空采用的飛行器體量普遍偏小,但科技含量一點不低。通用航空是指軍用航空和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所有航空活動,包括從事工業、農業、林業、漁業和建筑業的作業飛行以及醫療衛生、搶險救災、氣象探測、海洋監測、科學實驗、教育訓練、文化體育等方面的飛行。
通用航空的發展勢頭到底有多猛?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王志清向記者報出這樣一組數據:截至目前,中國共有航空企業268家,較2009年的103家增幅達160%,在冊通用航空器達2210架。記者注意到,大會現場不僅“中國制造”元素豐富,還有來自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法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600余家航空企業攜120余架飛行器參展。
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汪祝君告訴記者,此次是江蘇通用航空史上最大規模的組團亮相。截至去年底,全省通用航空企事業單位8家,已批準籌建的企業有10家,申請籌建的企業2家。2014年,全省各通用航空企事業單位完成飛行小時4708小時,飛行架次1.3萬架次。在各類通用航空作業中,飛行培訓、探礦攝影、農林飛行分別占46.1%、19.8%、22.7%。通用航空飛行器數量為26架,較上年增加2架。
汪祝君透露,未來江蘇將規劃建設43個通用機場,憑借先進的技術密集型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形成涵蓋航空運輸、航空器研發、通航運營等較為完備的航空產業鏈。
在國際通用航空市場頻“發聲”
“2017年,我們的商務機年產量可達48架,宜興將建專門的通用機場。”道尼爾海翼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玉海說,“飛機既可以商務出行、也可以提供海陸救援。今年6月,飛機在奧地利展出,至今已飛行1000多個小時。目前已經與5家公司簽訂正式認購合同,和80多家公司達成購買意向。”
劉玉海坦言,中國通用航空事業正處于初創期向發展期轉變的階段,仍落后于美國、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等“通航強國”。具體來說,中國的私人飛機只有1000多架,而美國高達23萬架,巴西也有2萬多架。
江蘇的通用航空雖然起步較晚,但近兩年增速很快。如成立于2013年的常州航空產業園目前已經有新譽宇航、北京通用航空、威翔航空科技、上海宇培倉儲物流等多家知名航空企業進駐,主要發展通用航空制造,大型飛機改裝、裝飾、維修及配套服務,以保稅、電商、冷鏈為主導的特色空港物流業。國內第一家民營企業對國外整機制造企業進行全資收購的艾雷奧特(江蘇)飛機工業有限公司在此次航展上大有收獲,董事長馬海兵告訴記者,甘肅和西安通航訂購了共計60架“建湖飛機”。
“小飛機”滿天飛還需打破瓶頸
2012年7月,國務院正式發布的《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積極發展私人飛行、公務飛行等新興通用航空服務,加快把通用航空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而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發展通用航空已經成為業內外共識,但目前國內低空空域沒有放開,成為發展的頭道“攔路虎”。
“由于國內空域實行管制,低空不能隨便飛。比如一架私人飛機,想飛,至少需要提前一周申請。現在即使建了通用機場,飛機也不能隨便飛。要發展通用航空,飛機不能只在機場里打轉轉,要進行點對點飛行,有航線。從利潤上看,整機制造并不高,培訓、旅游等相關服務效益更高。”業內專家坦言。
去美國,3個月,33萬元人民幣,考個飛機私人駕照,有人報名嗎?答案是肯定的。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還有不少人去美國培訓,考更高級別的商照,費用也漲至65萬元,學習時間一年半。華飛航空發展集團(江蘇)有限公司國際事務部經理朱彥穎道出了出國考飛機駕照的“無奈”:在國內累積到要求的飛行時間很難,教學人員也很缺乏,比起美國,國內考飛機駕照反而更貴。很多想考的人只能被迫出國。
據了解,近年來,由于具有體積小、安全性高、使用方便等特點,民用無人機在農林作物藥物噴灑、電力線路巡視、地震災情評估、航拍航測、海陸資源勘探、物流、廣告以及媒體等領域都迎來了廣泛的應用熱潮,部分傳統通航作業已被民用無人機所代替。中國民航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由于無人機作業增長,去年傳統作業航空約占通用航空總飛行量的14%,較上年下降4個百分點。
汪祝君坦言,隨著國家低空領域的逐漸開放,通用航空會迎來爆發式增長,江蘇未來將進行通用機場布點,打造航空平臺,推動航空地方立法,建立通用航空發展專項資金。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