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后國民年均乘機或達0.5次 通用航空需求大但缺機場
“十三五”期間,我國民用航空業仍將保持較快速度發展。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10月20日從“2015上海民用航空產業園區發展論壇”上了解到,到2020年,我國居民年均乘機次數有望由目前的0.3次增長為0.5次,國內旅游人數將達到每年64億人次,年均增長10%以上。對于處于起步階段的通用航空業,專家建議將其納入戰略規劃。
2020年國內旅游人數將達到64億人次
根據《2014 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2014年,全行業完成旅客運輸量39195萬人次,比上一年增加10.7%。
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亮認為,未來民航業仍將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到2020年,我國居民年均乘機次數有望由目前的0.3次增長為0.5次;國內旅游人數將達到每年64億人次,年均增長10%以上。年出入境總人數將達到7.5億人,其中航空出行量在1.5億人次以上。未來5年全球民航飛行員和維修技師等專業人才的需求占比也將是最大的。
他認為,目前,我國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比只有38%,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60.6%)和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50%)。十三五期間,第三產業占比將由2010年44%增加到2020年的55%,戰略新興產業將占到GDP的15%。產業結構調整為民航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同時,航空服務產業由于具有高技術產業和服務產業的綜合優勢。“在‘十三五’期間將成為帶動關聯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相比普通的服務產業更具投資潛力和發展前景。”
通用航空需求量大但缺少機場
近年來,國內通用航空發展熱潮持續升溫。所謂通用航空,是指飛機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上海青浦出口加工區、民用航空青浦園區總經理徐農透露,至2014年底,我國擁有通用航空企業239家,同比增幅26.5%。 預計到2020年,我國通用航空作業飛機將超過5000架,航空租賃市場需求也將不斷增大。
關于通用航空的發展,涉及到通用航空機場的建設。上海交通大學先進技術與裝備研究院副院長肖剛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大陸地區還沒有市場化的配套完善的通用航空機場。“
目前的通用航空機場,主要是用于農業、救援或其它特殊作業,主要為有關行業服務,還有更多的只是臨時起降點,而為高端的旅游觀光或總部基地、公務機服務的通用機場尚未真正建立起來。”
他表示,通用機場建設也是上海通用航空發展的瓶頸之一,他建議上海應結合國際化大都市的發展需求,將通用航空產業納入戰略規劃。
民用航空業已列入青浦區支柱產業
利用毗鄰虹橋機場的區位優勢,上海青浦區將民用航空產業列入區支柱產業,并建立了總規劃面積5.2平方公里的民用航空產業園。澎湃新聞記者從此次論壇上獲悉,青浦區關于加快民用航空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已經明確,不日將發布實施。
據徐農介紹,航空維修、航空服務、航空培訓和航空物流是青浦園區的發展重點。目前園區內已有上海普惠飛機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東航技術應用研發中心、法荷航空附件服務(上海)有限公司等入駐。(來源:浦江頭條)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