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浦民航產業園區發展漸入佳境
上海民用航空產業發展目前已呈現出“航空運輸業+航空制造業”兩翼齊飛的現狀,作為亞太乃至國際的航空樞紐,又是我國民用飛機的研發、生產基地,上海正在成為我國民用航空產業發展的核心基地和世界民用航空產業發展的重要城市。而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上海民用航空青浦園區正在逐漸擔當起國際民用航空產業集聚區的重任,推動上海盡快融入國際航空產業鏈。
青浦民航產業園區的“千億級”目標
上海民用航空青浦園區是2011年啟動開發,2012年10月15日獲得上海市經信委授予“上海市爭創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民用航空·青浦園區)”稱號,2013年10月8日獲頒上海市商務委市級外貿基地稱號,園區在此基礎上完成產業規劃編制,明確將航空維修、航空培訓、航材物流、航空服務以及通用航空等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加快建成集航空研發、制造、應用、服務于一體的民用航空產業園區。根據園區中長期產能設計,目標2020年達到300億元,2035年突破千億元大關。
青浦與江蘇、浙江接壤,是上海與長三角的重要交通節點,而民用航空青浦園區距離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僅8公里距離,在地理位置上可謂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性。民航青浦園區開發主導園區--青浦出口加工區總規劃面積17.36平方公里,包括功能區和產業區兩部分,民航產業園便位于青浦出口加工區功能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里的3平方公里以及產業區發展用地2.2平方公里,共計5.2平方公里。
據上海民用航空青浦園區、上海青浦出口加工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徐農介紹,航空產業發展一直是上海市青浦區政府和青浦園區的工作重點,目前航空產業發展已經與會展、物流、北斗等產業并列為青浦四大支柱產業平臺之一。青浦區委區政府正在牽頭組成青浦民用航空產業發展領導小組,青浦民用航空企業聯合會也正在籌備,而青浦區關于加快民用航空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也將盡快出爐,其中針對園區重點發展的航空維修、培訓、服務、物流以及通用航空等方向都給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
“四位一體”延長民航產業服務鏈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民航年均增長17.6%,遠遠高于其他交通運輸方式。隨著我國民航機隊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發動機維修市場的未來將一片光明。
作為窄體客機常用的發動機,CFM56型發動機主要配備在波音737、空中客車A320飛機以及一些支線飛機上,率先入駐青浦民航產業園區的上海普惠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就是以維修CFM56型發動機為主要業務。2007年11月,全球最大的發動機制造商之一的普惠公司與東航合資的維修項目落戶青浦;2009年9月,上海普惠維修飛機發動機維修公司正式投產,投產當年只維修了一臺CFM56型系列發動機。不過,上海普惠在短短數年間的發展可謂異常迅猛,年產值去年已經達到20億人民幣,2014年還獲允開發航空發動機再制造業務,既拓展了循環化經濟領域又減輕了企業的成本負擔,被借鑒成為上海自貿區經驗得以推廣。
今年年中,美國普惠與東航協商共同增資引進V2500發動機項目,預計兩年后完成建設投入運營,基本實現對現役干線客機主力機型發動機維修能力全覆蓋,增加每年250臺發動機維修產能,屆時上海普惠維修總能力將達到550臺,產能規模達到90億元人民幣。下一步,上海普惠還計劃利用發動機市場信息資源開展發動機銷售、租賃等業務,積極向成為集發動機大修、工程服務、機隊管理、零部件修理為一體的集成服務商轉變,達到世界級發動機維修中心管理水平。
上海普惠的成功模式在未來兩三年內將推廣至整個航空附件維修產業,上海霍尼韋爾東聯航空機輪剎車大修工程有限公司、主營航電維修的上海柯林斯航空維修服務有限公司以及從事航空機載電子設備和附件修理的上海滬特航空技術有限公司等合資維修企業也將陸續進入園區。
與此同時,諸如法荷航集團在遠東地區的首個航空維修子公司--法荷航航空附件服務(上海)有限公司也在青浦航空產業園區穩步增長,2013年年底才開始運營,目前業務已經覆蓋國內數家航企,還籌劃著在目前的航電設備維修基礎上加速引進國外先進航空維修能力,拓展業務和規模。
航空維修是青浦民航產業園區四大板塊中最重要的一塊,航空培訓、航空物流與航空服務的共同發展,“四位一體”使得上海民航產業鏈得以延伸。被冠以“東航大學”之稱的東航應用技術研發中心總投資超過50億元,已于2013年12月25日開工建設,預計明年將完工投用,未來這里將是一座培訓飛行、機務、維修、地勤等人員的人才基地,將承擔“研、產、學、用”全生命產業鏈研發應用基地的重擔。在航空服務領域,青浦民航產業園區也已經吸引了一批人才輸送、飛行員證照服務等企業的入駐。
另外,由于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國內快遞業幾大巨頭總部都落戶青浦。徐農告訴記者,園區將配合上海整體規劃,致力于打造空、鐵、陸、港聯運的綜合現代物流樞紐及華東地區航材物流中心。
“貼身服務”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加速
近年來,我國的通用航空產業高速發展,國家支持力度不斷增加,發展通用航空產業也是作為十三五的新增長點,青浦正在探索新常態下的產業轉型發展,此大背景下,通用航空產業紛紛進軍青浦民航產業園區。據了解,已有通航服務公司和研發生產企業落戶。
籌建中的上海嘯翔通用航空服務公司計劃開展飛行培訓、航空器代管、選型以及采購咨詢服務,航空器和航材銷售代理、維修服務等業務,他們代理法國Cabri G2輕型直升機在國內的銷售業務,已經有數十架的銷售訂單。同時他們在上海備案了首個直升機C類起降點,以后直升機培訓以及航空愛好者活動都可在青浦進行。此外,入駐青浦航空產業園區的上海奧科賽飛機有限公司則是一家集飛機研發和生產為一體的私營股份制有限責任公司,公司獨立研發的風翎號水陸兩棲輕型運動飛機榮獲2014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優秀工業設計獎,采用全碳纖維先進復合材料工藝制造,可在陸地、水面、草地和雪地等特殊地形起降。
據徐農介紹,園區在積極引進優質項目的同時,也十分關注為入駐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切實解決企業需求,激發企業活力,助力企業成長。譬如,在嘯翔通航開展直升機飛行伊始,了解到起降點附近的電力線纜對飛行安全造成一定隱患,園區領導迅速組織相關科室協調安排與電力公司充分溝通,制定工程計劃,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線纜入地工作,保障了通航業務的順利開展。像這樣的“貼身服務”的事情還有很多,民航產業企業選擇青浦園區就是選擇了安心。
民航產業布局“上海模式”的重要意義
如今,上海民用航空產業發展已呈現出“航空運輸業+航空制造業”兩翼齊飛的“上海模式”,在產業布局方面,上海經過近幾年突飛猛進的發展,目前已經形成張江南部(飛機設計研發)、祝橋東部(大飛機總裝)、紫竹園區(國產飛機客服、航電等)、臨港產業區(發動機研制、飛機租賃等)、寶山大場(ARJ21總裝)、虹橋機場、浦東機場、青浦航空產業園區等功能定位各有特色的航空產業集聚區,各地區產業基礎和科技優勢已經初步顯露,并與周邊功能區形成協同效應。
“上海模式”如何協調各個航空產業空間進行錯位發展,在目前全國風行的“航空城”的造城運動中很有借鑒意義。據統計,目前全國62個城市依托54個機場規劃了63個臨空經濟區。而更有數據顯示,到2015年,全國已有150個城市申請建設通用航空產業園,150個城市規劃航空園,在建的僅有三十幾個,相對成熟的更是鳳毛麟角。
盡管目前上海已經在民航產業布局方面顯示出“漸入佳境”的狀態,但來自上海交大的航空業專家肖剛也提醒到,上海在發展民用航空產業的時候要充分理解民航產業周期長、規模大、風險高的特點,做好“做強基礎、把握高端、主導合作、提升服務”四件事。要通過航空產業集群發展戰略,將現有民用航空研發和制造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并根據國際航空產業發展趨勢,通過產學研共同創新,實現關鍵技術布局與技術示范作用,并積極打造通用航空產業的新興市場。最終將上海建成我國民用航空產業發展的核心基地和世界民用航空產業發展的重要城市。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