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融資80億為求國資庇護 拿地建倉更容易
一向拒絕資本圈“橄欖枝”的順豐,日前卻爆出大手筆融資80億。外界紛紛猜想:其引入蘇州元禾控股、招商局、中信資本三家機構的用意何為?
“就是沖著這三家的國資背景去的。”9月2日,接近招商局的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說,引入國資后,順豐再開展業務、跟地方政府接觸、拿地建倉的話就容易得多了。
多年來,順豐和其創始人王衛都被媒體和外界冠以神秘、低調的名頭,公司不打廣告、不融資、也不上市。
因為在業務規模、市場占有率等方面領先其他快遞企業,順豐頗受資本圈“厚愛”,但王衛毫無例外地拒絕了這些“橄欖枝”。在他看來,引入資本會受制于資本方,會被催促進行各種短期變現行為,這是做一家百年企業、做長線生意的大忌。
然而,就在今年8月底,順豐承認與上述三家機構達成了戰略投資協議,三家機構合計投資不超過25%的股份。
成本飛漲、毛利下降且競爭環境愈發惡劣是此次順豐引入外部資本的重要原因。時代周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三家投資方在業務拓展方面對順豐的幫助不會太大,順豐引入三家均有國資背景的投資方更大作用是為了“求庇護”。
而順豐媒介負責人陳歡則極力撇清“染紅”目的。她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順豐選擇在今年股權多元化是順勢而為,同時表示順豐沒有上市計劃,投資方對順豐也沒有上市要求。
多年來,順豐高成本運作顯現后遺癥,其領先優勢漸被瓦解。為了分散風險,這家物流龍頭公司還玩起“多元化”。順豐早已涉足了電商領域,成立了主營食品生鮮的順豐優選,而在宣布融資后沒幾天,順豐還在廣東進行了無人機配送的試驗,宣稱是為了解決偏遠地區的配送問題。
接下來的順豐,還會怎么玩?
業務協同作用微小
有業內人士透露,按照2012年順豐銷售額突破200億計算,此次 融資的市盈率可能達到20倍以上。而對于此次融資金額和順豐估值外界也有諸多猜測,但順豐副總裁王立順予以全部否認,并堅持不愿披露真實融資額。
雖未披露具體的投資金額,但有投資界人士透露,此交易有望成為本年度人民幣股權投資市場最大的交易之一,而這三家投資方無一例外都是資本“巨鱷”。
對于此次投資,中信資本董事長張懿宸對外表示,三家機構在資源、渠道等多方面都能給順豐幫助。比如,中信系旗下大昌行的高端食品分銷等業務將會為順豐提供業務拓展的機會,招商局則在國際物流業務上非常有經驗。
而招商局官方也表示,通過入股,將有利于實現雙方資源的良好嫁接并發揮相關業務的協同作用,從而實現共同的長遠商業利益。
但接近招商局的人士則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招商局此次入股順豐是為了彌補空運的短板,但其資源對順豐幫助并不大。
“招商局在碼頭方面,已經不用擔心了,因為此前是交通部直屬企業,各個碼頭都已經切進去了,有國內最多的港口股權。物流做了很多年,承接的都是500強的客戶,也是多條公路的投資控股人。而倉儲和冷鏈也已經做了有一段時間了。”他說,招商局的業務主要在陸路上,海運方面有旗下的招商輪船公司在做,主要是為國家戰略性的運油,業務比較單一。所以,只有空中運輸是空白的,是其短板,但空運正好是順豐的強項。
另外,這位接近招商局的人士還表示,招商局主要是針對大客戶的整體外包的物流服務,不像順豐是走快遞的,如果招商局要開拓快遞業務的話投資和成本過高,所以寧愿投資收購也不會自己開拓,并且順豐的業務和招商局旗下的物流業務子公司都不沖突。
“我不同意順豐能利用招商局的物流資源拓展業務。因為雙方的業務不重復,招商局的強項碼頭對順豐是沒有用的,碼頭只是海運出口,但招商局是不控制船隊的,它只靠碼頭來吸引船運公司落岸來賺服務費。招商局陸上的資源是服務于大客戶的,且已令其應接不暇了,再把倉儲和運輸資源騰出來不大可能。”他透露,另外兩家投資方不經營物流業務,純粹就是投資性的。
被指尋求國資庇護
既然在業務拓展上不能獲得幫助,那此次順豐融資究竟為了什么?
“就是沖著這三家的國資背景去的。最近有報道稱快遞公司售賣客戶信息,里面唯獨沒有提到順豐。”上述接近招商局的人士稱,民營企業攀上國資是非常“幸福”的。
幾乎從來不接受媒體采訪的王衛在此前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就稱,中國民營快遞能走多快、走多遠,和政府的決心不無關系,“我們并不是說非要政府給多少補貼,一些小問題企業自己會想辦法解決。關鍵是國家大的政策環境要支持民營快遞企業發展”。
對于外界質疑順豐融資的目的只是為了“染紅”,順豐媒介負責人陳歡對時代周報予以否認。她表示,順豐選擇在今年股權多元化是順勢而為,通過優化股權結構已建立現代企業治理結構。
“都不是國有資本,據我了解三家投資機構的資金都是從社會募集的,屬于社會資本。”中通速遞副總裁徐建國對時代周報記者透露。
另外,據記者了解,《郵政法》明令禁止外商投資經營信件的國內快遞業務,而順豐融資規模過大,符合條件的就只剩下大型國有機構。
陳歡則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之所以選擇這幾家投資方是雙方基于對業務的理解、未來發展理念和戰略方面達成共識的基礎上的。
完成融資后,順豐20年來單一的資本股份結構發生了改變,外界也紛紛揣測順豐開始了上市進程。但陳歡再次予以了否認,她表示,順豐沒有上市計劃,投資方對順豐也沒有上市要求,不是短期的財務投資,當然也不會改變順豐目前的戰略方向和品牌主導權。
但上述接近招商局的人士認為,沒有一個企業會拒絕上市,上市之前來好幾家優質投資方,有利于其上市前的包裝。如果順豐的毛利率一直比較低、增長緩慢,上市是必然的。
順豐未來發展難題
在徐建國看來,此次順豐融資也是為了降低風險,“多年來順豐一直是高成本運作,投入很多壓力也很大。之前主要做中高端的商務市場,但現在整個市場還是以電子商務、以淘寶為主,在市場競爭越發激烈的今天,它必須拿出改變的措施,不能挺在那”。
據徐透露,順豐很多的空運訂單已經轉移到鐵路和公路干線運輸上,就是為了降低成本。
確實,今年順豐存在著資金壓力。一方面,順豐目前有30架全貨機、6000多個營業網點、150余家一、二級中轉場和一萬多輛營運車,員工數量達18萬人;另一方面,順豐絕大多數的營業網點、中轉場地、分撥中心和配送中心都是租來的,而信息系統、運轉設備和服務中心的投入也是巨大的。
成本的高企導致順豐利潤率的下滑,從過去40%-50%的年增長率下降到2012年的30%。
而淘寶的“小弟們”四通一達卻在近幾年電商大爆發的好機遇中逐漸脫穎而出。跟順豐擅長的高利潤B2B市場不同,B2C市場目前殺伐不斷價格戰此起彼伏,順豐并沒有優勢。王衛就曾說過,因為產品配套的運輸和其他成本不一樣,順豐的利潤率可能比其他很多專攻電商市場的快遞企業還要低。
可以說,順豐的領先優勢正在被慢慢瓦解。圓通和申通也開始籌備自己的空運業務,并在信息系統和規范化、標準化的服務方面發力。另外,聯邦快遞和UPS兩家外資巨頭也加緊了在國內的布局,這對順豐中高端業務和國際業務帶來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跟順豐一樣,包括圓通、韻達等多家快遞公司紛紛開始了融資和擴張步伐,有些甚至喊出了上市的口號。徐建國對時代周報表示,多家快遞公司引入資本,似乎有點跟風的感覺。目前快遞行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僅在3%-5%之間,但投入又很大,這時就紛紛找一些資本來解決資金問題。
但徐并不看好包括順豐在內快遞公司的融資乃至啟動上市行為,他認為資本引進的成功率不會很大。“連上市的概念和切入點都還沒弄清楚,現在的資本運作都不是很健康。如今全峰、韻達為什么打價格戰?因為和風投簽了對賭協議,達不到增長額的話就要稀釋股份。”他認為,中國的民營快遞具有中國特色,資本不能參與企業的實際運作,不然整個市場節奏就會被打亂,成本的控制和核算也會出現問題,造成壓價亂打的局面。
“中國的民營快遞的投入都是很微觀的、點點滴滴堆積起來的,比如對網點的扶持補貼、對運輸成本的補貼等太細微了,而資本是高舉高打的,微觀里邊它搞不清楚也接受不了。”徐進一步解釋道,投資方只是為了放長線釣大魚,等快遞企業的市場規模和品牌價值提升后,通過上市來獲取利益。
陳歡透露,此次所融入的資金也將深入順豐的核心資源,如順豐信息系統、中轉環節(場地、設備、車輛和運力)、航空樞紐、電商、物流倉儲設施等。
而徐建國則認為,順豐不一定會僅僅停留在快遞業務板塊上,還會去試水一些新的甚至跨行業的業務模式。
不過,據上述順豐優選離職員工透露,目前順豐優選很多資源已經撤回集團,有了戰略收縮的跡象,“王衛只是想通過優選試水冷鏈的能力,成熟后再開放給其他電商,而‘試驗品’優選的命運就不得而知了”。
王衛能否做出一個新的“聯邦快遞”,只能拭目以待。
責編:admin
免責聲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于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